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养老床位搬进家 专业服务送上门 湖州“家床”打开居家养老新模式

    潮新闻 共享联盟·湖州 施妍 施璇2024-11-14 09:42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居家养老成了不少老年人的首选。不过,如何在自由与专业之间找到平衡,常常让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陷入两难境地。

    为了更好地回应老人的需求,从去年起,湖州市探索推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依托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把专业的照护服务延伸到家中,让老人无需离开熟悉的环境,就能满足照护需求。记者从湖州市民政局获悉,试点一年来,湖州市共建成家庭养老床位数1763张。

    这种把养老床位“搬”进家,让专业服务“送”上门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能否适应老年人的需求?相关服务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期盼?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一张床 让老年人居有所安

    说起“家床”服务,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双河村的残疾人老马竖起了大拇指。

    老马是残疾人,日常生活由80多岁的老母亲料理。眼看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开始为养老而焦虑。

    幸运的是,今年老马被纳入了“家床”服务。通过上门评估,递铺街道社会福利中心为他量身制定了上门服务计划。“工作人员每周都会上门帮我理发、洗头、剃须、剪指甲、泡脚、洗澡,怎么用药、怎么做康复理疗这些问题,他们都会给我提供专业的建议,平时还会定期帮我做按摩、针灸。”老马说,这样专业的服务,就像住进养老院一样。

    吴兴区龙泉街道的卢奶奶是“家床”服务的头一批吃螃蟹者,已经八十高龄的她,用起“智能管家”早已驾轻就熟。卢奶奶说,“家床”服务有政府帮着把关,用起来格外舒心、放心。

    对湖城月河街道的潘爷爷来说,家里的紧急呼叫器已经成了他居家养老的“定心丸”。“一开始不习惯,觉得被设备‘盯着’不舒服,但是现在一天也离不开它了。”潘爷爷说,“家床”申请通过之后,工作人员给她装了一套智能设备,吴兴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可以通过这些设备及时掌握他的健康状况,一有问题就能第一时间赶到他身边,“我之前做过几次手术,身体不大好,现在有了‘家床’服务,一个人住在家里也不用担心了。”

    精准服务 助力幸福享老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高龄化、失能失智群体比例明显扩大,失能失智照护刚需凸显,对应家庭空巢化、小型化趋势,社会养老供给压力增加。家庭养老床位,是一种既降低养老成本,又贴近大多数老年人生活的养老服务新模式,回应了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现实需求。”湖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顾人杰告诉记者,按照“政府主导、家庭尽责,保障基本、促进普惠,精准供给、个性定制”的原则,一年来,湖州市优先对具有湖州市户籍且长期居住在湖州市的低保、低边、中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给予保障,不断丰富和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记者注意到,为了助力幸福“享老”,这一年来,湖州市开展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我们把‘安心养’应用与一床一码的绑定,开创了把家庭养老床位纳入机构管理的新模式。同时,通过一床一码,又实现了对补贴资金的精准匹配和监管。”据湖州市安吉县民政局养老服务科介绍,目前安吉已将所有家庭养老床位纳入全县2A级及以上机构的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24小时远程监测和紧急联动处置,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动态监管”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

    物联设备的出现,也为实现老年人服务需求“有求必应”提供了新的可能。据介绍,为了缩短居家响应链,湖州市以南浔为试点,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对象安装“红绿双键”设备,红键响应老年人突发性疾病紧急救助或其他医疗需求。绿键响应老年人购物、助餐、家政等照料服务需求,通过呼叫中心的响应、派单及回访形成闭环。

    此外,湖州市还对服务人群进行了梯次扩面拓展。其中德清县将服务对象由低保、低边、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扩围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老年人家庭。湖州市长兴县将服务对象扩围至低收入扩面家庭老年人和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的肢体1-4级、精神1-4级、智力1-2级、视力1级残疾老人。

    “家床”服务如何走得更远更稳

    打通养老院的围墙,通过延伸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家床”服务的初衷无疑是很美好的。但作为新生事物,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目前在湖州市尚属试点探索阶段,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

    “通过试点我们发现,不同等级失能老年人对于各类服务的需求不同,轻度失能老年人部分尚还有外出务工能力,而重度失能老年人对于服务的频次及服务项目需求更多。”湖州市民政局表示,要精准提供服务,就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建立分层分类的服务机制,‘在今后的服务中,我们将从实际出发,通过‘一床一码’串联床位供需,优化床位资源配置,并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养老偏好,合理分配床位资源,探索形成‘重症机构养、中度家床护、轻度社区管’的分级照护体系。”

    此外,“家床”服务要走得更远、更稳,最终靠的是过硬的服务质量,这就少不了一支高质量的养老护理员队伍,这也对护理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统计数据显示,“家床”服务试点这一年来,湖州市累计新增持证护理员1863人,养老服务机构持证护理员占比从不到50%提高到70%。

    “‘家床’服务领域的拓展,亟须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综合技能的居家护理员。”湖州市民政局表示,为了夯实护理员队伍保障,未来,湖州市将从技能培训、待遇保障、职业激励三方面下功夫,通过分层分类培育人,提高待遇留住人,正向激励鼓舞人,培育优质的居家专职护理员队伍,为湖州市“家床”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