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互不打扰的相逢。麦家的《解密》《暗算》《风声》等谍战作品,情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曲径通幽,步步惊心。小说和影视风靡于世,声名鹊起。2024年出版的《人间信》画风骤变,通读之后,不再像以往那样向周围人转述故事的惊心动魄,而是默默的沉思,扣问内心,在汹涌奔腾的人世间,普通人该怎样度过一生!
在随书赠送的书签上,麦家写道:我想掂量人性深里的一些东西,和读者分享在挣扎中站起来的勇气。
一
我查阅了百度词条,信,有信用,信使,信奉,信仰,信念等多种解读,也不知《人间信》的信属于哪一种。初读一遍,觉得:信奉不同的人,信念不同的人,信仰不同的人,为人处世必然不同,人生轨迹也大相径庭。
阿山道士,尊张天师,善于装神弄鬼,哄骗他人,哄骗自己,关键时刻,道士无道,天不灵灵,地不灵灵。
奶奶,一生给菩萨烧香念佛,活得有天有地,撑起一家门面。只是在特定的时间,一心向善,也未必善有善报,命运多舛,一地鸡毛。
阿根大炮,追求豺狼虎豹,金银铜铁,既要横行霸道,又要荣华富贵,成了所有好人的冤家,死后墓台也常被人撒尿。
父亲,是个潦荡坯,潦荡坯不作恶外人,只作践自己和亲人,一生就活出了一大堆绰号:大奶嘴,老童生,活鬼,日本佬,最后淹没于比海更深的渊底。
作者把众多的人物徐徐展现出来,似乎在告诉读者:人活着是有信奉信念信仰的,不同信奉信念信仰,划出的生命轨迹是不同的。
二
作者像医生,把社会的肿瘤切片,恶性良性的化验交给读者;作者像屠夫,宰杀了一头巨大的奇怪动物,肉条放在案板上,皮厚皮薄,肉肥肉精,读者自取,如何烹饪,读者各显神通。
《人间信》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定章法。卷上 甲 绳子。乙 父亲•绰号。丙 红房子•宿仇新恨。丁 日本佬•比海更深。卷下戊 老师•同学。己 我•另一个我。庚 我们•长恨歌。辛 众声。
作者通过“我”的视角,把富春江畔的千年古村双家村的人和事及传说,铺开来展示,有的神秘诡异,有的爱恨交加,有的鲜血淋漓,有的痛心疾首,有的唏嘘泪目,有的痛定思痛……
其中,己章我•另一个我,用第三人称“他”来叙述,把“我”置身于故乡双家村,“我”在这个背景下无声无奈生长,弱小,卑微,痛恨,反抗,疯狂……亲历这个世上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
读者随这些故事哭笑、感叹、沉思……得到什么启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三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试图用作品来唤醒人性,洗涤人性。课本上说,鲁迅当年弃医从文,就是想通过文学唤醒麻木不仁的民众。作品等身,日月长流,而今,芸芸众生,人性依然千姿百态。
《人间信》把整个社会浓缩于故乡千年古村双家村,作者把故乡的故事解剖成碎片,裸露在读者面前,提示人们,人性中某些东西根深蒂固无法改变。给活在当下的民众一个警示。
四
阅读完《人间信》,有些沉闷抑郁。不知这是散文还是小说抑或是诗。有人说:假如散文是一座房子,诗歌就是那火燎全身飞速穿堂而过的人。也有人说:诗人将认为生命的每时每刻都是美丽的,都是诗。
我却说,诗歌是黑暗里的星光,为挣脱枷锁的灵魂指引方向。
当刀郎在罗刹海市走不出来的时候,我只轻轻提醒自己:混沌的四周有火光,黑暗的天空有星光。
穿越《人间信》的阴霾,作者麦家最后交待,这是献给妻子的小说。我才欣慰地感到,一个灵魂已从沉重的枷锁中挣脱出来。他还说:别被过去的阴影缠住,将幸福生活挡在玻璃的另一边。
近年来,常关注“麦家陪你读书”公众号,参加了麦家先生在富阳的《人生海海》和《人间信》的分享会,也把自己的散文集《贤明夜话》赠与先生交流,并写道:阅读是回家,写作是修行。拜读了《人间信》,作以上初浅感悟,不知能否引发作者和读者的同频共振。
——————————————————————
周三福利来啦!春风好书盲盒,内含三本春风好书,有作家签名版,也有全新的未拆封版,来试试手气,看看自己是不是幸运读者吧!
抽奖链接:点这里
抽到盲盒的幸运读者,阅读完盲盒里的书籍,也欢迎写一点读后感来我们的晚潮栏目投稿,期待您的佳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