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观察:网络诈骗防不胜防?科技双刃剑下的防诈挑战

潮新闻 记者 梁亮2024-11-22 04:02全网传播量15.5万
00:00
00:00

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潮新闻记者 梁亮 摄

11月19日至22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在这场世界瞩目的大会上,各类“黑科技”让人应接不暇。而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里,除了欣喜,也不免让人有一丝担忧。

准备乘飞机出行的你突然收到电话,告诉你飞机起落架出了问题需要换其他机型,让你配合对方进行改换;结束网购正在等待收货的你突然被告知货品运输途中丢失,需要联系你理赔;突然有人联系你,告知你可能涉嫌犯罪,请你配合调查……但最后发现这些都是诈骗。

当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些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甚至利用上了AI技术。

一张照片就能实现“换脸”

个人信息安全值得关注

“你可以试一试,看‘换脸’的效果真不真。”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网络安全展区,天融信科技集团的展台里有一面互动大屏。只要上传一张正面照片,系统就可以捕捉相关面部信息,并把这张脸“安”在站在摄像头前的人脸上。

一张照片就能实现“换脸”。潮新闻记者 梁亮 摄

为了测试,记者提供了一张本人的照片,待上传至系统后,邀请了两位工作人员一同站在摄像头前。虽然两位工作人员并不相像,但大屏幕中,她们已经成了“双胞胎”。“如果加上你本人的话,应该说是‘三胞胎’才对。”其中一位工作人员笑着说。

“虽然乍一看很像,但其实还是有破绽的。” 天融信科技集团AI安全研发总监潘季明说,大屏主要是为了做展示用,其实只有一张正面照片,是不能完全捕捉到一个人面部的动态信息。如果要实现更完美的“换脸”,需要多张不同角度的照片。

不过他表示,即使有破绽,但“唬人”也够了。“尤其是一些对这类技术不熟悉的老年人,确实可能被这类视频迷惑。”潘季明说,其实开发这类系统的成本较高,但如果不法分子通过灰黑产业购买已经开发好的系统,他们犯罪的技术成本就会降低不少。

“像通过运单号获取个人信息这类做法,某种意义上已经‘过时’了。现在,黑客如果直接攻击某企业的数据库,得手的话,可以直接获取海量的信息。”在潘季明看来,除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产生的新型安全风险外,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个人信息数据安全。

对外发布的两本蓝皮书。潮新闻记者 梁亮 摄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中也提到,根据苹果公司发布的《对个人数据的持续威胁:2023年增长背后的关键因素》报告显示,仅2023年1月至9月,就有3.6亿人的敏感数据泄露,比2022年全年高出20%。

“技术就像是一把剑,是方便人类生活还是增加问题和风险,关键取决于剑在谁手里。”潘季明说。

打击力度加大

前沿科技也在助力反诈治理

正如潘季明所言,技术并不是导致网络诈骗的元凶,相反,前沿科技也可以用于反诈。

11月19日下午,2024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发布展示活动举行,这也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本次公布的13项精品案例中,中国联通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的“科技引领,联通全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反诈治理中的新实践”案例引人关注。

潮新闻记者 王好 摄

中国联通调动行业领先的AI数据中心,部署先进的大型语言模型,实现诈骗活动的实时监测、存储和分析。通过对作案者和受害者的人口特征、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行画像,更精准地支持科学、针对性的反诈骗工作。

香港城市大学则深入研究诈骗背后的人性因素。香港城市大学科学家分析诈骗者的作案手法,揭示其操纵受害者信任和情感的策略,为不同的媒体渠道、受众群体和诈骗类型量身定制反诈宣传材料,并致力于帮助受害者走出心理困境。

在先进技术投入反网诈领域的同时,针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加快建立相关行业规范

“安全”并不掣肘技术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如何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预防网络诈骗发生?

我国的安全保障机制不断健全。除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地实施,国家也在体系化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相关标准研制。2024年5月,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边界确定方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6月,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能力指标体系》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而针对公众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由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2024年4月,国家网信办在“中国网信网”和“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的公告》,首批发布117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积极引导大模型企业通过网信部门履行备案程序。2024年8月,新增发布71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以及26款在属地网信办自行登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产品信息。

在加快规范管理的同时,针对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反诈等宣传教育活动也在深入开展。

正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北京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实验室主任曾毅所说的:“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的目的是确保人工智能稳健发展,而非掣肘人工智能的发展。‘安全’应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性原理,纳入人工智能发展的基因之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3)
投票助手 · 2024-11-22 05:16 · 浙江杭州回复7
面对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在安全方面,你的顾虑有哪些?
潮客_2kq6xa · 2024-11-22 05:21 · 浙江宁波回复11
我觉得,人工智能就像一面镜子,心里阴暗的人会让它越来越阴暗,光明的人,也会让它越来越有爱
潮客_24qwxz · 2024-11-22 05:22 · 浙江杭州回复
电影里演的机器人会有情感。但事实上,人工智能不太可能有,道德情感这些情绪不会出现。它做的事,只会依据它得到的数据。
花好月圆FlowerMoon · 2024-11-22 05:23 · 浙江杭州回复
回复潮客_24qwxz:可是已经出现了想要谈恋爱的人工智能 怎么解释
展开14条回复
龙凤呈祥吉祥三宝 · 2024-11-22 05:43 · 上海回复10
我妈有次就遇到了,但那次不是换脸,是换声音,当时我妈在医院,对面直接给她打电话说,我出车祸了,把我妈吓的不行,我妈说要听我声音,对面模拟的还挺像,我晓得了都吓一跳。大家要提高警惕啊
潮客_zecqhz · 2024-11-22 05:44 · 浙江杭州回复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天天让你玩AI变脸、变声的,仔细想想,每次都要上传自己正面照片,如果以后被不法分子利用,那就麻烦了
潮客_ergba · 2024-11-22 05:45 · 浙江嘉兴回复
回复潮客_zecqhz:你看到的是美颜一百级,系统接收的是原版
展开8条回复
最新评论(45)
轩轩再启航 · 2024-11-22 12:31 · 浙江杭州回复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带来便捷,同样可以增加问题与风险。但真正在于技术如何运用,在领域发挥真正有意义的正能量。科技向善,科技安全科技不仅是反诈的工具,科技同样是科技最好的钥匙,约束技术滥用,让技术不会被滥用
栀子花冯 · 2024-11-22 07:48 · 浙江杭州回复
网络诈骗越发高级,我们要擦亮眼睛
潮客_wpz2u5 · 2024-11-22 06:56 · 浙江宁波回复
网络诈骗越发高级,我们要擦亮眼睛
潮客_wwrchz · 2024-11-22 06:15 · 浙江嘉兴回复
让更多人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要上当受骗。
潮客_wwrchz · 2024-11-22 06:04 · 浙江嘉兴回复
技术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服务大家,用不好就成祸害了。
花式Daisy · 2024-11-22 06:08 · 浙江嘉兴回复
普通人还是要紧跟技术潮流,了解了技术,或许就不那么容易被骗了。
潮客_24qwzc · 2024-11-22 05:54 · 浙江杭州回复
换脸技术听起来挺酷的,但要是被坏人利用就麻烦了。
潮人潮语 · 2024-11-22 06:09 · 浙江杭州回复
保护好个人信息,不只是文字信息,还有照片、视频
潮新闻小编 · 2024-11-22 06:14回复
回复潮人潮语:没错,面对奇奇怪怪的图片、视频“诱惑”,不拍摄、不上传、不受骗。
潮客_d8nqhz · 2024-11-22 05:43 · 浙江杭州回复
希望这些技术能真正发挥作用,减少诈骗案件。
潮客_wauuh8 · 2024-11-22 06:09 · 上海回复
用魔法打败黑魔法,更先进的技术一定能战胜邪恶。
潮客_2rz3ht · 2024-11-22 05:33 · 浙江杭州回复
个人信息泄露可不是小事
潮客_wdj53g · 2024-11-22 05:24 · 浙江台州回复
一定要小心
潮客_a6yyh5 · 2024-11-22 05:21 · 浙江杭州回复
现在的诈骗手段真是越来越高科技了,提高警惕,多学习一些网络安全知识。
汽水Soda · 2024-11-22 05:17 · 浙江杭州回复
网络安全越来越严峻了,个人信息咋办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