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舟山绿城育华学校国际文化节开幕式现场
11月8日,随着初中部学科活动结束,至此,第八届舟山绿城育华学校国际文化节的体育运动、人文艺术、国际交流、科技创新等三十余项配套活动全部圆满落幕。
自10月17日育华达人秀决赛至本月8日,从秋天到冬天的这份相伴,也必将永远留在每个育华人的脑海里。
也许,没有一个活动,可以像舟山绿城育华学校国际文化节一样,从初始就让人有期待;也没有一个活动可以和国际文化节一样,即便结束,余温还在继续。
一晃,舟山育华国际文化节已走到第八个年头,它从最开始育华园里300多位师生参与的校园活动,逐渐成为育华朋友们关注的校内外盛事,关注度呈指数级上升。
第八届舟山绿城育华学校国际文化节开幕式图片直播平台吸引很多人浏览
今年的开幕式现场,4000余位师生在现场观看,视频直播吸引了10万网友“云”襄盛举,整场开幕式直播共收到网友6000次点赞,同步的图片直播平台先后有45.72万人次浏览。
热度过后,我们有了些思考,国际文化节,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又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哪些思考?
一
教育,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未来,也饱含着一个家庭最殷切的期待。
爱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在爱的滋润下,教育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家长要学会爱,老师要学会爱,孩子也要学会爱。
爱对于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无数教育家都以各自的角度解剖过、分析过、描述过。
夏丏尊先生形容教育里的爱,就像池塘里的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列夫·托尔斯泰也说:“如果老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课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无论爱事业、爱学生、还是既爱事业又爱学生,对于教育来说,爱就是火焰。缺少爱的教育,有再多的知识,也只像星光一样璀璨却遥远,无法像火焰一样温暖人。
当今教育正在经历着从认知到情感的转向,舟山育华也率先在区域内实践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课程,并将其作为学校的育人理念普及和推广。如今,舟山育华已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项目学校。
第八届舟山绿城育华学校国际文化节开幕式现场
本次的育华国际文化节,就很好诠释了”爱”与“情感”。
本次开幕式,得到了亚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总导演罗可歌团队的大力支持。这份有关“爱”的策划,学校教育总监金新妮记忆犹新。开幕式前,学校与罗可歌导演不谋而合,将本届国际文化节主题词定为“爱在.家国天下”,小爱上升到大爱。
“那个曾在我怀中咿呀学语的孩子也已迈步走进校园,站在了更大的舞台上,感受着来自校园、来自那个欢声笑语的大家庭里更深厚、多元的爱。”现场,家长代表用一段娓娓道来的讲述,拉开了第一篇章,也引起台下家长观众的共鸣。
英语老师、国际部副主任李杰深情讲述
“未来,我愿继续陪伴他们,在这条求知与探索的路上,谱写属于他们的动人篇章。”英语老师、国际部副主任李杰以深情的讲述,道出了所有育华老师的心声。
在节目的设计上,开幕式所有的节目都以“爱”为基调。
国际文化节主题词,从第一届“亲仁睦邻”至本届的“爱在•家国天下”,始终与育华校训“仁爱求真”一脉相承。
第六届舟山绿城育华学校国际文化节
第七届舟山绿城育华学校国际文化节
学校负责人这样说道,美好教育建构于美好关系之上,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爱在,孩子内心的力量就不会孱弱,孩子成长道路就会多一份定力。
所以,爱的教育,是一种特别的爱。我们也相信,只要以爱为基石,就能培育出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只要以爱为动力,就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
二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好的教育,是教学理念的升华,亦是教学模式的创新。
绿城育华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唤醒每一个生命的自主意识。国际文化节是绿城育华课程的一部分,是没有铃声的课堂。学校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提供国际化、个性化的成长舞台,努力营造教育的生态环境,让教育彰显生命的光彩。
第八届舟山绿城育华学校国际文化节演开幕式演出现场
本次文化节开幕式一个半小时的文艺演出中,歌曲联唱、中西器乐联奏、戏曲、运动秀、萌娃群舞、童声合唱等节目依次精彩亮相,参演演员达500人,近30%的同学登上开幕式舞台,又一次刷新了开幕式的参与人数。
初中部学生管理处主任王凤老师从进学校的第二年就着手策划国际文化节。“上过舞台的孩子,越来越自信,那种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这是让她深有感触的。
董轩廷
董轩廷是今年国际文化节声动育华的亚军,如今在舞台上自如的他,曾经却很内向胆小。他酷爱音乐,每届的育华好声音都会报名,但前期都是以组合形式出现。一年又一年舞台的历练,练就了董轩廷的从容不迫。这种自信,足以影响孩子一生。
张誉糯
在这次的文化节开幕式中,有一位7周岁的小戏曲人也格外抢眼。她是二(3)班的张誉糯,也是今年育华达人秀的金达人获得者,她表演的小穆桂英惟妙惟肖。去年,她是越剧里的“小金枝”,获得银达人奖。老师们感叹:“今年在舞台上的她明显更有范儿了。”舞台有不同,但自信却是相通的。张誉糯的舞台越来越大,走进浙江省人民大会堂,走上央视舞台。此外,她陆续担任舟山市少儿电视艺术节、市朗读者大赛、市少儿春晚等全市大型赛事、活动主持人。
学校给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展示舞台,他们从胆怯到自信,从青涩到游刃有余,享受着舞台带给他们的成长。
每年的“如心音乐节”上,常常会有观众称赞:“育华孩子赞足嘞!”“育华孩子就是不一样!”是的,他们不一样,他们在学校多元化的舞台上早已历练成长,他们在一次次的表演中蜕变。
当然,国际文化节不只是开幕式上的精彩,还有涵盖人文艺术、科技创新、体育运动、国际交流等活动的校园文化盛事,成为师生领略多元文化,绽放挑战自我,展现精神风貌的大舞台。
今年的国际文化节,学校精心策划了模拟联合国、英语话剧节、英语演讲赛、STEM、爱心义卖、体育运动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多元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自我学习意识,让每一个孩子获得自我个体最优发展。
英语主题演讲比赛
最近刚落幕的初中学科活动中,近百位同学参加“Voice To The World”英语主题演讲比赛,选手们英语流利,自信发言,展现了育华学子的国际范。
“一站到底”语文知识竞赛
“一站到底”语文知识竞赛涵盖了文学常识、唐诗宋词、名家名作等,是一次全方位的文学素养大比拼。科技运动会中,一个个有趣的科学实验紧贴地气,教会孩子们用科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在地理、历史、思想品德、法治四科知识综合比拼中,大家团队作战,快速反应,培养了综合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里,抽象的数学也变得格外有趣,编程课也变得特别美好。
科技运动会
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编织着梦想的银河,也让育华的光芒在每一个角落熠熠生辉。
所以,让孩子成为自己,而且是最好的自己。
三
今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教育,可以是开放式的。开放,也包括学习环境的开放。今年的国际文化节开幕式现场,除学校师生、家长近4000人外,来自舟山市教育局、舟山市妇联、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绿城小镇集团、舟山教育学院、绿城房产公司、兄弟学校等单位的50余位嘉宾和家委会全体成员都来到现场,见证孩子们的成长。来自美国芝加哥森林湖学校、德国卡罗施密特文理中学的32名师生们也不远万里莅临现场,与大家共同分享育华人过节的喜悦。
国际化,向来是学校重要的办学特色。孩子们与外国友人交流,尽情展示自我,通过多元化文化的碰撞,让孩子们拥有更广阔的“世界观”。
育华学子参加国际研学
每年暑假,育华学校总会有百余名学生组队赴日本、新西兰、德国参加不同的国际研学项目,七年来,除去因疫情中断的三年,学校已经有近千名学生有过国际交流经验,他们的足迹遍布了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教育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敞开门”办学,让家长更好参与进来。
教育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教育最美的声音,是家校同频共振;教育最好的告白,是家校共育互动。
徐晨瀚和妈妈
在“爱在.家国天下”的主题号召下,更多有一技之长的育华家人走进校园,集体共同创造这一届国际文化节。这次文化节的吉祥物“星仔”是六4班徐晨瀚同学和妈妈陈红彦女士母子共同设计的。为了这个设计,母子两反复推敲。
在达人秀、声动育华的舞台上,10余位爸爸、妈妈、姐姐前来助阵,舞台上的家庭之爱给活动平添一份别样的和谐。与此同时,数以百计的家长志愿者参与进来,他们有的拿起相机,定格育华学子的成长瞬间;有的拿起化妆包,为孩子们带来漂亮的妆容;有的忙前忙后,为孩子的运动赛事加油呐喊。
家校合力,能促进教学提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助力每一位学子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