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骗贷团伙“围猎”智障人士,审核关口何以形同虚设?

    潮新闻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2024-11-06 07:57全网传播量14.8万
    00:00
    00:00

    红星新闻抖音号截图

    骗贷团伙盯上了新目标。据媒体报道,持有湖南省残联制发残疾证的智障人士阳宪勇意外背上一笔近七万元的汽车贷款,因未按月还款、屡次被催债。而类似事件,在全国已曝出多起。这些智障人士均是被人利用,在被哄骗情况下办理了汽车贷款。由于没有征信污点,他们甚至成为一些骗贷团伙眼中的理想“背债人”。

    在公众印象中,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提供许多材料并经历很多关口。智障人士居然能轻轻松松贷款,确实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丧尽天良的骗子固然可恨至极,需要依法严惩,但这种“奇葩借贷”何以能“成功”,值得好好盘点分析。

    骗贷团伙“围猎”智障人士,通常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找准对象进行“包装”,第二步是到4S店购车并申请车贷,第三步则是相关金融机构审核之后放贷。第一关或许很难控制,而后面两关按理应该有严格的规范和流程,骗子居然也能轻易打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汽车销售人员接待客户时,难道无法分辨智障人士?金融机构放贷,为何也轻易“放水”?这样的诈骗真的防不胜防?

    看似牢不可破的关口,之所以被洞穿成了摆设,相关人员被利益蒙蔽了眼睛无疑是关键所系。一位汽车金融公司的地方代理商表示,汽车销售公司,尤其是销售人员,还有办理贷款的业务员,只要促成一单交易,就能拿到不菲的提成。为了业绩一些业务员哪怕是明知一些购车人不符合办理贷款的条件,他们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现智障人士都能办下来贷款的情况,很大可能是通过材料造假的方式蒙混过关的。

    明白问题所在之后,理应对症下药,从源头入手加以防范,堵上放贷审核方面所暴露出的漏洞。

    简而言之,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应该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研究和分析,提高自身的风控能力。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合作商和销售人员的监管和管理,防止他们为了业绩而放松审核标准。尤其在放贷审核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审核,比如运用更多的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增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人的识别能力,确保申请人的资质和条件符合贷款要求。此外,还可以尝试与民政部门等政府机构共享数据,以提高识别风险的准确性和效率。

    汽车金融机构放贷之所以把控不严,固然有诸多客观因素,但关键还是主观意识问题。近期,有不少汽车金融公司因贷款业务开展不审慎、内控管理不到位、转嫁经营成本等违规违法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透过这些处罚案例,不难看到一些汽车金融公司躁动的心。作为汽车金融机构,理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合规的基础上做创新,保障好消费者的权益,帮助普通人树立风险意识,避免一些弱势群体成为骗贷团伙的利用工具,这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生命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进博“购物车”里看开放浙江
    潮评丨租房还要“卡年龄”?
    潮评丨外商为何跨越大洋点赞浙江“兜底服务”
    潮评丨在付费自习室“表演性学习”,能演到几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