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满庭芳,衢州市开化县桐村镇门村村洋溢着喜悦气氛。10支参赛村队伍,为了收获季的小香薯而来,在田间地头开始了一场“薯你最棒”的趣味丰收比赛。
田间地头的趣味丰收比赛
迎来小香薯丰收
近日,阿里巴巴公益与开化县政府共同打造的首个公益创投项目小香薯产业迎来丰收季。发展红火的小香薯,在开化迈出了全新一步,成为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方式。
让小香薯成为下一个爆款
去年11月底,曾在河北青龙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的阿里巴巴员工刘琳,再一次以特派员的身份奔赴开化。在开化即将满一年,刘琳脑海中许多有关乡村产业的创投计划,有了落地生根的机会。
第一次走访桐村镇门村村时,刘琳有一个惊喜地发现,当地村民正在种植一批口感地道的小香薯。
她从门村村副书记童樟民了解到,这些年,通过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村民规模化种植了小香薯、生态稻米等特色农产品。但地处偏远、运输成本高,小香薯在对接渠道市场、提升附加值环节上仍有所受限。
阿里乡村振兴特派员刘琳
刘琳说,因为缺乏储存和深加工设备,每到丰收季,村民需要把鲜薯运送到隔壁省份进行深加工,成本高了不说,还特别耗时耗力。
在她看来,即便小香薯的种植规模尚小且面临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当地昼夜温差大,一年两季,完全具备小香薯种植的天然条件,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刘琳不光邀请了农产品开发和销售经验丰富的农产品上下游企业来开化调研小香薯产业推广的可行性,还和村集体代表走出山村,前往山东、福建等实地考察。
经过积极筹划,小香薯是阿里巴巴公益与开化县政府共同打造的“开化产业公益创投计划”首个落地项目。产销企业浙江果链科技有限公司与9个村集体达成共识,合资成立浙江桐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小香薯种植开发和销售,并争取到了县里的产业扶持基金。
很快地,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加工基地两层4000平方米,扎根在桐村竹木产业园的共富农品精深加工工厂整装待发,为进入收成季的小香薯提供精深加工渠道。
按照规划,工厂将引入数字化管理和工厂直播间,设立了可存储上百吨的小香薯高温愈合仓、低温糖化仓,以及番薯干、果干、薯粉条的专业生产线。随着开化鲜薯储藏设备以及深加工厂房已经建设完毕,鲜薯可以在本地直接生产加工,红薯干等深加工食品也将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直达全国消费者。
“好货要卖出好价,小香薯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据统计,一期700亩地预计将产出千吨左右的鲜薯,为种植户带来每亩2500元左右收入。
探索“公益+创投”乡村振兴新模式
找到小香薯这个切入点,拉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阿里公益在开化积极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脚步还在继续。
据介绍,与以往助农项目相比,“开化产业公益创投计划”在公益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了突破。具体而言,产销企业与村集体共同出资成立公司,阿里巴巴为其注入公益资金,各方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为了给开化小香薯产业再添一把力,阿里巴巴成立开化产业创投中心向合资公司注入公益基金,未来产业所得利润将全部反哺到当地:一部分定向捐赠给创投中心持续孵化新兴产业,另一部分则用于开化当地公益项目,包括改善村集体的公共设施、筹建老年食堂、儿童之家运营等。
与此同时,阿里公益还为开化引进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阿里公益发起的小农机项目,为种植户配备无人机,引入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
令刘琳感叹的是,今年,开化种植小香薯的自然村已经扩展至9个,参与村民近500名,第二期种植面积将从700亩扩展至3000亩。
从农产品到农商品,再到农精品,在农产品产业化上,刘琳和她的特派员同事们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一直以来,阿里巴巴在乡村长期投入有非常明确的落地者。自2019年起,阿里巴巴已累计派出32名乡村特派员分赴全国29个欠发达县域和3个共富县域,助力乡村建设,因地制宜为乡村振兴打造发展方案。
通过引入各方资源,帮助当地开发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打造特色县域品牌价,涌现了江西寻乌脐橙、湖南永顺莓茶、河北青龙板栗等爆款特色农产品,并顺利打入盒马等线下渠道,一跃成为芭芭农场、淘宝上的热卖商品。
刘琳介绍,未来将为开化小香薯对接阿里巴巴电商资源,在销售端为其提供助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