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诗人格兰古瓦”唱起《大教堂时代》,台下竟然有观众自发用法语小声合唱起来……这一幕,发生在10月24日,运河大剧院法国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现场。
“举世闻名的‘法剧之王’”“全球盛演26年不衰”“史上最卖座音乐剧”……作为法语第一音乐剧的《巴黎圣母院》,为什么能常看常新,让人心潮澎湃?除了前面提到的热烈“返场冲台”全场大合唱让人情绪释放“多巴胺”之外,它本身自带的天然“自由精神”、诗歌般的抒情性以及强烈的情感冲突,都能让其高居顶流。
近两年,法国音乐剧在杭州亮相的频率颇高,很多人喜欢“法剧”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天生让人有一种熟悉感,不仅旋律动人且朗朗上口,即使完全不会法语的人在听过一遍、两遍、三遍之后也会不由自主地跟唱。
试想一下,当前奏响起,整个舞台仍处在寂静的黑暗中,白色的聚光灯恰好点亮诗人格兰古瓦的身影,流行唱法加上咏史风格的歌词,无论你会不会法语,都会直接被带到文艺复兴的历史当中。
而作为“法语第一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则以55首金曲贯穿,一唱到底,每首歌曲都是高水准。
也正因如此,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荣获吉尼斯史上“最卖座音乐剧”,同时荣获加拿大FELIX艺术奖项“年度剧作”“年度最佳歌曲”与“年度最畅销专辑”多项殊荣。
至于巴黎圣母院,作为全剧最重要的意象不仅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杰作,更是法国文化的象征,世界文明的璀璨明珠,无数文化符号生之于它亦滋补于它。
1998年,加拿大顶级剧作家吕克·普拉蒙东、欧美音乐界才子理查德·科西安特,携手将雨果的小说改编成了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延续了情感化、意象化的浪漫史诗风格。因此,对于观众来说,不仅是在欣赏一场视听盛宴,更是在经历一次沉浸式的时空旅行。
从卡西莫多的震耳钟声,到爱斯梅拉达的曼妙舞姿,再到副主教弗罗洛的内心挣扎痛苦,每一个角色,每一处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巴黎圣母院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爱与恨,忠诚与背叛,当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被赤裸裸地展示在众人面前的时候,这些原始的感情和生命中的千面百态被一一迸发出来,无论是否会法语、无论是否去过法国,都能在舞台得到共情。
在生活中的我们太过于循规蹈矩和平凡普通了,只有在剧场看着那些角色唱歌、跳舞、耍杂技,才会感觉到生命是鲜活的,而《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一部能将轻而易举地将观众带入鲜活世界的音乐剧。
首演当晚,跌宕起伏的情节浓缩在短短150分钟的舞台,直击人心、叩问灵魂。除了抓人的故事情节外,《巴黎圣母院》的舞蹈也让人耳目一新。
整个剧目表演过程中,舞蹈、运动、杂技三大表演形式融为一体,舞者或徒手攀登,或上下翻腾,以高超的力量与技术,在舞台上创造出了真正“请勿模仿”的高难度舞蹈。
首演结束后,不少杭州观众都在社交媒体发布了自己的观演感受,但大家也承认,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现场所感受到的震撼,它不像电影可以反复拍摄剪辑,每一次的舞台都像重新点开live图,永远充满惊喜,永远让人热泪盈眶。
10月25日~27日,《巴黎圣母院》还将在运河大剧院连演4场。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李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