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重庆“老马”,诸暨“老杨”“小杨”,都来了!这场圆桌会,接地气!

    潮新闻 共享联盟·诸暨 黄颖 通讯员 陈妃娅 整理 实习生 王威力 摄 编辑 郭嘉楠2024-11-28 08:05全网传播量601
    00:00
    00:00

    诸暨是“枫桥经验”发源地,多年来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走在了前列,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活力源泉在基层,关键在于培育和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的主体性力量。浙江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会同相关单位,推出“对话‘枫桥’”——新时代“枫桥经验”理论与实践圆桌会系列活动。本周一下午,第一期圆桌会在枫桥学院举办,研讨主题为“基层社会工作者的代际差异与经验传承”,重庆“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诸暨“老杨调解中心”负责人杨光照,诸暨调解“小杨”代表陈泠羽等一线基层社会工作者与专家学者一起,面对面开启了一场接地气的研讨交流。

    社会工作经验代际传承的必要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新老社会工作者对代际传承的理解有哪些不同?又该如何在当下提升社会工作经验代际传承的实效性?让我们一起听听专家和实践工作者们的精彩发言。

    重庆“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基层工作是一场接力赛,要一棒一棒传下去,必须要做好传承工作,我如何按照“枫桥经验”的标准,传递给“小马”?第一,传实践经验,让年轻人在实践中增强感性认识,所谓感性认识,就是当你感觉到事物后,能够认识到它的价值,有了感性的就有了进一步认识的起点。第二,传思维能力,就是要会做,会说,会写,会创新,从而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提高思维能力。第三,传群众感情,群众感情是一条红线,很多时候为群众解决问题,就要说服群众,感动群众,让群众接受你。第四,传方法规律,每个人都要尽可能掌握方法和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来做事。第五,传群众路线,不管做哪项工作,都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广泛做好群众工作,不仅要调解矛盾,还要服务群众,善于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第六,传底线思维。我调解矛盾30年没有一起矛盾激化,因为我严格按照底线思维,调解矛盾始终把控制情绪放在第一位。第七,传基础修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小马”们一定要不断学习,打牢基础。最后,传理想信念,一个人要有追求,没有追求就很难创新,有了追求,还会转化成一种严格的自律,在高标准下,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些不足恰恰会变成前进的动力。

    诸暨“老杨调解中心”负责人杨光照:我退休到今年已经有15个年头了,为什么会热爱基层调解工作?我跟马老师的感受是相同的,首先是领导肯定,第二是群众信任,第三是对群众的情怀。我在枫桥37年,看到了一批批年轻的学员学到了群众工作方法,学到了调解工作技巧,学到了为民服务理念,做到对待群众真心、化解矛盾热心、说服群众耐心、服务群众诚心、服务群众虚心。我对年轻干部有几方面的建议,首先要树立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不断创新实践,敢于做好群众工作。第二,要学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深入社区、农村,注重语言效益、表情效益、态度效益。第三,要创新深化“拜师结对”“传帮带”等活动,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第四,要加强学习培训,深入“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从政”的法治调解理念,做到“调解依法、办事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依据不足找法,推进调解法治化模式”。希望同志们不断努力,把“枫桥经验”发展好、创新好。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福:从专业来讲,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学的二级学科,但今天讲的社会工作不单单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我们有一个更熟悉的词,就是群众工作。时代在变,群众工作也在变化。从早年的居委会大妈到如今的专职社区工作者,变化特别明显。此外,群众工作面对的对象也在变化,那么群众工作的方法必然也要根据对象有所调整,与时俱进。讲到传承,主要就是谁来传承、传承什么、如何传承和为什么传承?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传承机制的主要环节。一是建设扎实的传承队伍。队伍建设解决的是谁来传承的问题。无论是“青蓝相承携手共进”活动,还是“老杨带小杨”都是很好的方式,为传承工作奠定了厚实人才基础。二是提炼丰富的传承内容。内容解决的是传承什么的问题。传承内容的设置要处理好:成熟经验与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关系,术与道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传承内容。三是形成有效的传承方法。方法解决的是如何传承的问题。既包括具体的教学手段、方式,比如个性化学习路径、情景模拟、现场教学、跟班轮训,也包括实践平台建设、实战能力提升等,活学与活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传承更务实、更活泼、更有效。四是提供充分的传承动力。动力解决的是为什么传承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完善激励考核机制,让导师们“传”得更有价值感,学员“承”得更有获得感,让传承工作本身有意思、有意义,有吸引力、有感染力;另一方面,通过参与传承工作,让参与者对基层社会工作建立更强认同感和自信心。

    宁波调解学院副院长陈益凤:在社会基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在问卷调查中,有近一半的被调研对象表示,自己的工作压力大,责任重,社会认可度却比较低,久而久之就会对工作失去兴趣。基于此,社会工作的代际传承就显得很有必要。这种传承不仅包括基层工作经验和技能的传承,也包括职业认同和责任感,即代际情感的传承。在数字化背景下,既是年长社工向年轻社工传授社会工作经验和知识的正向过程,也是年轻一辈向年长一辈分享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逆向过程。如何更好地让年轻一代接受代际传承?我想,应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社区的平台性功能,组建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团队,有效开拓整合和共享社区学习资源,增强新老社工经验的传承和情感的认同。

    枫桥学院“枫桥经验”教研室主任田胡杰: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基本的一个单元,社区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是做人的工作,也是人做的工作。现在社区工作做得好不好,队伍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新生代的社区工作者逐渐的成了社区治理的一个主力。在这个过程当中,跟老一辈比起来,年轻一辈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主体差异性的客观现实下,如何做好经验传承?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向:首先是优化传承方式,比如诸暨的师徒“传帮带”“老杨带小杨”就是很好的经验传承方式,可以再进一步优化。第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全社会对社区工作者的价值认同,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第三,加强社区工作者自身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培训课程,以便社区工作者能够学以致用。

    诸暨越民生义工团党支部书记陈可英:我的服务对象聚焦于儿童,主要是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我把教书育人、助人为乐作为自己一直以来的追求。这些年,越民生志愿者一直在奔跑,虽然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但我们的脚步已经走遍诸暨23个乡镇,700多户困境人家,并通过资源创新、公益理念创新、服务形式创新等方式,实现了服务领域、服务内容的不断深化,至今,我们已经建立了380多个困境儿童的档案,服务了257个孩子。在创新发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吸引年轻人参与志愿服务?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发力:第一,契合年轻人的兴趣特长,有针对性地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比如“阳光少年大声说”项目。第二,利用网络平台,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拓宽志愿服务的渠道和范围,提供实习或者培训课程的机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年轻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的助人是助人自助,希望我们的公益能够一路向前,带着星光全力以赴。

    诸暨浣东街道陶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宣慧丽:以陶湖社区为例,我们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一共有15位社区专职工作者,年龄分老中青三代,以30-40岁为主,年龄上的优势互补,能够更好让社区工作既有传承性,又有创新性。但队伍建设中有些问题也确实存在,比如面对的问题复杂、压力大、有畏难情绪,因此社区工作者系统化培训还是要逐渐强化。当下,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有时业主群里大家的发声会有个人倾向性,把基层工作的舆论导向带偏,对社区工作来说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还比如涉及到小区改造,在小部分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社区如何来调和,甚至把矛盾抹平,都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我从事社区工作有20年了,我也感受到,社区工作其实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工作,问题一直在变,正因如此,社区工作者的能力也需要同步迭代,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为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作贡献。

    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舒启燕:今年是我从业的第十五年,我想扎根基层将会成为我未来一辈子的事业。我想通过一个例子来分享我们团队这些年来的工作方法和实际成效。李阿姨是一位因动迁问题积怨成访的老信访户,行为以闹访、非访为主,严重干扰社会秩序。对此,我们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情感关怀,提升信访工作温度的同时,帮助李阿姨重建她和政府的关系、和社区的关系、以及和自我的关系,最终实现了信访案件的“事心双解”。对于如何做好代际传承,我觉得首先应当避免经验的单向灌输和“经验万能”的思维定式,同时也要重视情感链接,让新老成员彼此认可,形成团队合力。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多固定化的体制机制,实现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激励机制、晋升渠道、薪酬体系标准化,让更多的年轻人留下来,也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

    诸暨暨阳街道祥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春叶:我在进入社区工作之前,对社区的认知还是蛮浅薄的,但当我真的进入社区工作之后,才逐渐认识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它包括了老年服务、社区发展等多个领域,对基层治理和发展有非常的重要的意义。当前,社区工作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年轻人在专业化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等方面具备了明显优势,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缺乏经验,抗压能力弱,职业认同度不够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新老社工的“传帮带”机制建设,来帮助年轻社工快速成长。年轻人始终要抱着一颗谦虚谨慎的心,不断学习和改进,努力成长为一个有经验的社工。

    诸暨调解“小杨”代表陈泠羽:虽然我之前有几年的基层工作基础,但是刚开始参与调解工作时,还是遇到了“水土不服”,总结来讲是不懂民情、不得方法、不知政策。自从我参加了“老杨带小杨”传帮带活动,在导师胡仲木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学习,现在在面对纠纷的心态、处理方法、释法说理能力,以及对矛盾当事人的换位思考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接下来,我希望和各位“小杨”一起,保持初心,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长知识、学本领、提能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静下心、耐住性,学人民情怀、学调解经验、学工作技巧、学沟通方法,成为一个值得人民信赖的基层社会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
    燕鸣视界 | 古桥·古树·古村头
    01:10
    绍兴唯一!诸暨这个品牌,全国优秀
    大手笔!12亿元基金,投资诸暨企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