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嘉善当地很多家长来说,击剑是个怎样的项目他们真的不懂,但是相比足球、篮球等大众项目,击剑装备和每年的培训费用投入不菲却很明显。
这样的投入值得吗?很多家长起初不是没有疑虑,但是这个项目在当地经过这几年的运行,很多尝到甜头的孩子和家庭反馈说:所有的投入都是值得的。对于他们来说,竞技成绩之外孩子们身上的变化更值得开心。
开始看到的是酷帅
后来却看到了孩子的成长
虽然学业任务渐重已经减少了训练次数,已经在嘉善四中初二就读的金思逸每周还是会抽时间到嘉善县实验小学击剑馆,穿上击剑服站上剑道那一刻是他身心最放松的时刻。从二年级到现在,当初因为“酷”“帅”好奇而接触击剑运动的他,不知不觉已经坚持了六年,学习成绩一贯名列前茅的他并不需要靠体育特长升入高中,这项运动爱好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金思逸2019年刚开始练习击剑时。受访者供图
“我家没有运动基因,走体育这条路肯定走不通。”金思逸妈妈顾女士告诉记者,家里一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金思逸的击剑专项成绩可能不会太好,但是这项运动对孩子的吸引力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最初以为就是几个月新鲜感,没想到儿子一玩就是六年。
因为不在嘉善县实验小学就读,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傍晚顾女士都是在单位食堂打包好晚餐,接到金思逸后晚餐就在车上解决,到了嘉善县实验小学击剑馆后马上开始训练。六年中比赛最好成绩是嘉兴市个人重剑项目第六名,学习成绩一贯名列前茅心高气傲的金思逸却乐此不疲从未说放弃。
金思逸(右一)进入初中后,有时间依然会参加击剑比赛。受访者供图
孩子和家庭这样的坚持值得吗?
这个问题顾女士想过不止一次,答案是肯定的。读书不怎么费力的金思逸给大家的印象是智商高,也有同类人的小毛病——心高气傲不合群。“印象就是智商超高,情商稍微欠缺点。”嘉善县实验小学击剑项目负责人麦淇杰一直关注这个孩子,六年间金思逸最大的变化是从心高气傲到和队友打成一片,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了。
“小时候如果其他同学有缺点,特别是智力方面,他不太愿意和对方一起玩。前两天他突然跟我说,班里有位(成绩不太好)同学其实人很好的,学习也很努力,可能只是没找到方法。”顾女士说,可能是儿子在击剑项目上一直很努力限于天赋却没有太大突破的经历,让他懂得了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明白了人各有优缺点的事实,改变了不合群的心态。
以前缩手缩脚的孩子
现在“调侃”妈妈胆子小
陆晨予和妈妈一起在东北滑雪。受访者供图
“妈妈,滑下来,没关系的。”边鼓励妈妈胆子大一点,陆晨予还在滑雪教练的陪伴下现场展示了如何在雪道上滑行。
这是发生在去年寒假长白山旅游的一幕,陆晨予妈妈俞女士现在回想起来有点惭愧又欣慰,惭愧的是自己被当时二年级的孩子比下去了,欣慰的是自己孩子的变化——这还是几年前那个内向胆子小,遇事缩手缩脚的儿子吗?
内向、胆子小,遇到事情哭都不敢大声只会偷偷掉眼泪,几年前幼儿园老师的反馈让同为教育工作者的俞女士有点担心——男孩子这样是不是有点太柔弱了?陆晨予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一次嘉善实验小学开设击剑体验课,身为本校教师的她试着问:“要学吗?”大概被哥哥姐姐酷帅身姿吸引了,儿子这次回答很明确:“要的。”
不过,陆晨予练习击剑的障碍来得特别早——因为胆子小,他迟迟不敢拿剑刺别人。教练麦淇杰回忆说,刚开始的时候就是站在原地不动,教练提醒一次就动一下,练习的时候也不愿意主动进攻,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陆晨予(中)。受访者供图
“突破这个障碍真的花了蛮长时间,直到有一次放学,陆晨予在路上悄悄告诉我:‘妈妈,我刺到那个小朋友了,教练表扬我了。’”俞女士说,那一刻儿子脸上流露出来那种的自信让她特别欣慰,非常感谢这个过程中教练的耐心和鼓励。
自我突破的变化在生活中渐渐显露,最明显的是更愿意接触尝试陌生事物了。“小时候让他去滑冰,他摇头;让他去打篮球,他摇头……”俞女士说,儿子现在是主动尝试新事物。去年寒假去长白山旅游度假刚到度假村住下,儿子就跃跃欲试问什么时候去滑雪。到了滑雪场,教练还没来,儿子好几次跟她说“我一个人可以滑的”,要不是她胆小拉住,说不定儿子第一次滑雪就是一个人就滑下去了。
陆晨予 受访者供图
“妈妈,明年寒假我们还要来滑雪。”度假结束的时候,陆晨予有点意犹未尽地提醒她。对于俞女士来说,虽然练习击剑三年陆晨予还没有拿过什么傲人的名次,身上的这些变化已足以让她开心不已。
学习比不上姐姐弟弟
他通过击剑找到了闪光点
高三在读的姐姐,平时测试经常高出本科线五六十分;二年级在读的弟弟,平时各科成绩都是优秀;嘉善县实验小学四年级在读的傅智涵学习成绩却一直上不去,各科成绩不理想,成了家里的老大难。
“他曾经直接跟我们说:妈妈,这个学习我真是弄不懂,我宁愿运动,再苦再累都行。”傅智涵妈妈告诉记者,相比其他两个孩子,每次去学校轮值、参加家长会自己都不好意思和任课老师打招呼。而傅智涵曾经也有点自暴自弃,每天放学回家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书包直接扔到沙发上直接跟她说,“妈妈,(作业)我反正不会弄,你一定要给我弄好。”
夫妻俩一度也想开了,觉得没有必要为难孩子。有一次,傅智涵回来说要报名参加击剑体验课,他们夫妻二人当时根本不知道击剑是什么东西,想想能把身体搞得健健康康,都是好事情,应该支持。
傅智涵(左一)受访者供图
没想到上完体验课,教练大力肯定了付智涵的击剑天赋,傅智涵学习击剑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训练课每个礼拜要去四五次,练到很累从没想过放弃。他不止一次告诉我:妈妈,我真的很喜欢这个项目。”付智涵妈妈说,对击剑项目的热爱让付智涵其他方面也发生了改变——当她不再帮忙整理书包作业,付智涵自己也会整理好书包、做好作业;当她告诉儿子没有文化分数会影响击剑特长发展,付智涵晚上回家会主动求助:“妈妈,这个题目我实在不会做,你给我讲讲吧。”
傅智涵(右)在比赛中。
2023年,傅智涵参加嘉兴市中小学生击剑比赛拿到冠军;2024年暑假,参加嘉善、桐乡、嘉兴市青少年击剑比赛,傅智涵获得了团体第一,个人单项第二的好成绩。班主任陈老师告诉傅智涵妈妈: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年。看着儿子不但在击剑项目上进步很大,这种自信、要求上进的心态也促进了儿子其他方面的表现。
“妈妈放心,(这次比赛)我绝对第一。”“妈妈,我们慢慢来,(学习成绩)一定会好起来。”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傅智涵语文成绩破天荒的达到了良好以上,儿子的这种变化让他们夫妻二人明白了一点——原来热爱真的能改变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