在重庆,有两个地方见证了重庆美术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高光时刻,一处是位于九龙坡区黄桷坪的四川美术学院老校区,另一处诞生了《红岩组画》《抗日烽火》《蒲公英》《初踏黄金路》等一批光耀中国美术史的作品,你知道它在哪里吗?它就在化龙桥原南华村48号。
12月6日,“南华村48号的故事”历史文献及作品展在王琦美术博物馆启幕,展出上百件珍贵文献和画作,讲述了化龙桥原南华村48号的故事,带领观众重温了那段重庆艺术创作高峰的岁月华章。
本次展览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指导,王琦美术博物馆、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展览共分“装满灵感的院子”“南华村48号的胜利会师”“百花齐放,艺术创作的根据地”“影响后来,现实主义艺术的推动者”四大版块,展示了李少言、牛文、林军、吕林、吴凡、李焕明、徐匡、吴强年、阿鸽等24位著名艺术家的百余件历史文献和画作,真实再现了这些艺术家在化龙桥南华村48号工作生活和创作的点滴。
展览作品:《巫峡》 黑白木刻 林军
其中,不乏当年艺术家集体创作的《红岩》版画插图,李少言创作的版画《老街新画》,林军创作的黑白木刻《巫峡》,牛文创作的版画《东方红 太阳升》,李焕民创作的水印木刻《藏族女孩》、徐匡创作的套色木刻《大江之源》、阿鸽创作的丝网版画《欲语》等精品之作。
展览作品:《藏族女孩》 水印木刻 李焕民
“化龙桥南华村48号曾是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分会驻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李少言、牛文、李焕民、吴强年等数十位经历不同、艺术风格各异的老、中、青画家,在此潜心艺术实践,创作了不少优秀的精品力作,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艺术价值。因此,这里被称为重庆艺术创作的‘根据地’,也被誉为‘画家之村’。”本次展览的学术指导、著名美术史论家、重庆现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凌承纬介绍。
这群艺术家中的几位领头人是解放初期随人民解放军来到重庆的原晋绥边区美术工作者,曾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和陕北公学学习,聆听过毛主席的讲话。在他们的带领下,入驻在“南华村48号”的画家群体秉承延安版画的意志,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出了一批光耀中国美术史长河的作品。
这群艺术家中,还有不少人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从美术院校毕业的优秀学生。他们良好的专业素养、淳朴的审美情趣,造就了画笔和刻刀下的真诚执着、丰姿多彩,创作出的《蒲公英》《初踏黄金路》等名作就像一首首美妙的音诗,穿越时空,回荡在今人的心间。
展览作品:《东方红太阳升》 黑白木刻 牛文
尤值一提的是,这群艺术家立足抗战时期黑白木刻艺术的积淀,不断凝练、提升,铸就成支撑中国现代版画艺术大厦三足鼎立之态势。继《120师在华北》《东方红太阳升》《雷锋》之后,他们创作的《主人》《鸽子》《育林人》等精品力作,把中国黑白木刻艺术推向历史的顶峰。
此外,他们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背起画夹走向农村、工厂,奔赴内地、边疆,推动着重庆农民版画、工人版画、战士版画等群众美术历史前行的进程。
他们高扬中国新兴版画秉持的现实主义精神,不仅创造了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繁荣,也推动了重庆、四川现代雕塑、油画、中国画等艺术的长足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现当代美术领域不能或缺的一方重地。
展览作品:《秋林》 水印木刻 吴凡
“35年前,我因撰写一本史书,曾在三年多时间里,与他们朝夕相处,彻夜长谈。走进他们的艺术,走进他们的人生,我在他们的世界里徜徉,阅读,思考。他们的人生向往、情趣喜好,性格习惯,乃至谈话时的一颦一笑,至今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忘怀。”凌承纬说,今年是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分会入驻南华村48号70周年,举办本次展览,藉以重温历史,缅怀故人,非常有意义。
展览还得到入驻原南华村48号的多位画家的子女、亲属支持,受邀作为展览顾问,参与展览的筹备工作,并纷纷拿出家藏父辈优秀作品及珍贵文献资料展出。
本次展览的展期将持续到2025年1月20日,免费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