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区精心打造城市风貌大走廊 推动风貌样板区形成示范引领

潮新闻 通讯员 韩天成 陈培2024-12-05 09:10全网传播量882
00:00
00:00

近年来,临平区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围绕“整体大美、浙江气质、杭州意象”总体目标,以杭州市“自然 传统 现代 和谐”八字方针为引领,坚持以风貌样板区为示范引领,全面推进临平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风貌区列入省市级风貌样板区名单,其中,“门户客厅·艺尚小镇”风貌区获评省级“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城市样板区”。

今年,区住建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谋划和推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持续推进1个续建风貌区和5个新建风貌区的建设工作,目前项目建设均已完工,全区风貌品质和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提升。在建设过程中,我区重点打造“荷禹路-迎宾路城市风貌大走廊”,依托城市发展主轴线、地铁9号线和共富风貌游线,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改造公园绿地,贯通绿道系统,打造共富风貌驿站和桥下空间,串联起“上塘宋韵·雅居临平”“品质南苑·活力智城”“富美乔司·潮创未来”等7个风貌区,以及多个地标建筑、文化场馆、未来社区等空间,实现美丽廊道串珠成链。下面,让我们走进其中部分风貌区,一起感受靓丽多彩的临平风貌吧!

“上塘宋韵·雅居临平”传统风貌区

临平“上塘宋韵·雅居临平”传统风貌区位于临平老城区,北至星光街、南至藕花洲大街、西至迎宾路、东至东湖中路,用地面积约175公顷,惠及人口约5万余人。在建设过程中,风貌区坚持“古风”“今貌”统一协调,围绕“一带三街六弄”集中展示宋韵市井生活要素,打造临平宋式生活美学。

在这里,穿流而过的上塘河、风景秀丽的临平山,构成风貌区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文化地标,历史遗址、传统街巷、口袋公园等散落期间,持续诠释文化魅力。通过对老城区“微改精提”,风貌区打造了一批文化艺术长廊、临品艺站等文化空间,适当植入咖啡吧、驿站、文创、手作、直播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和元素,并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使得风貌区呈现出一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独特风貌。

今年以来,风貌区按照优宋韵空间“格局”、显宋韵文化“图景”、兴宋韵市井“烟火”、塑宋韵品质“雅居”的建设路径,实施了邱山-西大街未来社区、临平街道老旧小区改造、藕花洲剧院非遗主题街区、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共富风貌游线、共富风貌驿、九曲营步行街改造等12个风貌提升项目,进一步推进环境品质提升、风貌迭代升级、文化共富共美,打响“上塘宋韵”品牌。

“品质南苑·活力智城”城市新区风貌区

临平“品质南苑·活力智城”城市新区风貌区位于临平新城核心区,风貌区建设范围北至沪昆铁路、东至东湖路高架、西至星河南路、南至南苑街,涉及南苑街道12个社区,常住人口7.2万余人,总面积约375公顷。

风貌区门户区位优势明显,所在区域为杭州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也是临平融沪接杭的重要窗口,风貌区内部“主次支”三级交通道路网脉络畅通,实现市域、城际路网无缝对接,拥有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市民之家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以及西子国际、IFC互联网金融中心、银泰时代中心等大型商业办公综合体,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城市生活配套设施。

在建设过程中,风貌区以“缤纷活力芯·品质未来居”为目标定位,聚焦城市风貌、住区环境、公共空间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重点领域,关注后亚运时代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利用和开放共享,全面开展基础设施提质、社区公共服务等行动,扎实完成“房整整”“路美美”等特色专项,先后实施了红丰公园(世纪大道入城口)改造提升、南苑妇保南侧雪海路立体停车场建设等重点项目,全面构建“一廊串联、双芯共享、三片协同、四轴交织、多点联动”的整体格局,推动风貌区蝶变升级。

“富美乔司·潮创未来”特色产业风貌区

临平“富美乔司·潮创未来”特色产业风貌区位于临平区乔司街道,范围东至杭海路、红普路,南至杭州绕城高速、未来农场,西至杭甬高速、未来农场,北至永玄路,占地面积约292公顷。

近年来,乔司街道着力发展服装、文化、算力、电商等特色产业,成功获评商贸特色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为风貌样板区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建设过程中,风貌区在宜家家居、遥望平台、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等核心区,嵌入共富风貌驿站、共富工坊、共富超市等场景,布局乔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永和安置房三期、雾耕太空农业、未来社区邻里集市等19个项目,致力于打造一个以数字电商、时尚产业为引领,融合现代农业、都市田园为一体的产城融合未来城,构建“点上亮精彩、线上成风景、面上现大美”的农商旅特色产业风貌样板区。

接下来,区住建局将紧扣全域共富、城乡和美、品质提升工作主线,持续推进全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联动未来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城镇建设、城市更新行动等内容,努力形成以风貌样板区为示范引领,重点突出、全域升级的风貌格局,同时注重经验总结和成果转化,推动共同富裕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落地,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