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共享法庭施妙策,3000万元涉企纠纷一朝解

潮新闻 记者 高敏 通讯员 余法2024-12-05 07:15全网传播量913
00:00
00:00

市场经营主体活力的迸发,离不开高效、优质、便捷的司法服务。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应势而动,深化商会调解与诉讼程序有机衔接的纠纷化解体系,不断推动涉企纠纷前端高效化解,以“商会+司法”模式,重点打造具有余杭辨识度的商事共享法庭服务站点,提升商事纠纷在行业领域内的化解能力。

近日,商事共享法庭处理了这样一起纠纷。

2016年5月起,浙江某大型物流公司与广东某跨境电商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由广东某跨境电商公司向浙江某大型物流公司提供进口仓储、清关等服务。2021年双方终止合作,但保证金退还工作未有进展。浙江某大型物流公司经核对发现,广东某跨境电商公司尚有3000余万元保证金未退还,故诉至法院。

法院接收起诉材料后,将其委托至商事共享法庭开展诉前调解。商事共享法庭驻点调解员电话联系广东某跨境电商公司了解情况。该公司表示,起诉材料已经收到了,但是对方交存的保证金已全部用尽,而且其还帮忙垫付款项2000余万元,将提交反诉状,要求浙江某大型物流公司支付相关款项。

调解员将该情况反馈给指导法官俞瑛,结合该案时间跨度长、金额高、保证金存在循环使用等特点,尤其是通过电话了解到原被告双方均缺失一段时间的电子数据,并且第三方也因系统升级无法提供后,法官果断决定由诉前调解变更为诉中调解,以法官调解为主,商事共享法庭驻点调解员调解为辅。

案件立案受理后,承办法官立即召开庭前会议,组织双方梳理证据,明确下一步举证方向。

第一次庭前会议中,经过了证据的初步展示和法庭调查,广东某跨境电商公司确定需向浙江某大型物流公司返还保证金,遂撤回了反诉状。为弥补数据缺失带来的不足,浙江某大型物流公司补充提供了双方业务员之间的往来邮件以还原交易数据。广东某跨境电商公司表示需要庭后核实。

第二次庭前会议中,广东某跨境电商公司经财务核算后同意返还保证金1600万元,但是浙江某大型物流公司表示与其核算的金额仍有差距,差距金额在1000万元左右,将继续查找双方往来邮件用以补强。

通过法官的前期梳理,明确了该案的基本事实与症结所在,也明确了广东某跨境电商公司至少应返还保证金1600万元,但是双方仍有不小的差距,案件再一次陷入僵局。为加快纠纷化解工作,法官将案件再次引入商事共享法庭,发挥调解员的专业性强、时间充足等特点,做好诉中调解工作。

法官向调解员介绍了案件基本情况、现有调解成果,及今后调解的方向后,调解员接手后继续开展调解,从查找证据的难度、耗时成本等方面入手继续做原告的工作,从诉讼风险的角度以及每调查一次增加一定返还金额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被告做思想工作。

最终,双方就需要返还的保证金金额达成共识,确定广东某跨境电商公司需返还2200万元。但对款项的支付方式与时间等需要与保全措施的解除等配套完成,案件再次由商事共享法庭的调解员转回法官,由法官协调流程在审理阶段完成款项划扣,浙江某大型物流公司终在双十一到来前如数拿到全数款项。

近日,浙江某大型物流公司为余杭法院“法官指导+商事共享法庭调解员配合”的办案思路和严谨高效的办案作风向法官赠送了锦旗表示感谢。

据悉,2024年以来,商事共享法庭已调解成功公司类纠纷97件、合同纠纷案件441件,调解成功率42.41%。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