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辛追和她“沉睡”的故事,如何活过来?

潮新闻 记者 高心同2024-11-01 23:02全网传播量47.7万
00:00
00:00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发掘的50周年。1972年,在湖南长沙,蜿蜒着的湘江支流浏阳河边,两座被称为“马王堆”的大土堆里,考古学家有了一个惊世发现。两年间,海量震惊世界的文物出土,随着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得到发掘,1号墓的墓主人,有着“东方睡美人”之称的利苍之妻——辛追夫人,也带着她沉睡千年的秘辛面世了。

世人对她的猜测与遐想,愈发将她烘托得梦幻神奇。辛追夫人为何千年不腐?她曾是个怎样的人?折射出怎样的汉代文明与生活?怀揣种种好奇,近日,我们来到辛追的沉睡之地。

马王堆遗址三号墓。记者 彭鹏 摄

长沙闹市区,马王堆汉墓紧邻湖南省人民医院。上世纪70年代,正是一场医院的战备工事建造,引出了这个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如今,这里幽深而寂静,开放的3号墓坑遗址,为深度约为16米的长方形竖形墓,四周由护栏圈起,墓坑呈漏斗状,边缘是三层小的阶梯,随后褐黄的崖壁般陡直探下去,墓底躺着华容道玩具盒般的椁室。这被普遍认为是利苍辛追之子利豨的墓穴,他于父亲去世18年后下葬,被猜测仓促死于一场战争。

如今,当年马王堆汉墓发掘的所有文物,都收藏于湖南博物院。踏入这个原比等大复原墓坑的馆中,我们却很难再想起“古尸”“文物”一类的事物,只觉得自己穿越时空,闯入辛追一家的客厅,西汉贵族的奢华生活在眼前徐徐展开。

举世闻名的“素纱襌衣”仅49克重。记者 彭鹏 摄

2000年后的今天,辛追无疑是这场盛大展出的主人公。身穿只有48克可叠进火柴盒的素纱单衣、茶余饭后玩棋牌桌游“博具”、生前奴仆多达867人,身后也要携带200多只作为奴仆替身的木俑入土,喜欢看戏,喜用香料……移步观览间,一位爱吃爱玩爱打扮、喜着华服爱时髦的贵妇人形象,逐渐在眼前鲜活起来。

双层九子漆奁是辛追夫人的“化妆盒”,做工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记者 彭鹏 摄

她如此爱美。辛追夫人生前使用的化妆盒——西汉彩绘双层九子漆奁边,置有从盒中发现的丝质手套、絮巾、组袋绢地“长寿绣”镜衣;内含的9个小漆奁中,存有假发、梳、篦、针衣、茀、粉扑等化妆品。尤其是一只粉扑,与如今每日拂在脸上的化妆工具几无二致。

辛追有好食欲。出土时,她被发现腹中留有138粒甜瓜子。随墓出土的餐具杯盘,让我进一步知晓了一位贵妇人的饮食习惯何其精致:7件“君幸酒”云纹漆耳杯,出土时叠放在一套漆盒里;一套狸猫纹漆食盘,盘心镌刻着“君幸食”三字,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您吃好,您喝好”的意思;她还喜食“烤串”,漆盘边摆着竹签,随葬出土的312枚遣册类竹简所载的食谱中,多次出现“牛炙一笥”“牛乘炙一器”“犬肝炙一器”“鹿炙一笥”等炙食……

镌刻着“君幸食”三字的耳杯。记者 彭鹏 摄

看着如此齐全精美、代表西汉漆器制作工艺高超成就的餐具,与只存骨与籽的瓜果食物,眼前不禁浮现辛追一家和和美美,围坐桌边,分餐而食,开怀宴饮的场面。

恰逢其时,我们来到辛追丈夫儿子的展品前。刻有“利苍”的玉印、刻有“长沙丞相”字样的铜印、“轪侯之印”、象征权力的祭天礼器玉璧、车马仪仗图、三色军事地图、记录了彗星的天文资料、载有痔疮疗法的医方专著、绘有养生练功姿势的帛画《导引图》、漆弩,磨烂了弦的七弦琴……伴着2号、3号墓主人利苍、利豨的随葬品展陈,辛追的喜怒哀乐与人生遭际,似乎也逐渐被我们触摸:利苍位居丞相高位,使得一家人纵享荣华,辛追在那个时代也堪称高寿,死后棺椁重重,万千珍宝随葬入墓,但锦衣玉食的生活之下,她的伤痛也清晰可见:中年丧夫、晚年又骤然丧子,令人喟叹。

黑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二层。记者 彭鹏 摄

终于,我们更接近了“她”:搭乘自动扶梯层层向下,路过装点华丽的四副彩棺,辛追夫人呈露眼前。俯身看去,她就那么静静躺着,身裹一袭白布,头发微微蓬乱。看过那些伴其一生的物什,我觉得眼前的她,似乎并不陌生。

现代考古科学早已揭示了辛追尸体千年不腐的秘密。这具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湿尸,皮肤仍柔软有弹性,谜底正在于密封和深埋。在辛追的棺椁之上,有木炭、白膏泥、夯土、封土层层密封。加之其深埋地下8米,身体被20多层丝绸衣物包裹,辛追夫人得以保存在近乎完美的恒温、恒压、恒湿、缺氧、无菌的环境里。

马王堆一号墓这套木棺椁,由70块木板组成,在游客的对比下巨大无比。记者 彭鹏 摄

除了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女尸,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世界上最轻薄的衣服、出土时甚至还飘着藕片、但随之烟消云散的漆鼎羹汤……但2000年被定格封存的时光,仍有许多待解之谜。

我们在那幅著名的T字帛画——即盖在内棺上的铭旌旁俯下身来,驻足许久。马王堆汉墓依据西汉“宇宙模型”构建的结构规则,四重套棺的纹饰图像基于“阴阳”二气的升降聚散,描绘生命孕育与升华的过程,帛画正中间绘着辛追自己,拄着一支拐杖,更大的篇幅,则是诸位神仙灵怪引导,幽冥重生、驾龙飞升至永恒天界的生命旅程,被凝结于此。

“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记者 彭鹏 摄

何为生,何为死?既然肉体千年不腐,灵魂又是否依然依附?围绕着墓坑展开的生死思考,显然还在延续:近两个月,馆内一场票价不菲的“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为这里带来新一波的参观量。走入借助超高清文物扫描、裸眼3D、生成算法艺术、沉浸式LED球幕等前沿多媒体数字技术打造的展厅,棺木层层叠合,漆器缓缓旋转,宝器自云间慢坠,漆纹圈圈漾开。羽毛轻逸,流云流淌,烟波浩渺,酿成一派宇宙。这个数字大展,以“时空”“阴阳”“生命”三个主题,充分展现“宇宙运转-生命升华”的动态过程。宇宙运转与生命造化的古老秘密,在我们眼前纷呈。

展出的第三幕,我们盘坐在地,看马王堆汉墓一号墓T形帛画上的斑斓纹饰,依次自我们头顶穹庐般的LED球幕泼洒、弥散,看幽冥水底巨鱼翻腾,阴阳两气飘逸变幻,北冥寒境生机始发。听钟磬齐鸣,鼎壶献祭,众人祝祷生命复归;看金钟前引,阴阳双龙驱车,灵雾攀旋,墓主人魂魄穿越天门,向上腾飞;望星辰璀璨,万古无垠,生命最终融入壮阔天界,与日月同辉,与神灵共存……

光影之间,我们沉浸在一幅帛画之后蕴含的“天人同构”思想中,为早期中国对宇宙与生命的认知,久久难以回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2)
Yhome · 2024-11-02 01:20 · 广东肇庆回复11
金山银山不如睡得香,所以辛追不腐化,“火”得灿烂😅
潮新闻小编 · 2024-11-02 01:42回复
历史的玄妙与秘密,等着我们继续发现、探究。
余书年 · 2024-11-02 00:19 · 浙江衢州回复11
古人也会“吃播”?138粒瓜子也太可爱了
潮新闻小编 · 2024-11-02 01:45回复
个人的口福上升为历史的遗存,机缘巧合又暗藏神妙。
最新评论(33)
潮客_2exiqs · 2024-11-02 06:53 · 浙江杭州回复
每一次走进博物馆,都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的旅程。
潮客_24qwcw · 2024-11-02 06:43 · 浙江杭州回复
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真是太震撼了。
潮客_avx7hf · 2024-11-02 06:32 · 浙江杭州回复
辛追夫人的不腐之身和她身边那些珍贵的随葬品,让我对古代的智慧和技术充满了敬佩。
潮客_a6yyh5 · 2024-11-02 06:22 · 浙江杭州回复
看着那些精美的文物,感受到西汉贵族生活的点滴,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潮客_q7sh54 · 2024-11-02 06:11 · 浙江杭州回复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不仅是考古学上的奇迹,更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见证。
潮客_w6guh5 · 2024-11-02 06:00 · 浙江杭州回复
两千年前的生活竟然如此丰富多彩,真是令人惊叹。
潮客_qxzlvo · 2024-11-02 05:16 · 浙江宁波回复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源流长
潮客_嘉陵江 · 2024-11-02 04:22 · 四川南充回复
辛追夫人的故事,不仅是对古代生活方式的一种窥探,更是对人性、爱情与权力交织复杂关系的思考。通过现代科技对她遗体的研究,我们得以一窥古代社会的风貌,同时也引发了关于生命、死亡与永恒的深刻讨论。辛追夫人,这位千年“睡美人”,用她的存在挑战了时间的界限,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与探索空间。
潮客_嘉陵江 · 2024-11-02 04:21 · 四川南充回复
尽管辛追夫人的生活看似光鲜亮丽,但她的人生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作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她的婚姻并非完全出于爱情,而是家族利益的需要。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辛追夫人依然展现出了非凡的个性和智慧,成为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一个缩影。
潮客_嘉陵江 · 2024-11-02 04:21 · 四川南充回复
辛追夫人的尸体历经两千多年而保存完好,皮肤仍有弹性,关节可以活动,这在世界防腐史上是一个奇迹。这一奇特现象得益于密封、深埋形成的低温、缺氧和无菌环境,以及棺内80多升具有抑酶作用的棺液[^5^]。这种独特的保存状态,使得辛追夫人成为了研究古代防腐科技、医学及生活习惯的宝贵资料。
潮客_嘉陵江 · 2024-11-02 04:20 · 四川南充回复
辛追夫人的美,不仅仅在于她的外表。据史料记载,辛追夫人拥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且擅长歌舞,才情出众。然而,真正让她跨越时空、留给后世无尽遐想的,不仅仅是她的美貌与才艺,更是她那神秘而不腐的遗容。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