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位于余杭区梦栖小镇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正式对公众开放预约参观,首展主题为“宋画大展”。
本次展览以“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宋韵千载 文脉留芳”“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三大版块呈现,展出1685件宋代(含五代、辽、金)及敦煌藏经洞、黑水城出土同时期绘画高清打样稿档案,全面展现宋代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是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宋代绘画的首次重大汇聚。
典藏馆外景
相信有不少市民和宋画爱好者已经预约了周末去现场逛展的名额。我们特邀著名艺术史学者、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缪哲;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主任何欢欢;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副主任李志荣,给大家做讲解。
宋画怎么看?
专家教你正确方式打卡
宋画如何看?艺术史学者、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缪哲老师,带你用正确姿势打开。
宋代作为继唐代之后的又一绘画鼎盛时期,不仅继承了唐代辉煌的人文绘画艺术和刚刚兴起的花鸟、山水画艺术,又在继承的基础上,逐步解决了唐代山水画比例不协调以及透视两大技术问题。
此外,五代和北宋时期也将山水绘画从颜料中解放出来,开始使用单色绘画山水,扩张了文人对山水绘画的创造力,这也是宋代绘画的另一大重要贡献。
展览现场
那么在一层和二层展厅中,面对如此多的宋代绘画打样稿,哪几幅是最值得看的呢?
缪哲老师为我们推荐了北宋的《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捣练图》《五色鹦鹉图》以及南宋的《五百罗汉图》。
北宋时期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国画作之一。
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图
画面中纪念碑式的山体及透视比例,很好地解决了唐代绘画遗留的比例不协调问题。“大家如果将自己代入画面中正在行走的人,便能感受自己正身处万丈高山。”
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图
大厅中央,一幅24米长的放大版《千里江山图》也是本次逛展的精髓。依据原版绘画进行两倍放大后,千里江山图的细节清晰可见,青绿色彩令参观者惊艳。
展览现场
北宋时期,宋徽宗也在人物、花鸟画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展厅中,一幅由宋徽宗临摹的《捣练图》极具艺术分析性。
缪哲老师为我们做了生动的讲解:“画中的捣练、缝练、熨练三组人物分布疏密有致,有非常强的节奏感。同时三组人物之间,通过扇烟和撸袖子两个人物的穿插,形成了很好的视觉联系。这幅绘画也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中,最具分析化、最具智力化、最具美学感受化的设计。”
宋徽宗临摹唐张宣《捣练图》局部图
除了临摹绘画,宋徽宗也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 “诗画书” 一体的新构图形式,他的另一幅绘画作品《五色鹦鹉图》也不容错过。
宋徽宗《五色鹦鹉图》局部图
南宋绘画的部分,缪哲老师推荐了南宋周季常和林庭珪两位画家创作《五百罗汉图》。这组画由100幅绘画作品组成,现场展出了其中10幅绘画作品,呈现了众多罗汉的故事。
缪老师告诉我们,“在这组绘画中,其实还隐藏着不少浙江的风景,比如天台的石梁飞瀑。”
缪老师讲解《五百罗汉图》
千余幅敦煌、黑水城绘画
一次性看过瘾
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敦煌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黑水城,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这两地出土的绘画,描绘了佛教故事、历史人物与日常生活等场景,展现了古人的信仰世界、礼仪风俗、审美理念和人文情怀,是研究古代文明不可或缺的珍贵图像文献。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主任何欢欢老师,带我们来到展厅二层,这是一个让人更为惊艳的宋画世界。
“世界各个博物馆所收藏的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纸绢之类绘画共约1500张。本次展览展出了其中约200幅。这类绘画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它创作题材相对集中,所以在展览现场我们会看到不少同题材的绘画的集中展。”
关于敦煌藏经洞绘画,何欢欢老师为我们特别讲解了以《行脚僧》为主题的一系列绘画。“你看他们都头戴斗笠,背着经书,脚下踩着芒鞋(草鞋),许多西域行脚僧都曾是这幅装扮去西天取经,所以说不定当年唐僧去西天时也是这幅模样。”
展览现场《行脚僧》系列图
黑水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民族交流文化交融的重要汇聚地。“在《阿弥陀佛接引图》这类题材中,可以看到受中原汉地的影响,边疆地区的人开始信仰佛教,画面中左下角的两位牵引人,就是西夏人。”
展览现场《阿弥陀佛接引图》部分细节图
这些敦煌藏经洞绘画及黑水城绘画,目前藏于俄罗斯国立博物馆、法国国家博物馆等多个国外博物馆,所以能在此看到如此多的精品打样稿是非常难得的。
从12座3D打印石窟
看石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链接
此次大系展览中,除了纸娟质的敦煌藏经洞绘画,还有一个非常值得看的亮点,就是通过3D高保真数字测量与重建技术,复刻的12座3D打印石窟寺,将世界八大石窟中的中国四大石窟,以及四川安岳石窟、杭州灵隐飞来峰石窟群等代表性龛像和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塑像、壁画进行等比例复制。
展览现场
石窟怎么看?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副主任李志荣老师,为我们做了十分详尽的解答。
走进展厅,我们不仅能打着手电筒,仔细观察“敦煌莫高窟”泥塑造像的真实还原细节,在“大足石刻”中看到佛家中国化的真实呈现,还能在展厅中看到不同石窟之间的内在“链接”。
《敦煌莫高窟》展览现场
《大足石刻》展览现场
在展厅中央,李老师特别为石窟之间的“链接”做观展讲解。
在“敦煌莫高窟”的外墙,“大足石刻”的对面,特别摆放了两幅敦煌藏经洞绘画。李老师说“纸娟制的绘画和石窟的绘画,其实是同质同源的。我们选了两幅特别重要的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分别为《佛陀说法图》和《药师经变图》,作为石窟和绘画之间链接这样一个非常生动的呈现。”
如图方框内,左《佛陀说法图》,右《药师经变图》
“大家仔细看,这两幅绘画的内容,与敦煌莫高窟壁画、大足石刻的造像构图相似。这就是中国佛教传播过程中,绘画和雕塑、绘画和石窟之间的内在链接。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中国佛教美术呈现出来的汇溯同源的关系。”
在本次展览中,我们还能看到数字化技术用于文物保护,以及海外文物数字回归的真实应用。
展览现场3D复原《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
在展厅中,通过3D打印技术复原了一座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100年前中国文物遭受了一个非常大的劫难,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对佛头以及石窟的完整数据扫描,最终呈现一个完美的高树龛。”李志荣老师告诉我们。
参观方式&附近玩法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参访方式
地址:余杭区徐家湾路138号“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电话:0571-89386600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7:00(16:00以后不予入馆)
预约方式:点此预约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附近玩法
景点推荐:良渚博物院、良渚文化村、杭州国家版本馆、安溪古镇、址享乐园、玉鸟集等
食宿推荐:良玉邻家·地道良渚菜、良渚·琮宴、杭州良渚君澜度假酒店、杭州良渚希尔顿欢朋酒店、杭州良渚洲际酒店等
图源:由展馆方提供
部分图片由展馆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