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研学的国际友人来自泰国、印度、尼泊尔、菲律宾等国,均为国际丝绸领域的专家学者。活动中,大家深入桑树园、蚕宝宝科普馆、丝工坊等,还亲身体验蚕丝扇制作,围绕蚕桑文化开展一场跨区域、跨语言、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作为“中国蚕桑第一镇”,周王庙镇的蚕桑业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迎来史无前例的辉煌时刻,是浙江省桑苗繁育示范基地、中国优质桑苗重要产销地。云龙村更是素来以蚕茧产业闻名,曾凭借“亩产千斤桑百斤茧”的科技养蚕术获中国科技创新奖,蚕桑生产民俗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的重要代表性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周王庙镇云龙村引入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丝绸博物馆等龙头企业和机构,创新“企业+机构+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建成现代化集中式工厂化养蚕基地,打造“小云龙蚕桑乐园”,推出集游乐、教育、消费为一体的丝绸文旅新模式,为传统蚕桑文化插上了腾飞的“金翅膀”。
园区占地500多亩,共种植了全球128个品种的桑树,建有蚕宝宝和蚕丝科普馆、科技VR体验馆、蚕宝宝培育室、现代规模化大蚕饲养坊、丝工坊、桑葚桑叶采摘园等,包含蚕桑亲子教育、乡村旅游、中小学研学等业态,打造蚕桑产业前沿科技阵地,构建起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蚕桑产业链。
据基地负责人金肖黎介绍,为进一步促进蚕桑文化的新丝路通达全国、连接四海,小云龙蚕桑乐园每年举办“蚕宝宝领养”系列活动,覆盖全国三十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参与活动学生超10万人,累计送出20万份蚕宝宝和桑叶。同时创新推出“送课进学校”活动,并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开设网络直播科普课堂,打造8大场景供不同课程、不同主题专场开展蚕桑科普教学直播,并开展周边农产品专场销售。
此外,还自主开发了一系列蚕茧文创产品作为本村特色旅游伴手礼,并形成一条成熟的生产流水线,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同时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将蚕丝产品和衍生商品一同搬进直播间,为蚕桑文化的传播插上“数字翅膀”。
目前,小云龙蚕桑乐园已累计接待研学、旅游团队2.5万人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60多万元,提供8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增收富裕,让传统蚕桑文化焕发新生,赋能美丽乡村建设,让美丽乡村蝶变“美丽经济”。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看到蚕桑,助力蚕桑产业更好地传承、发展。”金肖黎表示,接下来会继续坚守初心,带着全新思路推广蚕桑文化,让蚕桑文化“走出”国门,面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