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制造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2024年11月29日,比亚迪以常州工厂命名的第二艘滚装船“BYD CHANGZHOU”从山东烟台始发,在江苏连云港和太仓港搭载近5000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后,将驶向英国的Bristol港和荷兰的Rotterdam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车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比亚迪更是以其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强大的研发实力,成为了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军者,也是中国“智”造出海的一张亮丽名片。
一大批高度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博得了世界消费者的追捧与青睐。
从“跟跑”到“领跑”
比亚迪实现了弯道超车
随着全球智能驾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端车型的智能化程度变得尤为重要。在“智驾”领域,我们的自主品牌可以说是实现了弯道超车。而作为“智能化领域”后来者的比亚迪,依靠强大的研发团队,逐步追赶到了行业前列。
其实早在年初的2024比亚迪梦想日上,比亚迪就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全新战略——整车智能,同步带来的璇玑架构展现出了比亚迪对智能汽车发展方向的理解。
作为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璇玑架构的“智”代表车内软硬件智能化配置,而“电”则是车辆底盘、电驱系统等执行机构,通过“一脑、两端、三网、四链”将车辆由内而外多个系统之间实现智能互联,给到用户超越同级同价位产品的行驶质感以及安全性。
此外,比亚迪将原本的DiLink智能车机升级成为DiLink智能座舱,根据芯片性能以及功能分为标准版的DiLink 20、DiLink 50和高阶版的DiLink 100、DiLink 150四档,并在DiLink智能座舱引入了AI大模型,使其智能语音功能体验向新势力看齐。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更是自研推出了全球首款4nm高算力车机芯片,性能较上一代提升了60%以上,多核性能更是翻倍,也为智能体验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在智能驾驶研发领域,比亚迪已经拥有4000多名工程师,实力稳居第一梯队。在智能化的下半场,比亚迪将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用于发展人工智能和汽车相结合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赢得未来的技术话语权。
自研与合作并行
中国智造的缩影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比亚迪深知自身在推动中国智驾技术向前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除了独立自主研发的能力外,比亚迪前瞻性地实施了开放合作战略,实现“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比亚迪构建了全栈自研的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适用性,已在腾势、王朝、海洋等多款车型上实现搭载,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该系统不仅具备易四方泊车、易三方泊车、高速爆胎稳定控制等颠覆性技术,还通过不断迭代升级,实现了更多超越传统智驾的功能体验,例如全国无图高快领航、自动泊车、AEB等智驾技术的量产即交付。
另一方面,比亚迪积极与全球优秀的智驾供应商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创新发展。比亚迪方程豹与华为乾崑智驾的签约合作,标志着双方将共同研发全球首个硬派专属智能驾驶方案,并首发搭载在方程豹豹8车型上。这一合作不仅开启了全球首个硬派专属智能驾驶新篇章,也将引领中国智能驾驶走向全球领先的新高度。通过不断加大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积极寻求跨界合作与产业协同,比亚迪正努力提升中国智驾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根据《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消费者选择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于其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的先进性。由此可见,智能化已经成为大部分人选购高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成功,不仅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树立了标杆,更为中国智造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注入了新的动力。正如王传福所说,“未来,比亚迪20万元以上车型将提供高阶智驾的选装,30万元以上车型将实现全面标配” ,更是彰显了“下半场”重押智能化的决心。
比亚迪的故事,是中国智造的缩影,也是中国创新力量的生动展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