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接球、投球,进了!场外一片欢腾——这是在第19届浙江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上出现的一幕。11月30日,来自浙江省各地的350 余支参赛队伍、近1000名选手带着自己的“机器人”在赛场上激烈角逐,智慧碰撞,上演了一场“机器人大战”。
活动现场 本图由通讯员供图
大赛设常规赛和邀请赛两个类别的项目,其中,常规赛项目包括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机器人创新挑战赛、VEX 机器人工程挑战赛、虚拟机器人竞赛 4 个项目,邀请赛项目包括 VEX IQ挑战赛、MakeX 机器人挑战赛、九宫(IER)智能挑战赛 3 个项目。
“快点确认程序”“这里还可以再优化下”……在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上,各组队员围绕“智慧机场”主题,在规定时间内,快速设计和制作机器人,并在缩小版的机场上,完成定点巡逻、飞机着陆、乘客摆渡等任务,他们通过不断调试,希望在决战中斩获好成绩。
活动现场
对抗性的项目最具可看性,在现场燃起“高潮”。在VEX IQ 挑战赛中,每两支赛队组成两支联队(红队和蓝队),并在包含前15秒自动赛时段和后1分45秒手动控制时段的赛局中竞争。
场地上,数台VEX机器人在选手编程的改造下,化身“神投手”,谁能够快速准确地将“甜甜圈”形状的套环,放在尖桩上便得分,挪动移动桩,在赛局结束时攀爬,就能获得比对方联队更高的得分……
“比赛不仅考验我们的编程、操控、机器搭建等能力,也需要团队的默契配合,这不是一个人的比赛。”来自衢州市柯城区城南中学的黄嘉辰表示,他们团队在2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几乎将所有的休息时间都投入到了机器人的制作与调试中。
活动现场
与此同时,在场地的另一边,九宫(IER)智能挑战赛选手也正根据“未来城市”主题,在紧锣密鼓地搭建机器人,完成场地任务的调试。
他们在两套拼接的“九宫”场地中使用各自的两台机器人,共同来模拟未来城市生活的场景应用。少年们根据比赛任务,对机器人路径进行编程,并通过场地实地测试,不断调整程序,力求任务完成更精准、更快速。
活动现场
移动住宅、无人驾驶、智能路标……在机房赛场中,虚拟机器人比赛也在同步进行,各个参赛选手通过编程将“未来城市”的小难题逐一破解,在线pk,一决高下。
赛场上,选手们全神贯注,各展所长,熟练操控着他们设计的机器人。据了解,参加此次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的选手们,除了要掌握编程、物理、工程、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外,还要考验队员之间默契配合、互相协作的团队作战能力,对提升青少年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活动现场
大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赛自2002年起,至今已经举办18届。经过十多年发展,浙江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在普及机器人工程技术知识,推动机器人教育活动开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以竞赛交流为契机,通过学习前沿科技知识,提高青少年电子信息技术技能,普及青少年智能机器人活动,为不同地区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爱好者搭建了交流与学习平台。
另外,第19届浙江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特别开设了“人工智能交流活动”版块,邀请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肖俊作人工智能方向科技前沿科普报告,引导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积极探索通过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拓展学生学习内容,培养青少年利用数字资源开展创作表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进一步拓宽科学视野。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