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浙博看“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特展

潮新闻 记者 陈新怡 通讯员 李恬怡2024-12-01 13:45全网传播量4.9万
00:00
00:00

“今年是龙年,西湖又是出土投龙简发现最多的地方。在这样的时机,这样的地点来做‘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特展,我觉得非常有意义。”12月1日,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特展开幕式上,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本次展览总顾问李零激动地说。

作为全国范围内首次聚焦于“投龙”这一主题的展览,展品汇集了中国历代山川祭祀和投龙仪式文物,共计约230件(组),分别来自全国40家收藏单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展品为首次公开。

能促成这样的展览并不容易,策展人魏祝挺透露:“这样的展览是很难实现的,有些文物平时很少能见到,更何况将它们都聚集在同一个地方。”

展览海报

投龙,是将写有谢罪、祈愿的文简,与金龙、金钮、玉璧等仪式性器物用青丝捆扎,一并投入山川之中的仪式,又称“投龙璧”“投龙简”“投龙仪”。

投龙集中体现了中国上古以来的龙、玉、山川、告盟等传统信仰和崇拜,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特有的山川祭祀形式,并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以“投龙”为主题,展览分为“山川有灵——先秦秦汉的山川祭祀”“告盟天地——晋唐之际投龙的出现和兴起”“保安宗社——宋明之际的投龙”“澄怀观道——山水中的文人传统”四个单元,展示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山川信仰和投龙祭祀内容。

北宋 西湖金龙 浙江省博物馆藏

有观众可能觉得山川祭祀、投龙仪式,这些离我们生活太遥远了。

其实并不。

比如园林中的假山、叠石,书房里小山状的笔搁,这些都是山川信仰的延伸。

中国人对山川的信仰和祭祀,贯穿了千年。

“在中国各地名山大川的山头、山脚、水边,出土了不少青铜器、玉器、动物骨骼,这些都是古人祭祀山川的证明,有一些更是将祭文留到了后世。比如,‘秦骃玉版’记载了秦王因生病而祭祷华山,‘诅楚文’则记录了秦王祈求天神制克楚兵,复其边城。”魏祝挺介绍道。

“秦骃玉版”便可视为投龙简的雏型,从秦汉到晋唐,国家的投龙仪式应运而生。

求愿者,可能是帝王,可能是道士,可能两者都在场。他们把自己的心愿给山川神祇写封信,刻在一个有如木牍的板状物上,这就是投龙简。

祭品还有作为信使的小金龙,以及系以绳钮的玉璧,被投送者沉于河湖,埋入地下,藏在山洞里,好像海上漂流瓶或时间胶囊,不定何时何地被谁发现,到处都有可能,到处都是谜。

在展览中,最受观众瞩目的,莫过于贵州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唐玄宗衡山紫盖洞铜简”。

唐 唐玄宗衡山紫盖洞铜简 贵州省博物馆藏

开元二十六年(783年),53岁的唐玄宗派遣内侍张奉国带道士孙智凉等人,专程从长安来到南岳紫盖洞投放铜简。

唐代帝王简存世一共两件,一件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武则天嵩山金简”,还有一件便是“唐玄宗衡山紫盖洞铜简”。

帝王投龙简,堪称“国家机密”,魏祝挺开玩笑道:“简上的内容只有帝王和神仙知道。”

但现在,打捞上来的后人也知道了,在投龙简中,“恋爱脑”唐玄宗还将杨玉环的名号(道真)刻在其上,祈求上苍:“夙好道真,愿蒙神仙长生之法”。

在展厅之中可以看到,投龙简的类型多样,分山简、土简、水简,有金、银、玉、铜等多种材质,金龙也不一定都是用黄金做成。璧随简异:山简礼天,用圆璧;土简礼地,用方璧;水简祭水,用六出璧(六角形璧),配天、地、水三官。绳是青丝绳,钮作环状,有点像戒指。

五代南唐 李昪西山洞府玉璧 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藏

明代以后,虽然“投龙”在国家仪典中不再兴盛,但在文人的园林、书斋乃至案头清供,依然延续着这些山川信仰。古人举办“投龙”祭祀的地方又称作“洞天福地”,最初的洞天题刻,主要是投龙仪式的记载,到之后投龙遗迹逐渐成为山水景观的一部分。文人在洞天题刻留下了文人的行迹与感怀,与“洞天福地”结合,成为洞天景致的组成部分。

大家最熟知的“洞天”或许便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这也是古人对仙山与仙境的某种想象。元明以后,园林中的假山、叠石,其实也是古人们关于洞天、桃源的想象。

“在书斋里,可以看到陈设古玩,处处皆有山水,物物皆堪神游,可以看出洞天思想对于文人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魏祝挺说。

展品欣赏

商 兽面纹瓿 湖南博物院藏

春秋 侯马盟书 山西博物院藏

战国 女玉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战国 男玉人 宝鸡市陈仓区博物馆藏

唐 唐玄宗衡山紫盖洞铜简 贵州省博物馆藏

唐 林屋洞金龙 苏州博物馆藏

唐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写本 温州博物馆藏

五代吴越 钱镠63岁钱唐湖银简 浙江省博物馆藏

五代吴越 钱镠77岁射的潭银简 绍兴博物馆藏

五代南唐 李昪西山洞府玉璧 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藏

北宋 西湖金龙 浙江省博物馆藏

北宋 宋徽宗玉简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宋 金龙洞金龙 缙云县博物馆藏

“华阳洞”榜书拓本 句容市博物馆藏

明 明湘献王武当山金龙 武当博物馆藏

明 明湘献王武当山山简 武当博物馆藏

明 明湘献王武当山玉璧 武当博物馆藏

明 五岳上帝像轴 首都博物馆藏

明 张宏《西山爽气图》卷(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清 蓝孟《洞天春霭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展品图片由浙江省博物馆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17)
潮客_d2rvht · 2024-12-02 03:41 · 浙江杭州回复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静下心来看看这些文物,让心灵得到一次洗礼。
宝藏Hunter · 2024-12-02 03:01 · 浙江湖州回复
投龙简上的文字,像是古人的密码,等待着我们去解读。
潮客_av8phm · 2024-12-02 02:46 · 浙江杭州回复
这样的展览,不仅让我们了解历史,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潮客_24qwzb · 2024-12-02 02:31 · 浙江杭州回复
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令人动容。
潮客_32puhm · 2024-12-02 02:11 · 浙江杭州回复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让人不禁想要探究更多。
潮客_eg7rhj · 2024-12-02 02:01 · 浙江杭州回复
“投龙”不仅是祭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潮客_28uuh7 · 2024-12-02 01:50 · 浙江杭州回复
看着这些古老的文物,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潮客_zkehr3 · 2024-12-02 01:39 · 浙江嘉兴回复
投龙简,穿越千年的祈愿,古人对山川的敬畏与信仰,让人肃然起敬。
光明6 · 2024-12-01 21:58 · 浙江杭州回复
好,写入待去名单,尽快去。
潮客_wz2p4g · 2024-12-01 20:46 · 浙江温州回复
从有关史书中略知:帝王将相以龙自标,善男信女以龙祈福。
潮客_578841 · 2024-12-01 18:05 · 浙江绍兴回复
第一次听到投龙的说法,也没见以前说过啊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