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葛山云稻”绘就千亩梯田好“丰”景

    浙江省自然资源集团 2024-11-04 12:46全网传播量7078
    00:00
    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浙江省自然资源集团所属丽水资源厚植丽水市“浙江绿谷”资源禀赋,围绕自然资源领域保护利用修复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优势,积极参与丽水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今年4月,丽水资源承担的景宁县鸬鹚乡梯田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项目正式启动。

    坚守初心 倾力重绘生态底色

    景宁畲族自治县鸬鹚乡葛山村,距县城西北约60余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宛若人间仙境。曾先后获评中国传统村落、省级传统村落、县综合先进村、A级景区村庄、“景宁600”践行地、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

    人工插秧

    葛山村日照充足,空气清新,水源纯净,昼夜温差较大,农作物生产优势明显。但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绝大部分梯田停耕撂荒。为了让这片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丽水资源开始着手推进葛山、西林两个行政村2000余亩梯田湿地的恢复工作,一体化承担该区域范围内水涵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梯田生态修复及运营管护等。

    多措并举再现高山梯田景观

    由于常年无人耕种,葛山梯田杂草横生、肥力流失、田坎坍塌,蓄水能力降低。梯田这一基础环节封闭停滞,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活力。

    石质田坎修筑

    重新开垦梯田、修复田坎,以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修筑灌溉设施、完善水稻种植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修复生态通道,便利村民日常往返梯田……丽水资源将梯田修复作为切入点,全力织密梯田修复网。目前,已完成高山梯田修复1500余亩,修筑引水灌渠5000多米,修复生态通道2000多米、田坎6000多米,修复山塘、蓄水池10余座。

    打响品牌 崇好自然资源永续

    梯田生态系统修复后,丽水资源遵循传统农耕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采用古法垦种和绿色有机生态种植模式,创建以“高海拔、零添加、有机耕种、品质上乘”为核心特点的“葛山云稻”海拔1000米高山稻米品牌。全程对稻米的品种选育、种植养护、虫害监测、成熟收割进行严格把控,通过使用有机肥进一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充分保证水稻的自然生长,真正实现原生态、无公害、无污染。

    生态系统修复项目修复前

    葛山梯田的修复提升了梯田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加速其自然恢复进程,维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水源涵养、保育等功能。结合先进的农耕技术、优质的稻谷品种,将大幅提高作物产量,为该地区的农、林、牧、副业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带动鸬鹚乡“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夯实了生态基础。

    生态系统修复项目修复后

    科技赋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如今,第一批“葛山云稻”已迎来丰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千亩稻田如同金色的海洋翻涌起伏。小型收割机在田间驰骋,打稻机在地头轰鸣,无人机架起空中转运通道,轻松穿越崎岖山路,共同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秋收画卷。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无人机每趟可承重约100斤,完成运送仅需5分钟,截至目前共转运稻谷75吨。同时,无人机还承担着收割情况的实时监控和数据收集,不仅提高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更为下一步农文旅开发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稻米丰收

    未来,丽水资源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千亩梯田为起点,拓展优化、利用自然资源方式,探索建立投资、融资、开发、运营、管理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丽水市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