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六江谭|GEP到VEP,怎么个“进阶法”?

    潮新闻 记者 邬敏2024-11-28 23:31全网传播量1639
    00:00
    00:00

    谈到VEP,你会想到什么?

    在话题开始之前,来说说“GDP”和“GEP”这组“CP”。

    GDP,这三个英文字母一组合,成了衡量经济增长数量最重要的参照值,算的是“经济账”。

    如果将中间的字母D换成E,就成了GEP。

    GEP,一个地区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总和,算的是“生态账”。

    GDP是衡量一座城市“金山银山”的价值总量,GEP反映的是“绿水青山”的价值总量。

    而VEP的出现,则意味着“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有了新的“转换器”。

    VEP是什么?

    VEP是什么?VEP,是时下的“热词”。

    VEP,全称“the value of ecosystem product in specific geographic units”,指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一个仿佛不那么熟悉的“新词”,可它出现的时间,不新了。

    早在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中,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六大机制,更划出了一个重点:明确提出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不同路径,探索构建行政区域单元生态产品总值和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

    行政区域单元生态产品总值,指的是GEP。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指的正是VEP。

    GEP核算以行政区域为主,如省、市、县、乡、村或其他功能相对完整的生态地理单元。

    VEP核算多以GEP为基础,核算特定地域单元的生态增益价值或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变化情况,是更细一级的“项目级GEP核算”。

    这一核算标准,如何从“纸上”走向“实处”?实践,是检验标准。

    各地纷纷选区域、选项目,做“实验”。

    一场关乎VEP的全新“生态试验”,最早落在北京门头沟。

    地处太行山脉的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河蜿蜒而过,这里,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生态防护带,也是京津冀沙尘防御的最后一道关键屏障。

    这片因长期开采煤矿而遍布疮痍的“生态脆弱地”,生态治理是“大难题”,关乎区域发展“存亡”。

    如何突破发展的掣肘?门头沟区动起了“脑筋”,决定把目光放在王平镇西王平村,在这个493.55公顷的土地“整活”——开展“VEP”试验。

    西王平村,在哪,有啥,凭啥?不少人或许会发出这样的“几连问”?

    门头沟山水风光。图源 门头沟区人民政府

    这里曾是京西古道上的一个商业驿站,也是马致远笔下“古道西风瘦马”的“坐标点”。

    村里古旧房屋林立,一棵百岁老国槐“俯瞰”着村中主街,随处可见古宅院、古树、古井、古商街等。

    古村,有开展VEP试验的“底子”。

    经测算,这里,“生态价”值307亿元。

    古村,更有开展VEP试验的“可能”。

    去年7月,一个“特别”的项目落子于此。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项目,重点围绕王平村古村落、王平镇镇域内6000亩林地、王平沟、京西古道以及相关交通配套设施“搞设计”。

    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项目建设效果示意图。图源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设计思路是:以核心产区优良的生态资产、生态资源权益为抵质押,经过确权、评估、抵质押登记等环节,获得资金支持。在重点保护利用古村肌理的基础上,深度挖掘生态价值,科技赋能环境体验,再植入“乡村旅游、文化传承、教育研学、健康休闲”等功能,造出一座独一无二的“生态小镇”。

    为了这座小镇,北京专门探索构建起一套VEP核算方法。以项目为对象进行精确分析,清晰制定未来发展计划,政府主导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通过组织资源收储、价值评估、资本引入等方式,成功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根据财务测算数据,在最优开发模式下,预期项目期内集体经济可获得分红近2000万元。

    VEP值,又和老百姓贡献值挂钩。也就是说,生态系统在特定地域的市场中创造了多少贡献,老百姓要参与营收分配,估算出来的VEP值就越大,老百姓得到的收益就越多,保护生态的干劲就越足。如此一来,“看山人”吃上“生态饭”,“绿宝藏”变成“金饭碗”。

    经过一年多的打造,这个集度假宿集、文旅商街、亲子乐园、山地户外于一体的京西古道文旅“微目的地”和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区雏形已显,项目写入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机制的意见(辅导读本)》和《北京市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与应用指南(试行)》。

    北京门头沟区提供了VEP的一种“解题思路”: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去发展康养旅游、发展农文旅相融合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这也是大多数生态富集地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模式和路径,具有“可复制性”。

    这一VEP实践案例的“呱呱坠地”,为各地开了个“好头”。可“解题思路”,不止一种。

    各地在画“圈”

    从华北平原接过接力棒,湖洲,选择在杭嘉湖平原腹地展开VEP“试验”。

    去年8月,在双林镇,湖州画了一个“圈”。在“圈”里,开展项目级VEP核算辅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用。

    深入调研的脚步,走遍了南浔区双林镇9个自然村。调研得出的各项数据,为项目级VEP核算提供了核心支撑。

    湖州以双林为轴,绘制生态价值监测图,清晰直观地反映各阶段整治过程对特定地域单元内生态产品价值的影响。得到初步核算结果后,通过VEP二次核算和监测分析,编制整治南浔双林修复地块和安置地块的设计方案,推进生态产业项目,指导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生态修复贷”“VEP增值贷”等绿色金融产品。

    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箍桶兜村。图源 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双林镇箍桶兜村,成了“受益者”之一。南浔农商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小村庄开发了“VEP绿企贷”“VEP惠农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含金量”颇高的VEP核算结果,成了绿色金融信贷和生态效益评价的重要决策依据。很快,箍桶兜村获得了增信支持,村里成功开发农文旅结合项目,虾稻产业吸引十万余名游客前来体验,带动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

    这样的“圈”可不止一个,VEP在湖州漾出更大“涟漪”。安吉土地出让、南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德清生态产业经营开发、长兴流域生态保护、南太湖新区工业生态化建设等方面试点应用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效。

    视野落在安徽,VEP,落在了那一株茶叶上。

    地处黄山北麓的祁门县,空气中氤氲着似花似果似蜜的独特“祁门香”。聪明的祁门人,在红茶上做文章。

    世界红茶之都·祁门 图源 黄山日报

    去年9月,安徽祁门县祁红茶产业链开发(一期)项目3.1亿元农发行贷款获批,农发行黄山市分行当天投放首笔贷款1.83亿元,这是安徽首个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绿色金融项目。

    祁红茶产业链开发(一期)项目,总投资3.88亿元,其中VEP贷款3.1亿元,占据了项目投资的“大头”。

    贷款的抵押物不是其他,抵的正是黄山市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

    为推进VEP项目落地,黄山市发改委与农发行积极对接、深入研究,牵头编制了黄山市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VEP贷款机制方案、VEP绿色贷试点方案、交易操作规则等一系列文件规范,建立了VEP收益权质押贷款的价值核算、权属确认、评估授信、市场交易、风险补偿等绿色金融体系。而后,祁门县国有独资企业承贷,采用《黄山市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权益证》质押,贷款期限25年,贷款主要用于茶地流转、低山茶园生态修复、茶园田园综合体建设、茶旅结合等。

    当它落在一朵花,便生成了“VEP”花木生态价值贷。在江苏沭阳县,这一驰名全国的“花木之乡”,在“花”上做文章,让全县的花木基地发展有了“新可能”。当地花木企业融资需求旺盛,融资却不易,成为发展“拦路虎”。当地将目光瞄准基地内的花木等物质产品,采用市场价值法核算,基地敞开大门,专业人士“上门”,对基地内花木产品的生态价值进行综合测算,并出具一份VEP报告,银行据此发放贷款。

    这份报告背后,是一套复杂却严密的测算方法。通过测算花木企业生态产品的供给服务、生态调节服务、人居文化服务等方面价值指标,对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净化大气、调节气候的替代成本测算,对生态文化的文旅费用测算、水环境和绿地环境的维持保护费用测算等,最后加权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出具一份完整的VEP报告。

    不难发现,与GEP相比,以项目为主体的VEP,在更小的维度上为生态产品市场化发展提供支持,成为各地开启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的又一把“绿色钥匙”。

    VEP的“新解法”

    放眼当下,VEP又有了“新解法”。

    早在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在丽水召开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启动会上,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丽水,便喊出了新的“小目标”: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升级版。

    2.0升级版,即在原先重视深化GEP核算与应用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评估,选定最优生态化经营开发模式,推动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价值通过产业化开发成为市场认可的优质物质供给和文化服务产品,从而实现价值变现。

    如何“变”?丽水明确方向。以VEP项目为抓手,推动价值发现向价值实现转变;以机制创新为引领,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变;以生态产品认证为核心,推动生态品质向经济价值转变。

    这无疑是从GEP到VEP“再进阶”。这一“进阶法”,并不单纯停留在会议和书面材料,更实实在在地落了地。

    庆元县竹口镇黄坛村,“甜橘柚”元素满满。图源 菇乡先锋

    今年11月,庆元竹口镇黄坛村,一处“01-01地块”,被庆元县兴竹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摘牌。这一面积1.4万平方米的仓储和商务金融用地,主要建设甜橘柚产业提升关联项目,发展与甜橘柚相关的冷链物流产业。在原先416万元的土地出让成交价基础上,却“多”出了17.66万元的生态溢价。

    这“多”出来的一生态溢价,正是地块未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也是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对地块项目未来提升的增值,将用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改善。

    庆元的实践,验证了一点,山区VEP的转化,并非空谈。

    放诸全国,高质量的森林、草地、湿地、湖泊、河流、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就像车间,是“生产”生态产品的场所。在清华大学研究员汪自书看来,生态产品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受到的自然环境影响以及产生的环境效益是不同的。

    他举了一条鱼的例子。“华北地区的密云水库,游动着一条野生鱼。如果在局地尺度上看这条鱼,那它主要是鱼本身的价值;如果在区域尺度上看,比如水库和流域尺度上,那它发挥的是它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所具有的环境价值。”

    对于水库而言,以这条鱼为代表的渔业产值不到1亿元,可若一旦构建定量化的模式来衡量局部环境价值,那它的区域价值大得多。这便是VEP变出的“魔法”。

    碧波荡漾的密云水库。北京日报记者 王海欣 摄

    在VEP核算构成中,物质产品供给和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往往变化不大,但附着在生态环境上的文化服务等价值是更大的预期变量。

    VEP,不断长出“新风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VEP核算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生态资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类型,特别是国有生态资产,目前全国还没有出现好的交易机制。”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欧阳志云表示,对丽水而言,开展好新一轮的试点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提升生态自身品质,增强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使生态产品更多更丰富,质量更好;要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基础设施和条件,整合气象、国土等方面的监测体系,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提供更可靠、更系统的数据,使核算的结果更准确;同时,还要进一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的应用,进一步深化进规划、进决策、进交易等“九进”应用场景。

    基于地方实践成果,从地区先行探索到分布总结推广再到全国统一规范的一套全国性VEP核算技术标准正“上下求索”。我们期待,更多的“生态范式”,在具体实践中生成。

    监制 | 范波

    审核 | 黄彦

    本期撰文谭主 | 邬敏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专题 | 六江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