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闭幕:推动新质生产力,全球青年科学家握指成拳

    潮新闻 记者 林辰辰 2024-11-17 23:40全网传播量12.9万
    00:00
    00:00

    字母“Y”可以组成什么样的图案?当无数的“Y”相互交叠,“牵手”合作,它可以像眼睛,着眼世界和未来,也能像榕树,枝繁叶茂,快速生长。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主视觉

    这是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会标,“Y”象征着“Youth”,每年11月,四面八方的全球青年科学家汇聚在浙江温州,佩戴着这样的专属徽章,在一场场学术论坛,一次次合作交流中,协手描绘新的科创板图。

    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全体大会现场(本文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11月17日,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简称“2024青科会”)全体大会和闭幕式在温州召开,为期3天的全球科技盛宴正式落下帷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今年,青年的创新力量如何塑造新质生产力,成为了焦点话题。

    温州瓯海奥体中心

    科技的未来在青年

    17日上午召开的青科会全体大会举行了第二届“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颁奖典礼,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余桂华、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Simon Gosling(西蒙·高斯林)、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教授Damien Voiry(达米安·沃伊雷)以及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郭少军等四位全球青年科学家获得本次大奖。

    第二届“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得主

    在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青年阶段,他们均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了自己的创新贡献——

    余桂华将新型纳米材料的合成研究突破性应用于解决可持续能源和环境技术领域的全球挑战;西蒙·高斯林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000位气候科学家之一,跨学科研究项目为气候变化重大行动提供政策依据;达米安·沃伊雷致力于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郭少军连续10年被评委科睿唯安高被科学家,为能量电催化材料化学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郭少军

    推进新质生产力,青年科学家有什么样的独特优势?郭少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年科学家思维活跃、洞察力敏锐,具备较强的和国际学者沟通交流的能力,秉承着责任心和担当力,应当成为我们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为青年提供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据了解,本届青科会共吸引了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63个国际科技组织的近800名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和青年科技人才。在大健康论坛、科技金融与投资论坛、国际量子信息技术论坛等板块活动中,青科会为大家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洽谈合作的平台和机遇。 

    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成立仪式

    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在17日的全体大会上正式成立。作为一个国际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联合会将通过跨学科和跨地域的协作,支持青年科学家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文化互鉴,在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出青年声音、贡献青年智慧。

    “随着科技的进步,打破学科之间的分界,交叉融合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长江特聘教授、副院长赵朋表示,“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道路上,很多创新成果就是在交叉合作中诞生的。”在青科会期间,赵朋和生物、数学、食品等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进行了交流,也在和企业互动中,找到了更多科研成果应用的思路。 

    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获得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帅

    “把钱花在青年科技工作者身上,每一分钱都是投资,而且是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进行投资,是长远回报率最高的投资。”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获得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帅主要从事空天安全通信网络方面的科研工作。他介绍,怎么样让目前的卫星通信和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走进千万家,更加“平民化”,是包括自己在内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在重点研究的关键课题。“此前发射的‘阿曼星’,是浙江民营企业和之江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的一次合作尝试。对于航天产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趋势,双方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促进高水平技术力量和高水平经济发展。”

    王帅认为,基础科研领域的工作者主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工程技术领域的工作者主要回答“行不行”和“怎么办”的问题,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管理方面的工作者则必须回答“什么时候能干成”和“花多少钱能干成”的问题。不同的使命任务,决定着不同的培养方式和评价体制。只有为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支持,科技创新塑造新质生产力才能实现“百花齐放”。

    “创新浙江”建设跑出“加速度” 

    瓯江实验室国际生长因子信号传导与药物研发中心在2024青科会期间正式开机启用。这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首台冷冻电镜,将为温州生命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冷冻电镜技术在生物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它的优势是能为药物和细胞拍‘合照’,通过解析药物在细胞膜表面作用的靶点结构等,设计出特异性更强、副作用更小的药物,”瓯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冷冻电镜设备价格高昂,维护成本较高,此次能成功引入,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温州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近年来,为了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全省各地因地制宜,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适度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科技人才引力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浙江全省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实现“三个70%”,即人数达到70%,承担或参与省重点研发项目达到70%,获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达到70%。2023年,浙江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2023年,全省技术交易总额达到了525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8.5%、7.7%。

    “在温州,‘过去创业就是创新,现在创新才能创业’。”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表示,“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溢出效应正不断放大,温州将继续建好用好“一器一园一城一中心一基金一家园”,探索全球科技合作、“三界”融合发展、市场化办会等“青科路径”,让更多青年人能够点燃创业激情、创新活力和创富梦想,打造国际青年科技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浙报聚焦丨青科会六年释放溢出效应!大健康论坛在温医大举办
    直击2024青科会丨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在温州揭晓
    第八届全国膜技术青年科学家大会闭幕
    诺贝尔奖工作站落户 2024青科会首场地方配套活动精彩纷呈
    共探生长因子奥秘 这些全球顶尖生物医药专家齐聚温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