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坐落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的闻川小学举行“泼墨运河通古今 生长闻川达皕年”办学200周年教育成果展示会。
据《闻川志稿》记载,王江泾西侧有雁湖。1824年,清代诗人计楠在雁湖之滨创办了“雁湖书院”,这就是闻川小学的前身。
历经200年发展变迁,雁湖之滨的私塾学堂变成了一所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学校几度更名迁址,2012年搬到王江泾镇高桥路1号,2020年9月更名为秀洲区闻川小学。
2021年3月,闻川小学成为秀洲区首家通过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考核的义务教育学校。从1998年到2023年,学校连续获得秀洲区教育质量考核优胜单位和学校工作考核一等奖。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学术探讨环节,秀洲区闻川小学党总支书记郑锦明、苏州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校长杜秋红、温州市南浦小学(集团)党委书记李碧分别作教育教学观点分享,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应邀作专家讲座。
当天下午,闻川小学200周年办学成果展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呈现,整场演出分“私塾启蒙篇——雁湖钟声鸣”“开创学制篇——一宿歌声灵”“发展壮大篇——长虹卧波宁”“现代腾飞篇——高桥腾飞定”四个篇章进行。
学校师生倾情演绎情景剧朗诵、国风类舞蹈、闻溪棹歌、校园情景剧、学堂乐歌、诗朗诵、环保时装秀、歌曲联唱等精彩节目,用载歌载舞的方式展示闻川小学200年的发展变迁和教育成果。
在喜庆热闹的气氛中,闻川小学相关负责人向五位德高望重的校领导代表赠送鲜花,感谢历任“闻川人”为学校发展倾注的心血与热情。
学校200年不断有故事发生,一张张老旧的泛黄相片,唤起一段又一段珍贵的回忆。
“闻川小学,是我的青春”
闻川小学三年级班主任俞小琴与学校的缘分颇深。1990年师范毕业之后,她就到学校工作了。
34年间,她辗转于中心小学、虹阳小学、田乐小学……见证了闻川小学的发展变化。
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讲一堂课,现在多媒体的设备运用,让老师学生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原来简陋的校舍,现在已是窗明几净,成了别人羡慕的现代化校舍……
回首这一路走过来的岁月,俞小琴感慨,几十年的光景,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折射出教育质量的显著攀升。
“搬了2次家之后,有些老照片、纪念册都找不到了,但第一年工作的那张工作证,我一直保存着。”极具年代感的红色工作证已经微微泛黄,上面的俞小琴留着齐耳短发,显得青涩稚嫩。
在俞小琴的记忆里,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班级里一共有38个学生,年纪都和她相差不大,很容易和他们打成一片。
“当时的学校很小,我除了要教语文,还要教音乐、体育……想尽可能让他们多学一些。”尽管已经过去几十年,但是在路上看到熟悉的面孔和自己打招呼,一句“老师好”便能让俞小琴感动很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俞小琴教书育人三十多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早已是桃李满天下。
“闻川小学,200岁了!希望闻川小学能够培养出更多有才能的老师和优秀的学生,继续书写和学校的缘分故事。”
“长大后,我成了你”
青年教师沈锦元,2004年在闻川小学的虹阳小学读书,2020年在闻川小学工作,缘分便是如此妙不可言地将她与学校“捆绑”在了一起。
“小学,对我而言是非常难忘的一个阶段,因为碰到了很好的老师。”沈锦元回忆道,当时碰到暴雨天,老师总会穿着套鞋,将学生一个一个抱进去。
时隔10多年,说起这段往事,她至今印象深刻,依旧觉得非常温暖,感慨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如此幸福。
也许,正是闻川小学如此温暖的氛围,在她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够为他人撑起一把伞,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
“小时候,老师们教我读书写字,现在工作了,在教学上老师们又给予了我许多指导。”16年前,俞小琴和沈锦元是师生关系,现在已成为了并肩同行的同事。
除了俞小琴老师,还有姚建珍老师、如今的师傅吴春美……总会在沈锦元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为她出谋划策。
“希望自己能够做得很好,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这一路以来,沈锦元学得很认真,走得也很踏实,希望能够稳稳地接过手上的“接力棒”,将知识的种子传递到更多学子的心间。
随着时光变化,闻川小学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学校有100多个班级,4000多名学生和250多名教师。
“闻川小学,作为秀洲区最大的农村小学,200年的办学历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培育了无数优秀学子。”闻川小学党总支书记郑锦明希望站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为秀洲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