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勤思考、敢发问,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式的人。”面对台下上百双充满好奇的眼睛,科普达人——“不刷题的吴姥姥”吴於人用这番开场白,让大家对“科学家”这个身份多了几分理解。
11月9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举办2024年科学节暨“科学与中国”之夜活动。作为中国科学院第七届科学节在北京主场活动外设置的四大专场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以“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200余组家庭参加。
吴於人作科普报告。通讯员供图
夜幕降临,窗外是潇潇秋雨,宁波材料所阅微楼内则是一片热闹欢乐的海洋。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实验室、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带来宁波材料所建所20周年特别原创歌曲《追海》,用动人的旋律拉开了活动帷幕。
“听!科学有故事”板块, 同济大学物理学退休教授、全网拥有1300万粉丝的科普达人吴於人(网名“不刷题的吴姥姥”)分享报告——“寻找未来科学家式的人,你是吗?”
和台下的小朋友一样,稚童时期,吴於人也很有好奇心。在父亲的引导下,她特别喜欢观察、思考一些日常的小问题。比如:煮饺子时,为什么饺子一开始是沉下去的,但过一会儿又会浮起来?湿手绢贴在玻璃上,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这些在别人眼中早已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是她提问和思考的开始。
在同济大学任教时,吴於人发现,很多学生的好奇心需要被激发。这些年,吴姥姥又把目光转向更大的物理科普舞台——互联网。上到让她全国闻名的“天宫课堂”,下至菜市场里的称重问题,只要能激起大家对物理的兴趣,她都会主动出击。这些有趣又能轻松涨知识的物理科普视频,在全网吸引了千万粉丝关注。
科普剧。
活动现场,吴於人带来了众多有趣实验,她还邀请孩子们大胆提出生活中观察到的科学问题。“正确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永远对未知事物保持好奇心。”她这样说。
随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李勃研究员,宁波材料所李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杨昆和她一同开启了精彩的“科学沙龙”,交流了开展科普工作的初衷、体会和收获。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赵雪晴、曹金涛,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黄越,激光极端制造研究中心杨昆,先后带来了科学脱口秀 “陶瓷届的新贵——MAX相材料”、“防腐拒变的‘防护铠甲’”、“浮出月面的宝藏——氦3气泡”和“为国铸剑,以水驭光”,生动的表述,让大家对我国方兴未艾的材料科学研究有了更多了解。
体验集市。
“玩!科学乐无穷”板块,精心打造的科技互动体验集市激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在现场设置了6个“展位”,仿生减阻材料、月壤有望制水新方法、无线充电、热电材料与器件、全息投影激光键盘、AR智能眼镜、氢能自行车等成果和技术逐一展出,通过讲解与体验结合的方式让大家在欢乐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
“看!科学无止境”板块,一场“微纳之间 浩瀚之美”科学摄影展以独特视角开启材料之美的旅程,带领观众探寻电子显微镜下肉眼所不能及的科学世界,领略科学与摄影的完美结合。宁波科学探索中心也把科普剧《爆炸传奇——甬籍院士郑哲敏》带到了现场。
建所20年来,宁波材料所始终把科学普及视为重要使命,积极践行科普“国家队”职责,持续完善科普体系建设、拓展线上科普渠道、组建科普志愿者团队,开展科普活动500多场次、覆盖人群近420万人次。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