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桥头村里,萌娃正在画手绘。
“你们看,这里的石板上还留着鲁迅爷爷儿时玩耍的痕迹呢。”近日,在绍兴市越城区孙端街道安桥头村,7岁的钱佳宁在幼儿园老师指导下当起小导游,她举着小喇叭,认真讲解的模样煞有介事,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外墙画满手绘的问询处、挂着彩色气球的接驳车、非遗体验店前显眼的手工招牌……深入村里探索,随处可见童趣元素。“可爱的孩子们给村子带来了更多活力。”安桥头村党总支书记宣明德说,村子就近和孙端街道中心幼儿园组建“园+村”优质发展共同体。借助“鲁迅外婆家”的招牌文旅资源,安桥头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研学场所,还有一批草根专家当起“驻园智囊团”,带孩子们体验竹编、种菜等田园课程;而幼儿园则开设“鲁迅醉美童年路”等本土课程,让萌娃们在游学实践的同时,为村子带来更多人气,还通过儿童议事会、亲子摄影赛等趣味活动,让村里的旅游淡季也随之“旺”了起来。
“幼儿园和乡村、社区组成‘优共体’,实现共融共赢,已经成为绍兴发展学前教育的新生态。”绍兴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杨涛说,近年来,绍兴打造“城+乡”“园+村(社)”“城乡、园村(社)1+N”等多种类型的学前教育“优共体”,鼓励幼儿园和乡村、社区“抱团”共建,创设更加开放、多元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打破“围墙”协同育人,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园所文化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同时,“优共体”依托地方课程,助力乡村振兴,目前,绍兴已打造特色亲子体验路线5条、亲子劳动实践基地3个,接待游客2.3万人次。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不少城乡幼儿园通过组建“优共体”,实现双向奔赴。在位于上虞区丁宅乡的虞南农事服务中心前,上虞爱弥儿幼儿园教育集团和丁宅乡中心幼儿园共建自然实践课程,将几亩菜地变成了幼儿们热衷的游学打卡地。“治好了孩子的‘自然缺失症’。”市民王飞旦说,儿子在这里认领了一块菜地,通过参加田间劳动,动手能力更强了,也培养了他的乡土情怀。
“携手共建、资源共享,大大提升了我们的课程品质。”丁宅乡中心幼儿园负责人许海燕说,通过“优共体”的模式,园区之间合作紧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保教质量上去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很快。而在课程共建的过程中,丁宅乡提供场地,派来农事服务专家,附近村社的志愿者也来帮忙,还吸引了诸暨市的两所幼儿园加入,“姊妹园”组成的“小圈子”变成了“大联盟”。
去年,绍兴已培育了12个市级示范性“优共体”单位。“这个数字还在增加。”绍兴市教育局学前办负责人陶琼说,目前,全市还有10个跨城乡、跨村社、跨县域的市级“优共体”群正在申报中,接下来将继续探索“教育+”多样态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拓展幼儿园的“朋友圈”,构建更多“强强联手”的学前教育优质发展集群。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