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一街一宅撬动一个村 宁海以文化为332个村庄定“桩”

    潮新闻 通讯员 黄春 蒋攀 记者 陈醉2024-12-06 10:39全网传播量2万
    00:00
    00:00

    近日,宁海县文物保护点——一市镇里岙村叶氏宗祠正在加紧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这个宗祠的正殿、戏台都采用老工艺修复,完工后将成为游客打卡的景点。这是该县实施文化定桩行动,守护乡村人文资源的一个案例。

    “乡村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农耕文明的基因,一定要以珍视之心去保护它们。”宁海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该县面积1843平方公里,共有 332个村庄。千百年来,这些村庄留存了丰富的传说故事、民风民俗、古建古巷等资源,实施定桩行动,就是为了保护、传承这些资源,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为新时代乡村建设留住灵魂。

    宁海县委宣传部 供图

    摸清家底,是文化定桩的基础。年初以来,宁海县组织文物工作者开展乡村调查,对全县文物进行核查排摸,截至今年11月底,已完成420处乡村文物的核查和录入。文史爱好者也积极挖掘乡村故事,共撰写相关文章近300 篇,出版了《宁海民间故事》《时光里的村庄》等书籍。

    “保护乡村的原生风貌十分重要,因此我们提倡新农村建设不搞大拆大建,尽最大可能保护乡村的原生风貌。”县农业农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今年该县统筹安排资金1亿元,推进66个村的和美乡村建设,这些村在实施村庄道路、公园、健身广场等基础改造的同时,着力推进了一批农村老街、老宅、老祠堂的修缮工程,最大程度保护了乡村的原生风貌。如梅林街道河洪村修复14处老宅,改造成乡村博物馆、茶馆等场所,今年吸引了数十万游客前来打卡;大佳何镇团联村以村内闲置土地置换、废旧老宅再利用等方式,融合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邀请高校师生团队精心设计了“南阳福园”。

    宁海县委宣传部 供图

    传承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定桩行动的重要内容。宁海组织好非遗传承人培养工程和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建设,在全县挖掘了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3人、市级73人、省级10人、国家级3人。宁海第一职业中学开设泥金彩漆、珐琅掐丝、根雕、舞狮等非遗公开课,让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授课,深受学生喜爱。今年5月初开始,该县组织文化特派员和礼堂运维师,挖掘出一批传统戏曲,使“徐家乱弹”、“阆风越剧”等村班重新走上舞台,演出了一场场让百姓叫好的戏曲。此外,该县还组织了“优秀传统文化宣教进村”行动,宣讲好家风、好家训100多场次,赢得了村民的称赞。

    文化定桩行动的实施,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衍生出很多新业态。岔路镇下畈村“定桩”慈孝文化打造,利用闲置农房开设“尽孝驿站”,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深甽镇清潭村挖掘进士文化,把三个老道地改造成“进士文化大院”,自今年7月开园以来累计接待访客20余批次。目前,全县涌现出了一批富有文化特色的村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