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打造新时代“浙北粮仓”!秀洲科技创新赋能稻米全产业链发展

    潮新闻 共享联盟·秀洲 姜文豪2024-11-01 22:10全网传播量352
    00:00
    00:00

    近日,记者从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获悉,嘉兴市运河湾现代种业创新园长三角水稻新品种(浙江)展示观摩会将在秀洲区举行,届时将全面展示秀洲区近年来在水稻种业发展上取得的成效。

    秀洲区自古有“浙北粮仓、鱼米之乡”的美称。近年来,秀洲区加快优质高产高效水稻新品种研发推广应用,突出稻米“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全产业链开发,走出一条稻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并持续加强长三角区域种业全产业链联动创新发展,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长三角种业硅谷·运河畔农业强区”。

    据悉,秀洲区先后获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新塍镇和油车港镇获评国家首批稻米类农业产业强镇。2023年度,全区稻米产业产值达40.6亿元。

    聚焦保障

    稳牢产业发展“压舱石”

    走进秀洲区新塍镇火炬村,田成片、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大片晚稻田展现一派好“丰”景。“这些可是高产优质的‘良田’,通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火炬村片区耕地从零散的1.98万亩增至连片的2.37万亩。”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粮食安全是战略和应急物资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有效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近年来,秀洲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保障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潜力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稻高产优质。

    “我们通过整合土地,将优势资源连片流转,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努力提升粮食产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全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2023年,全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4.5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内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达到86%,完成粮食功能区调整优化16.03万亩,建设永久基本农田“万亩方”项目2个,实现土地规模流转率81%,累计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5万亩。

    在积极打造“金土地”的基础上,通过“优服务”提升产出效能。秀洲区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和农机维修中心等稻米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组织力量,实现从育秧到收割处理的一体流水式操作,粮食生产加工效率和质量都大幅提高。目前,全区涉及稻米产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共计104家,累计安装农用北斗终端506台,购置农用无人机272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09%。

    此外,秀洲区还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企业培育壮大。同时,加大对稻米产业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支持力度,目前已培育稻米全产业链规模经营企业59家,其中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

    聚焦引育

    壮大产业发展“大链条”

    这个品种具有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征,非常适合在本地生长……”近日,浙江禾天下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来到试验田边,对各水稻品种的生长习性、种植特点等情况进行分析,近距离观察比较各水稻品种的分蘖力、有效穗、结实率等丰产特性及整体适应性、抗病性等田间综合表现,逐穗细数,逐粒观察,寻找适合本地种植的种子。

    浙江禾天下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五芳斋集团与嘉兴市供销合作社、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发起组建的,具有“育、繁、推”一体化功能的种业公司。该公司建有科研育种基地、品比试验基地、新品种展示基地、良种制繁基地、优质水稻种植基地14000余亩。

    “截至2023年,我们公司自主或合作选育、独家或区域经营的水稻品种达10个以上,其中以‘嘉禾香1号’‘嘉禾567’为代表的‘嘉禾’系列常规晚粳稻品种,以优质高产的特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浙江禾天下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种业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核心变量,种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秀洲区加大种业培育力度,依托属地特色种业龙头企业优势,聚集整合国内外一流科技创新资源,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基因新品种,迭代更新3.0生物育种体系,培育推广大量优质高产新品种。

    秀洲区围绕稻米全产业链现代种业这一薄弱环节,积极实施现代种业强区工程,重点加强种业发展平台建设和引资引智、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一批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的现代种业生产基地。

    “我们聚焦全方位产前、产中、产后特色,串联起种业研发、基地生产、社会化服务、稻米制品规模加工等环节,构筑‘种、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秀洲区还创新建立农业基地量化分级管理机制,全面整治提升田园环境,推进美丽农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目前,已构建稻米、青鱼、莲藕等3条农旅融合精品线,共建设60家美丽农业示范基地。

    聚焦创新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秀洲运河湾现代种业创新园中的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这里共栽插了140多种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水稻品种,即将迎来丰收。记者走近一看,每块田头、每一列均插有一个个标有字母和数字的白板,标记着水稻品种的类别和序号,每一个水稻品种都有自己的生长特点。

    为加快建设秀洲运河湾现代种业创新园,秀洲区将水稻新品种展示中心建设作为重点项目先行推进。秀洲水稻新品种展示中心位于新塍镇天福村万亩方内,规划面积1574亩,其中核心展示区186亩,周边布局单品种展示示范方区块,吸引种业企业将优秀的品种在这里展示示范,为秀洲种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去年,秀洲区启动了以种业创新为重点的秀洲运河湾现代种业创新园建设,今年又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迈出打造‘种业硅谷’的坚实步伐。未来5年内,我们将努力形成覆盖粮油、蔬菜、水果等产业,制繁种总面积6万亩以上,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现代种业产业集群。”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稻米产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也是秀洲区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秀洲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形成一条强基地、壮龙头、育品牌、增效益的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全面打造高水平的新时代“浙北粮仓”。

    打造高水平的新时代“浙北粮仓”,需要强链补链。秀洲区积极打造以稻米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公共服务综合体,形成创新导向型的要素配置结构和社会报酬结构,营造了多方协同、利益共享、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圈。目前,综合体已具有省级基层示范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5个、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10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5家。

    此外,在品牌创新方面,秀洲区大力培育“绿秀洲”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实施农产品品牌溢价共享机制,由农产品区域品牌向农业区域品牌拓展,着力打造年综合产值达5亿元以上的优质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在共富模式上,秀洲区创新推行“企业+合作社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户”的产业链模式,开展稻米种植订单农业,推动产业从分散经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相关新闻
    嘉兴首例判了!非法捕渔无力承担赔偿以劳代偿
    招商推介走进上海!秀洲不断激发产业澎湃之力
    同比增长13.1%!秀洲区消费品市场持续火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