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跟着交通去旅行·龙泉探路计划

    潮新闻 郑雅璐2024-10-31 08:42全网传播量10.6万
    00:00
    00:00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0月29日至30日,一批主流媒体记者,跟着交通去旅行,开启了龙泉探路计划,现场感受熊熊燃烧的窑火、倾听“叮叮当当”的铸剑声,聆听交通助推浙西南绿谷共富,为非遗产业焕新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的故事。

    探最美农村路

    看“云深不知处”缘何变“众至处”

    骑友们摩拳擦掌、整装待发、一“骑”绝尘,将这山林间四季风光尽收眼底……自2016年以来,环浙骑友们的“骑”迹遍布龙泉山水和纵横大道,从前鲜人问津的秘境古村不再神秘。跟着交通去旅行,首站走进西独线,去打卡骑行爱好者的自留地,邂逅仙气飘飘的“世外桃源”。窗外,空气格外清凉新鲜,群山环抱、层峦叠翠、云雾缭绕好似一幅流动的画卷,养眼舒适。

    “你们抬头看,今天要去的下樟古村就在“双龙飞瀑”顶端的半山坳之中。”龙泉市交通运输发展中心周思慧介绍。一直以来,白云岩景区以风光旖旎闻名,其中下樟古村落“双龙飞瀑”顶端,也被当地人亲切地叫做云坞古村,已有千年历史,曾鲜人问津。

    (采风团参观白云岩景区下樟村)

    而景区的“出圈”之路离不开“明星经纪人”——西独线。2023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连续两年获评“我家门口那条路”月度评选全国冠军、浙江省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精品示范线、丽水市“四好农村路”精品示范线……这条美誉傍身的明星路,串联起了南宋诗人叶绍翁故居、下樟古村等旅游景点,吸引着游客前来拨开历史的纱帘。徜徉山水,邂逅诗里的烟雨仙境。采风团有成员说:“想到了茅盾先生那句‘人到了乡下便像压紧了的弹簧骤然放松了一下’,果然要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祛祛’班味!”

    近年来,龙泉市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对西独线提质升级,打造了“莫非桃花源”“俨然桃花源”“又见桃花源”3个精品点,增设公路停车区、骑行驿站、电子导游系统等便民设施,美化沿线钢质护栏、骑行绿道,游人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便捷与舒适。

    (唯珍堂铁皮石斛基地)

    “原来石斛也能‘上树’!”“有的还能种在水道边上”“这儿有的直接被栽种成盆景”……几个采风团记者对着中医药典籍中名贵的“一株仙草”好奇不已,惊叹地讨论。西独线沿线的唯珍堂铁皮石斛产业基地中,如此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铁皮石斛销量也逐年稳步上升。唯珍堂铁皮石斛文化园负责人吴纪贤介绍,基地面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好“文旅牌”带动种植、采摘及衍生品产销等业态,带来可观效益,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生态与社会经济“双赢”。

    与此同时,沿线的火龙果采摘基地门口停满私家车,游客远道而来体验采摘,一时间水果不愁销路,更有不少“回头客”早早和农户线上预约了配送。依托便利的交通,各类山区生态产品解锁价值实现的“共富密码”。据介绍,铁皮石斛基地和火龙果采摘基地,年产值超6000多万元,年发放工资超300万元,帮助村集体增收达23万余元。此外,沿线的岩樟村野生红茶面积已于去年突破600亩,其中协助精准扶贫工作队建设茶叶种植脱贫基地130亩,年产值超百万元,山村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打卡宝花公路

    “文艺范”乡镇如何“潮”起来

    (融于山水的“宝花公路”)

    或选择长深高速、龙浦高速,或沿着322国道驶入宝花线,在便捷交通中感受乡村旅游新脉动,快旅、慢游都能说走就走。从城区出发不到40分钟,大家即可一头扎进文艺范十足的宝藏乡村——宝溪乡溪头村。为何这一乡镇有如此颜值气质?在红、绿、金三色里,藏着答案。

    深耕红色沃土,这里保留着红军挺进师入浙第一仗的红军桥、红军亭、烈士纪念亭等纪念遗址,广泛流传着‘粟裕六进披云山’‘一家革命六烈士’等革命故事。宝溪乡的文旅离不开丽水首条“红山热土、挺进之路”红色美丽村庄精品线。此线打通盘活周边乡镇16个村、4个4A景区,使“一盘菜”变“一桌菜”,从一村富迈向区域共同富。

    而一抹天青的绿,绕不开温润如玉的柴窑青瓷。宝溪乡溪头村保存着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龙窑群,汲取本地的瓷土,注入汩汩清澈的瓯江水,再熔于火,浙江龙泉窑匠们用巧手,成就了最具生命力的千峰翠。一阵阵“青瓷风”劲吹、一股股“宋瓷热”升温,浙瓷魅影引得游人如织,从2017年至今,宝溪已举办150多场“不灭窑火”传统龙窑烧制技艺活动,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文旅IP。

    (国际竹建筑文化创意中心)

    而金色则是依托艺术因子不断点亮的新业态。据宝溪乡和溪头村村两委依托党建联建,积极规划“老文化+新体验、旧资源+新路径、新科技+新生活”新场景,融入文学、展览、农特产品元素,建设国际竹建筑文化创意中心、国瓷馆展览厅、“一村人”乡村振兴研学馆、“茶瓷水”展陈空间等,青年旅舍、精品酒店、书吧、共富超市、窑乡馆、游客接待中心、陶艺体验工坊等功能区也落地生根,创造出了兼顾文化品位、现代美学和共同富裕的乡村生活新方式。

    交通快起来,乡镇“潮”起来,游人多起来,青年返乡吃上“文艺饭”。一批在外打拼的宝溪乡村民返乡创业。阔别家乡20年的金朝军回村创建了首个龙窑青瓷活体博物馆民宿“古窑里”,在外打拼多年的叶家兄弟返回家乡,打造了“陌上归人”民宿。据统计,截至目前,溪头村返村归村创业游子达80余人,村集体收入破百万元,周边5个联建村村集体收入都实现了大幅提升。如今的红色宝溪,旅游产业发展布局早已拉开框架,并成功招引了景区开发、旅游文化发展、康养综合体等项目。今年以来,宝溪乡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收入2800余万元,同比增长10%。

    改扩美化进行时

    千年瓷剑怎样多了“新路子”

    (沈广隆剑铺师傅正在热煅)

    在全国最大的青瓷博物馆,沉浸式欣赏“活着的瓷器史”,五代到元代的青瓷制品无不彰显着其独特釉色和精湛技艺。来到沈广隆剑铺,看工匠们从选材到锻造,从淬火到开刃的匠心手作,感受宝剑锻制技艺的守正创新……

    如果说公共艺术平台的搭建,让更多游客心向往之,那么交通则大大缩短这份念想到行动的距离。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新路,将青瓷小镇、龙泉宝剑小镇、青瓷宝剑苑、香菇博物馆、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串珠成链、织链成网,周边国道、沿线省道的改扩建工程项目深入推进,极大改善区位条件,剑川大道等迎宾大道不断“扮靓”,融入特色元素与周边景观和谐融合,塑造着交旅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寻瓷问剑之旅从“过路游”到“过夜游”,龙泉特色产业有了更多大放异彩的机会。游客黄女士也陶醉在这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本来想着只待一天的,上午开车去博物馆,下午找家店拉坯体验,但是现在发现还有宝剑小镇的表演可看、酒店的文创集市可逛,时间完全不够用,临时决定再多待几天!”

    龙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推动剑瓷新发展,龙泉交通携手剑瓷企业,不断在优化生产-运输-仓储-出关产业链“一条龙”上展现“开路先锋”的担当作为,力争助推剑瓷再一次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上半年,龙泉剑瓷产业增加值5.48亿元,同比增长7.6%,新增剑瓷市场主体600余家。

    义龙庆高速公路龙泉段、528国道龙泉西街至兰巨段改建工程......在这座浙江县城,“千年之约”正在不断传来新的回响,宝剑与青瓷的故事仍未完待续,一程程山路、国省道和高速道路,正与将与勤劳质朴、敢于创新的龙泉匠人一道,书写下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