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科幻作品中,人形机器人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们不仅可以完成主人的指令,还拥有自我思考的意识,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这也预示着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10月29日,衢州市龙游县举办了一场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盛会,大会以“人机共融、智向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众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形机器人与智能融合发展新机遇。
在大会上,青龙2代、游龙1号等新型人形机器人的登台,瞬间点燃了大会科技创新的热情。“这是禾川科技全新完全自研发推出的首台人形机器人。”首个“龙游产”通用型人形机器人—— “YOLO”游龙01一亮相,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资料显示,它身高175厘米,体重75公斤,最大单臂负载达到5公斤。整机共计52个自由度,同步搭载双目相机、激光雷达、六维力等传感器,具备位置感知、速度感知与力感知能力。
作为龙游智能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禾川科技已成功揭榜国家未来产业重大创新任务“人形机器人”专项,在编码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基本实现了技术自主可控,并吸引威仕喜、台钰精机等10余家上下游企业成链集聚,形成“禾川系”产业体系。据统计,以禾川科技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去年产值总规模已经超过60亿元。
作为山区海岛县,龙游为何瞄准人形机器人这一前沿产业?其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又是什么?它又将如何破除技术壁垒?
龙游县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布局并非偶然。“龙游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是转型所需。”龙游县副县长林峰表示,受山区县的现实条件制约,龙游的产业结构仍然偏传统,工业总量偏小。现有的新兴产业链条偏短、偏弱,对全县工业发展的支撑和贡献相对不足。人形机器人产业是国家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基于现有一批智能制造企业具备核心零部件制造优势,我们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也是顺势而为,为龙游实现‘新兴产业换道超车’提供了契机。
然而,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技术壁垒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破除这些壁垒,进一步推动龙游县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介绍并发布了龙游县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和“揭榜挂帅”指南。规划明确了龙游县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定位、目标以及重点布局方向。政策聚焦“平台建设、资金保障、产业链协同、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给予企业(项目)真金白银支持。按照指南在科技创新和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部署,龙游县将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激发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活力,通过设定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和明确的绩效目标,鼓励参与者集中优势资源,攻克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难题。
大会上,浙江省人形机器人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浙工大生态工业创新研究院、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浙江禾川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三方共建联合实验室,浙江工业大学(龙游)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业大学(龙游)人形机器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一系列重大创新平台相继揭牌;人形机器人创新生态企业共同体、机器人产业项目、龙游县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陆续签约。它们将为日后开展深度合作研究,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整合各方资源,推动龙游人形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