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恰似一位冷峻而深沉的隐者,身披寒衣,悄然降临尘世,宣告着岁月新一轮的沉淀与起始。
一
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无疑是冬季的开篇华章。对“立冬”的解读,绝不可仅停留在冬天伊始的浅显认知上。回溯往昔,古人对“立”的理解与今人相同,皆为建立、起始之意。然而,“冬”字却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当第一缕寒风悄然穿透秋的裙袂,当第一片雪花于遥远天际开始酝酿,立冬便迈着沉稳的步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此刻,天地间仿若奏响了一曲静谧的乐章,万物在这旋律之中,悄然开启一场无声的转变。立冬时节,随着日照时长的逐渐缩短,气温缓缓下降,自然界的万物亦步入一种“潜藏”之态。“潜藏”这一成语,其故事源于《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威仪卒舒。”此处的“威仪卒舒”指的是鸿雁的威仪与飞行姿态。后来,人们用“潜藏”来形容那些深埋于内心的情感与能力。
漫步于林间小径,往昔那缤纷多彩的秋叶已纷纷飘落。落叶堆积之处,宛如一层厚厚的金毯,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对时光的眷恋,完成了生命的绝唱。树枝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犹如一位失去华服的舞者,略显孤寂与萧瑟。但定睛细看,那枝干上的芽苞,正在悄然孕育,静候着来年春天的召唤。
田野中,曾经的繁茂与热闹已渐渐消散。金黄的稻穗早已收割完毕,只留下空旷的土地,在寒风中默然伫立。田埂边的枯草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过去一季的丰收故事。然而,这看似荒芜的土地之下,却隐匿着无尽的生机。庄稼的根须在土壤中深深伸展,汲取着大地的滋养,为来年的新生积攒着力量。那些遗留在田地里的谷粒,或许会在某个角落生根发芽,化作下一季的希望之种。
河流的水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雾气,仿佛给河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河水的流速减缓,不再似往昔那般奔腾欢跃。曾经在水中嬉戏的鱼儿,也潜入了水底深处,躲避渐凉的水温。河岸边的垂柳,柳枝不再婀娜,而是变得干枯僵硬,像是岁月遗留的痕迹。但即便如此,那柳枝与河水的相依相伴,依然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
立冬的天空,格外高远而澄澈。湛蓝的底色仿若一块巨大的宝石,少了秋日云彩的装点,更显空旷与寂寥。偶尔有几只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队伍,朝着南方迁徙。它们的鸣叫划破长空,为这寂静的天空增添了几分生气。望着它们远去的身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温暖的渴求。
二
在乡村,立冬的来临让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之中。农舍的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那是农家在为冬日的到来筹备温暖的食物。院子里,晾晒着的玉米、辣椒和南瓜,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是秋日丰收的见证,也是冬日里农家生活的储备。在城市,立冬的气息隐匿在人们的衣着和生活节奏里。街头巷尾,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棉衣,脚步似乎也变得更为匆忙。但在公园的角落,依然能看到一些不畏寒冷的人,他们或是在晨练,或是在静静地欣赏着冬日的景致。
在立冬这个特殊的节气里,人们除了依照自然的规律进行生活调整外,还会通过各类习俗活动来迎接冬天的降临。在北方地区,人们会食用饺子或馄饨,寓意着“添岁”;在南方地区,人们则偏爱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羊肉、鸭肉等,以抵御即将来袭的寒冷天气。这些习俗不仅彰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立冬,不仅在民间拥有丰富的习俗和故事,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于立冬时节留下了诸多佳作。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诗生动地描绘了立冬时节与朋友围炉饮酒的温馨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立冬,不只是自然界的一次休整,更是人类心灵的一次回归。我们可以在温暖的室内,泡上一杯热茶,翻阅一本钟爱的书籍,让心灵在文字的海洋中畅游;也可以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感受亲情的温暖。此时,忆起古人对立冬的吟咏,“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诗句中流露出的那份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生命坚韧的赞美,令人不禁动容。
在这潜藏的时节里,我们不妨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如大地在立冬时节积蓄力量,我们也应当在生活的寒冬中,坚守内心的信念,等待春天的到来。立冬,诚然带来了凋零与寒冷,但也正是在这凋零之中,我们目睹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立冬,是一个终结,更是一个开端。它让我们知晓,人生总有起伏,有繁华亦有沉寂。但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要秉持一颗坚定的心,坚信在每一次的潜藏之后,都会迎来更为绚烂的绽放。让我们怀揣着希望与勇气,迎接立冬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岁月的轮回中,谱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三
蓄心志,这个时候常常要做年末总结和年初计划,很多人可能一听就烦了。可是,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冬季藏心的一部分。
《史记》里曾记载,孔子向老子请教做人的智慧,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越是卓越优秀,越不需要声张。可能在今天的生活里,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句话。
但我深信,“有一种收成,除了自己,没人知晓,或许也无需人人知晓。”冬藏,便是一个这样真诚面对自我的时刻,像草木一样,静然潜居;将神志内藏,养己心,明初志,静待立春至。“岁冬万物善伏藏,只待惊蛰春雷响。”所有的潜藏与沉淀,都是为了来日的明亮与生长。藏,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冬藏,就是让我们即使心有猛虎,亦能细嗅蔷薇,静待春雪。
避寒藏暖,乃古人冬季养生之关键。古人云,冬季养生,最应顺应避藏之道,避寒藏暖,当早卧晚起。“冬夜伸足卧,一身俱暖。”暖被之中,温柔之乡,一觉初醒,温香沉沉,晨光依旧熹微,于是再回笼一觉,任其自然醒,此般美妙,难以言表。树木纷纷落叶,动物着手储备食物,为冬眠做准备。这不仅是自然界的生存智慧,更是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的生动体现。正如《黄帝内经》所云:“冬三月,此谓闭藏。”在这一季节,人们应当效仿自然,顺应天时,适度减少活动,注重养生,守护体内阳气,促使其得以闭藏。
当最后一片雪花飘落,当第一缕春风拂过,我们会发觉,立冬时所积聚的力量,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引领我们迈向新的辉煌。
立冬不仅是季节交替的标志、自然界中阴阳之气转换的重要节点,更是人们调整生活节奏、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时刻。在这个充满“潜藏”与“起始”的节气里,让我们以一颗敬畏自然、热爱生活的心去迎接冬天的到来,愿每一个立冬都能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与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潮客三余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