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心系家乡发展的在京浙江人,周末又在北京“加了个班”。
11月2日,北京浙江大厦高朋满座,“激活央企与浙江合作新动能”专题活动在此举行。
专题活动现场 盛颖 摄
这,也是浙江省政府驻京办智库式平台“京浙智汇”品牌框架下的活动之一。事情的起因,是去年6月,根据浙江省系统谋划支撑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的有关部署,由省发展改革委驻京发展处承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和众多浙江在京单位参与合作了一个课题:《新时期浙江省与央企合作重点领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邀请在京央企专家学者探讨央企与浙江重点合作的领域、合作方式,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
浙江有组织开展与央企对接合作的历史可追溯到2008年。目前,央企驻浙各层级企业超过500家,其中央企二级机构有59家。浙江与央企合作,已成为与引进外资、浙商回归并驾齐驱的谋划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的三大路径之一,为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昨天的“激活央企与浙江合作新动能”专题活动,邀请的行业专家涉及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能源领域等。对于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央企与浙江合作这一话题,这些来自专业领域的专家们,又有哪些真知灼见呢?
专家们对行业央企与地方合作中的供给能力、新时期央企与地方对接合作的新趋势新变化、与央企对接合作时该注意些什么等,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并对深入推进浙江省与央企对接合作的思路举措,提出了建议。
有的专家提议,因应央企主责主业更加注重服务国家战略的新使命,浙江应组织力量仔细研究中央对浙江的战略定位,充分了解央企在新时期对地方合作的真实需求,充分发挥浙江自己的独特优势,在项目选择、合作方式、沟通机制、风险把控等方面系统谋划。既让央企优质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向浙江循环集聚,也让浙江灵活的市场机制、良好的营商环境、优秀的地方实践等融入进来,实现央企与浙江合作互利共赢。
活动现场 盛颖 摄
有的专家指出,新时期做好央企与浙江对接合作,必须准确了解央企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新动向、新特点。比如,围绕功能定位的变化,央企正在进行主责主业的战略调整,表现在部分央企从北京外迁的趋势明显加快、央地合作的布局也在加快、央企办金融的趋势发生了重要变化;比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央企抱团出海的动作频频出现;再比如,顺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央企在相关产业的培育上在发力,特别是聚焦在科技创新上发力、在科研成果转化上也在发力,更加注重对上市平台的培育和扶持。“浙江应加强顶层整体设计,强化高层对接央企联络网,坚持与央企合作‘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体系化拓展并推进央地合作内涵。”专家们表示。
还有的专家表示,央企在专业化重组上有着天然优势,它对地方合作更多的是期待合适的应用场景。而浙江对外招商早已进入了“选商”、选产业的阶段。为此,他们建议: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应结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匹配相关产业集群的央企。这样的对接,效果一定会更好。
“央企在我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对接合作央企一直都是地方导入先进技术、引进高端人才、扩大有效投资、推进深化改革的重要路径。认真研究新时期浙江省对接合作央企的重点领域和推进路径,对助力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政府驻京办党组书记、主任蔡永波表示。
蔡永波还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系统梳理浙江的各方面优势,精确了解央企的产业需求,加大对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的研究,把握机遇、趁势而上,努力助推央企与浙江合作的双向奔赴。以时不我待、走在前列的时代精神,当好京浙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持续助力浙江奋进‘两个先行’,助推央企与浙江合作再现新高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