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至23日,十九峰下的镜岭镇楼基村热闹非凡,村文化礼堂前人头攒动。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宁海县小百花越剧团)携《五女拜寿》《白兔记》《梁祝》《花中君子》等经典大戏连演三天。村里人都知道,台上唱作俱佳、光彩照人的“杨三春”“陈三两”,正是二十五年前离乡学艺的本村女儿——吕娅娜。如今的她,已是新晋“金桂奖”得主、宁波市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主任。
“从14岁考入绍兴艺校学戏以来,一直没机会回乡演出。前不久,我刚获得金桂奖,也算是带着收获,为家乡父老献上一台汇报演出。”在后台候场的间隙,吕娅娜与记者聊起自己的从艺历程。就在今年11月10日,第七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颁奖典礼在杭州市蝴蝶剧场举行,吕娅娜斩获本届“金桂表演奖”,这也是宁海平调这一地方剧种演员首次获此殊荣。
吕娅娜走上戏曲道路,与家庭氛围分不开。早年间,父母都是镜岭区越剧团的演职员,她就在戏台上度过童年。1999年,她报考绍兴市艺术学校越剧班,虽然年龄没达标,但天生的灵气和甜润的嗓音打动了招生老师,成为全班唯一一个破格录取的学员。
天赋与努力并行,吕娅娜艺校实习演出期间,就被同样是新昌籍的宁海越剧团团长唐洁妃看中,招进宁海越剧团。“既然老师这么信任我,那我也要争口气,证明自己。”如果说,是澄潭江的一湾清水,滋养出吕娅娜甜润的嗓音,那么,她骨子里的倔强与韧性,则来自于十九峰的巍巍风骨。认真完成舞台实践之余,吕娅娜还给自己额外加练,经常在深夜的练功房里,一个人跑圆场……最终成为舞台上独当一面的优秀花旦演员,先后在越女争锋、新松计划等知名赛事中斩获奖项。
从艺多年后,她接到了新的挑战,担任宁海平调艺术传承中心主任,担负起了传承宁海平调这一日渐式微的地方剧种重任。“宁海平调与新昌调腔有相似之处,一样同属‘天下第一团’,都有不托丝竹、锣鼓助节、一唱众帮等特点。我是土生土长的新昌囡,与宁海平调产生交集,或许也是一种‘天意’。”吕娅娜向记者介绍着宁海平调,语气中带着一些俏皮。
为做好宁海平调的传承保护工作,吕娅娜又拿出了不服输的劲头,认真向老艺人求教,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今年9月,“金桂表演奖”决赛舞台上,吕娅娜携宁海平调创新剧目《阴阳河·挑水》登场,该剧不仅唱、念、做、舞并重,更内含“高能武戏”——“三寸金莲·踩跷功”“水袖功”“担子功”杂糅运用,高难度技巧一个接一个,令人拍案叫绝,赢得评委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吕娅娜说,这次回乡演出,台下乡亲的阵阵掌声与喝彩,给了她很大的鼓励,与观众的互动也让她倍感温暖。看到新昌文化繁荣,戏曲群众基础深厚,她更是欣慰。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磨炼技艺,带领全团演员创排更多优秀剧目,争取“常回家看看”,为家乡父老献上更多的精彩表演。“我在新昌这方山水间出生、成长,希望能尽自己所能,给孕育我的这片热土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