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平湖乡村咖啡馆的“新”想象

    潮新闻 共享联盟·平湖 陈鑫誉2024-11-21 22:10全网传播量3281
    00:00
    00:00

    店外是成片的稻田,店内是香浓的咖啡,当咖啡店与泥土气相遇,就产生了这样奇妙的场景。

    近年来,原本是城市标配的咖啡馆在平湖“乡窝头”兴起,甚至很多人驱车几十公里,只为到村子里喝杯咖啡。

    这杯“村咖”到底有什么魔力?

    一到假期,曹桥赛艇小镇的去野咖啡店在下午高峰时段需要等位;新仓西小街1955艺公社内的艺术咖啡馆挤满了讨论话剧情节的顾客;钟埭三家村小镇咖啡馆的露天小院里人们排着队打卡拍照……平湖村咖,成了不少人“反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显然,和城市里的咖啡馆不同,乡村咖啡馆别有味道。

    微信图片_20241118112349.jpg

    乡野腔调的新场景。“村”与“咖”二字带着“破次元”的惊喜,平湖村咖最大的魅力便是洋气与土味碰撞而出的新场景。这些小镇咖啡馆将破旧农房“爆改”摩登空间,瓦盖房顶下藏着复古与文艺的腔调,让体验感和“出片率”双双狂飙。比如,独山港镇赵家桥村的郁野咖啡将场馆巧妙嵌入自然风光之中,两万多棵红枫为一杯咖啡作背景,这是城市咖啡馆无法企及的浪漫。而像这样的村咖,平湖已有10余家。

    微信图片_20241118112237.jpg

    无法复制的松弛感。“城市咖啡用来‘续命’,乡村咖啡适合放松。”村咖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杯咖啡,更是一种可以慢下来的情绪价值。像林埭葳乡咖啡馆,整合了垂钓、露营、种田等多种业态,人们一边品咖一边蹚田,感受最纯粹的慢生活。棒球小镇内的1/2咖啡馆,三五“摩友”围坐在一起喝咖啡、聊故事……平湖乡村的这些咖啡馆,提供了一个“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场所,让松弛感有了具象的表达。

    微信图片_20241118112242.jpg

    寄存乡愁的理想地。一个乡村,几多乡愁。从平湖的田间地头“长“起来的村咖,往往带着风土人情的烙印。在山塘老街,品一杯香浓的咖啡,必不可少要搭配传统小吃,如杜瓜子、尺糕和鸡蛋糕等,乡土的风味在味蕾上交织,唤醒儿时的记忆,温暖而熟悉。在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村咖里,乡愁不再是抽象的情感,而是可以通过一份美食、一段对话、一景一物来分享的现实。

    村咖,是一杯回归自然的咖啡。

    在村里赶时髦,是机遇,当然也是挑战。

    对于村咖这种带有文化标签的产业空间,流量是避不开的话题。村咖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流量不稳定且没有固定客源,有的甚至出现节假日单日销量突破500杯,常规日却下降到几十杯的情况。可见,如何持续保持流量避免“昙花一现”是村咖们需要破解的课题。

    微信图片_20241118112248.jpg

    由此及彼,同样存在于乡村的其他文化空间也面临着人气问题。如何让这些文化空间活起来、火起来?从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公布的2023年度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名单中,平湖或许能得到一些灵感。

    一个多元的打开方式。一个好的文化空间,除了有景致,更要有内容。比起以前单一功能、单向互动的参与,有趣、有味、有体验的场馆才更对大众的胃口。上海的云间粮仓,爆改60余栋荒废的老粮仓为文化创意园,举办文创市集、露天电影等丰富活动,成了有名的沪上网红打卡地。平湖乡村还有不少老建筑,如何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嵌入各种生活场景,为村民提供综合性文化服务,值得思考。

    一套专业的运营方案。专业的运营团队可以为乡村文化空间带来活力。就像江苏昆山的计家墩理想村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成功地将一个没落的“空心村”转变为高品质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杭州萧山区“文化管家”,通过活动策划、文艺辅导等“一条龙”服务,有效盘活了当地资源。同样“缺点人气”的平湖乡村文化空间,不妨尝试引入更多这样的市场主体,形成1+1>2的效果。

    一个“破圈”的发力点。乡村文化空间要想让人记住,关键在于异质化。“破圈”不能抄作业,而是要挖掘和塑造自己的文化内核。山东威海五家疃村的石窝剧场、陕西渭南的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都彰显了文化空间独特的魅力。平湖有210项非遗项目名录,乡村的文化空间也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发力。

    乡村文化空间要“热”,得内外兼修,才能盘得活村子、引得了流量、留得住客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村有村味、乡有乡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找到更接地气、更有态度的乡村文化空间新地图,找到更多“人、乡村和文化”的连接方式。

    微信图片_20241118112255.jpg

    文化是内核,空间是载体。成功的乡村文化空间表达,建筑是基础,文化元素和符号才是硬核。挖掘底蕴、搞活空间,平湖已经开了个好头。近年来,许多乡村文化空间正在兴起,比如以航天文化为重点的中国航天科普馆,以会展文化为支撑的万高唯艺展中心,等等。平湖还拥有庄桥坟遗址、平丘墩遗址、马厩庙大桥遗址等文物古迹,不妨继续以文化筑空间,既自成一派,又形成矩阵,打造层次分明的文化天堂。

    乡愁作主线,特色来加分。乡村文化空间最打动人心的是可以触摸的“乡愁乡恋”。今年9月开街的新仓老街,保留了古朴的建筑风貌,并植入民宿、文创工作室、小型博物馆等新型业态,将粮仓改造成沉浸式剧场,仅一个月迎客就超15万。乡愁是一种情感状态,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未来,平湖可以继续抓住“乡愁”这根线,打造更多有公众时代记忆的空间场馆。

    运营有底气,人才是根本。为了活跃乡村文化空间,平湖正在打造“文化平湖Pai”品牌,20多名文化特派员发挥自身所长,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提供基层文化服务,培育特色文化IP,在乡野“种”出了一朵朵艺术之花。除了发展本土人才队伍,还可以尝试吸纳社会人才,提升文化空间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比如文旅项目“禾为青年”招募的一批乡村文旅合伙人,探索多元化的管理运营模式,通过内容和场馆的对接、流量的运营,盘活了沉睡的资源。只有培养一支懂文化、爱乡村、会运营的年轻人才队伍,才能激活乡村文化的一池春水。

    微信图片_20241118112259.jpg

    当文化张力融入乡村生活,文化空间自然丰盈而有温度。

    未来,我们期待像“村咖”一样的文化空间涌现,探索平湖乡村文化更多更新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