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那年9月4日星期日晚上,天气晴朗。在西湖西北角的湖畔,举行庆祝G20峰会开幕的《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有张艺谋导演的《梁祝》《采茶舞曲》《天鹅舞》等中外节目上演。
当晚,与会的嘉宾国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也都来观看了。
我有幸也观看了演出。坐在湖边高处的木排座上,上下左右都是观众。天色渐渐暗下来,忽然俯瞰前方平静的湖水里,闪耀出点点灯光。水面上随着优美的音乐,灯光亮起来。移动着一队女演员,她们都穿着白衫绿裙,头戴斗笠,双手上下挥动,做出摘茶的样子。一长列采茶女变化着队形,不知几百人,她们一时像步在水面上,一时穿行在绿荷中,像粼粼湖水上的一串珍珠链。“溪水清清溪水长……”的交响乐悠扬绵长,飘向夜空,撒成满天星月;掠过湖波,酿出一片茶香。
我看见一长队白衫绿裙踏着微波窈窕而来,好像周大风老师正慈祥地在我旁边笑。不禁想起他写《采茶舞曲》的情况。
周老曾谈到《采茶舞曲》是接地气、勤采风之结晶。他在《茶香飘过五十年》一文中回忆:1958年,为了编剧需要,“清明过后,谷雨左右,我到泰顺东溪乡茶区,每天和山农们一同采茶。”那时,他正在创作大型越剧《雨前曲》和插曲《采茶舞曲》。泰顺县在温州地区最南端,靠近福建,是浙江省茶叶重点产区之一。所产茶叶香郁味醇,青汤绿叶,白毫显露,素负盛名。以白毛、皇汤、茗眉等名茶为著称。
周老在作曲中采用了一些越剧音调;融进摊簧叠板和民间器乐曲‘四则’的音调做引子;并采用江南丝竹风格的多声部伴奏。
由于音乐来自民间,很接地气,就连当地小孩子也一学就会唱了。
同年9月11日,越剧《雨前曲》在北京长安剧场演出。周总理肯定了越剧男女合演的方向,指出全剧戏剧性还不够,要修改。又指出《采茶舞曲》有时代气息、江南地方风味很浓,很清新活泼;只是有两句歌词要改,插秧不能插到大天亮,违反了劳逸安排的政策。采茶也不能采到月儿上,露水茶是不香的。建议作者到杭州梅家坞再去生活一段时间,把这两句改好。
几年之后,周大风又到杭州梅家坞体验生活。周总理对周大风说:“你果然来了,词改好没有?”周大风说还改不出来。周总理就说:“你要写心情,不要写现象。戚秘书,你记下来‘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如何?”周总理又说:“这样改,只不过给你参考,你还可再改。”
唐代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采茶舞曲》的创作在新中国建立不久,至今传唱不息,既合乎时世,也是群众喜爱的结果。
《采茶舞曲》因为是越剧《雨前曲》的主题曲,因此有鲜明的越剧风格。
歌词里如插秧的小伙子和采茶的姑娘的一唱一和。轻快流畅,语句通顺,曲调优美。和青山绿水的杭州及浙江农村都非常相配。
可惜后来《采茶舞曲》的版本太多,歌词不统一。比较好的有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中华大家唱(卡拉OK)曲库编委会编辑的第二集中,歌词是: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风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插的秧来匀又快,采得茶来满山香。你追我赶不拍累,敢与老天争春光。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风光。姐姐呀你采茶好比凤点头,妹妹呀摘青好比鱼跃网。一行一行又一行,摘下的青叶篓里装,千篓万篓千万篓呀,篓篓新茶放清香。多快好省来采茶,青青茶叶送城乡。
左采茶来右采茶,采茶姑娘齐采茶。一手先来一手后,好比那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
2002年版的《同一首歌》歌词竟会连“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的“大跃进”味道也放进去了。还是1991年版“中华大家唱”好,连周总理建议改的“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也原汁原味地保存着,人民音乐出版社毕竟是音乐的本行啊!
我国茶叶、丝绸和瓷器都是丝绸之路上的宝贝。我国的龙井茶、普洱茶、铁观音、碧螺春、福鼎白茶等名扬海内外。原产地我国的茶叶种植传到印度、欧洲、南美洲。《采茶舞曲》其实一直在丝绸之路上传唱啊。
我曾受退休好友相邀到杭州他的寓所。周老师和我谈到了明代朱载堉。过去,国人总以为我国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周老自豪地对我说:我国明朝末年,朱载堉已经提出音乐十二等律了,早就有七音了。我回家后翻翻书,果然从书中看到朱载堉是了不起的音乐理论家。
周老还对我说:歌手中叶彩华唱得最好,因为她把越剧唱腔的味道唱出来了。叶彩华是浙江嘉兴人,又在浙江歌舞团任演员。经叶彩华演绎的《采茶舞曲》版本,于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作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保存起来,并被推荐为音乐教材。从此,《采茶舞曲》成为叶彩华每场演出必唱的压轴曲目。还有众多歌手演唱的味道就不一样了。
周老2015年10月11日已经在杭州寓所鹤驾西去,享年九十二岁。而其《采茶舞曲》永远在奏响。
说明:
1,周大风老师系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邬隘后洋人,旧房拆迁后,现在有故居在大碶牌门桥。
2,本文中除茶叶知识和大风先生言谈外,文中尚提到有《采茶舞曲》之作曲经过,除周老本人所说外,在下还参考了:《人民音乐家周大风》《北仑,我的故乡》两种书。两书为宁波市北仑区新四军研究会、宁波市北仑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宁波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3,周大风老师1923年7月22日(农历癸亥6月13日)诞生于上海闸北光裕里一号的前楼。2015年10月11日在杭州去世。
4,明年是周老仙逝十周年,故笔者再写此文怀念。
作者简介:金锡逊,浙江省作协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宁波市作协会员、杭州市上城区作协会员、宁波市北仑区作协名誉理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