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浙江文学榜(2021—2023)中篇小说上榜作品:黄立宇《马厩岛》

    潮新闻 记者 方涛2024-12-07 01:57全网传播量2.1万
    00:00
    00:00

    12月2日,浙江文学榜(2021—2023)正式发布,共涵盖特别荣誉榜、长篇小说榜、中篇小说榜、短篇小说榜、诗歌榜、儿童文学榜、散文杂文榜、报告文学榜、文学评论榜、网络文学榜、文学翻译榜等十一张榜单。

    浙江文学榜(2021—2023)由浙江省作家协会对浙江全省2021至2023年三年内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进行评审并发布,以鼓励浙江作家不断攀登文学高峰。浙江作家公号和潮新闻将持续对话上榜作者,带领读者了解优秀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

    《马厩岛》首发于《收获》2022年第6期

    作品简介:

    三个城市青年怀着对岛屿的温情幻想,登上了一个叫马厩的岛屿,并认识了三名异乡年轻女子。在荒凉的孤岛上,似乎要上演英雄救美的故事。三个原本亲密无间的好友,经历生死后,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品评语:

    《马厩岛》呈现了一场关于友谊、冒险与人生抉择的心灵之旅,深刻探讨了友谊的脆弱与坚韧。马厩岛这一地名,既代表了冒险的起点,也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未知与挑战。叙事者、李沫、冯礼、朱海波之间的友谊,在经历马厩岛的冒险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共同的困境与挑战中逐渐显现,最终导致了友谊的裂痕。小说在情节构建上也颇具匠心,既有紧张刺激的冲突场景,也有温馨感人的友情瞬间,使得故事层次分明,节奏紧凑。

    黄立宇

     创作谈:

    这是一桩真实的事件。我陆续听到的一些片鳞半爪,并不足以支撑我的写作。当事人告诉我,他们什么也没有做,就是在海边跟三个女的聊了几句,然后就被当地人稀里糊涂地揍了一顿。对此我是相信的。上世纪九十年代,20几岁的年轻人还是很老实的,除了他们轻狂的内心和表达,实际上并不会去做太出格的事情。当然,边远海岛上的渔民要难看城里人,甚至上来打他们一顿,似乎并不需要太正常的理由和逻辑。

    但它一直搁在我的心里,几年前我曾经开过一个头,就扔在那里了。去年初,我又把它拿起来,寻找可能的方向和推动力。我把三个虚枉、轻狂又懦弱的年轻人,放到某个熟知的岛上,想象他们可能的作为。在我的理解中,应该有这样几个东西:城市青年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从一开始发现外地女孩时的兴奋,挑逗,到得知真相时的正义凛然,再到后面的落荒而逃,这才符合我所理解的城市青年的行为模式,当然也应该是这个小说的基本框架。

    当我开始面对这个故事的时候,发现它是有先天缺陷的,至少难以摆脱一个类似游记的格局。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会发现,他们看了半天,故事迟迟没有发生,这非常糟糕,一切都是后置的,只有当暴力发生的时候,前面的叙述意义才会呈现。我当然不必从读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这种未予及时兑现的感觉,让我如梗在喉。

    三个城市青年中,冯礼的内敛、审慎、自私与朱海波的简单、奔放、富有同情心的形象形成错位。还有李沫,他作为故事讲述者的“我”,整个形象是偏弱的,他的性格介于冯礼和朱海波两者之间,许多时候他的立场偏重刘海波一边,对冯礼既欣赏又持批判态度,但在最后的暴力面前,我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本人秉持的基本态度。

    小说中的大环境完全是真实的。出于现实的考量,我没有采用事件发生地的实际地名。文中的岛屿名称几乎全部挪自舟山群岛版图,所以它既是虚拟的,又是真实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我走遍了舟山群岛中绝大部分的岛屿,目击了城市化进程下,边远海岛从人烟阜盛走向荒芜的全过程。对此,城市青年全无体验,似乎哪里都是城市的后花园,他们的游戏心态与岛上渔民的生存现状形成强烈反差。我在这个故事中设置了一个情节,刚刚上岛的年轻人去山顶上寻找实际上已经撤掉的乡政府,这是城市青年与乡村人完全迥异的行为模式,他们想到乡政府混吃混喝,把原本一次自发无聊的旅行,进行堂而皇之的内心安抚,本身就有一种莫名的荒诞感。

    暴力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当地人对闯入者的不解,好奇,敌意,以及种种阴差阳错和无中生有,前面已经作了相应的铺垫,但暴力依然猝不及防。所有象征城市文明和身份的东西统统被扔到海里,这是一次完全彻底的洗劫,所谓的体面一击而溃,面对暴力,不知在坚守什么,却拼命坚守,各人不同表现带来的精神背离。冯礼挨打后的置身事外,朱海东的跪地求饶,当身后的李沫被打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他俩都跟没事人似的,以同样的姿势,看着空荡荡的海平面。他们不能顾及朋友,也未必能顾及自己的内心,更无法接受这种他们平时所鄙视的懦弱与卑微,目击者竟是两个最要好的朋友,这种精神打击才是毁灭性的。

    海上风暴在整个事件中真实发生过的,但要不要放到小说中来,颇费思量。在我以往的写作习惯里,故事在风暴前戛然而止似乎更好,但我最终还是艰难地写下来了,把三个年轻人之前对岛屿的温情幻想彻底摧毁,这个二度打击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产几乎重置,影响到他们接下来的人生选择。那个戴眼镜的长着一副兔子脸的男人,是整个故事中唯一带有官方色彩的人物,在这个海上风暴中,终于让我有了一点空间,来描写这个意味深长的角色,这个角色是我对乡村现状的一个思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孙雯

    相关专题
    浙江文学榜(2021—2023)文学评论榜
    相关新闻
    浙江文学榜(2021—2023)长篇小说榜上榜作品:杨怡芬《离觞》
    浙江文学榜(2021—2023)长篇小说榜上榜作品:雷默《水手》
    浙江文学榜(2021—2023)中篇小说上榜作品:东君《上海为什么没有山》
    外国作家眼中的文学共鸣:以文字链接起世界各国人民情感
    浙江文学榜(2021—2023)长篇小说榜上榜作品:方格子《寂静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