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人口最少的“万亿之城”,亮出“打造万亿产业、培育万亿市值”雄心

    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2024-10-22 09:28全网传播量3万
    00:00
    00:00

    一句“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让这座江南之城充满诗情画意。

    而近两年,这座青春勃发之城,更是频现高光时刻——

    去年,常州成为江苏第五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也是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城市。

    今年,常州上市企业突破百家。10月21日,常州举办“万亿之城再出发,百企上市启新程”上市公司高质量大会,公开一组耀眼数据:常州已打造出一支累计上市公司达100家、募集资金近2000亿元、市值超5000亿元的资本市场“常州板块”,A股上市公司位列全国第16位。

    这也意味着,常州成为南京、苏州、无锡之后,江苏第四个上市企业数过百的城市。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认为,上市公司是中国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也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来源。他以4个“最好”鲜明亮出“常州态度”:企业上市是最好的转型升级、最好的品牌宣传、最好的招商引资、最好的总部经济,必须坚定不移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关键一招”,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30年从0到100

    1994年7月,常柴股份在深交所上市,这是全国农机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也开启了“常州板块”逐鹿资本市场的征程。

    紧接着,2002年常茂生化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06年天合光能登陆纽交所,2009年天龙光电在创业板上市,2010年常发制冷实现深交所中小板上市,2021年常辅股份、同惠电子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到今年瑞华化工成为常州第100家上市企业。从0到100,常州用了30年。

    陈金虎表示,30年间,常州依托产业底蕴,把握产业风口,推动一批批优质企业、链主企业、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迈向资本市场,书写了从“工业明星”到“资本高地”的精彩篇章。

    而如果将这30年的时间轴描画得更细致一些,就可以看到,常州上市企业从“0”到“50”,走了23年;而从“50”迈向“100”,仅用时7年。最近5年,常州新增上市公司42家、首发募集资金423亿元,增量接近过去多年的总和。

    尤其是今年,常州新增4家A股上市公司,位列全省第一、并列全国第二,新增4家企业过会、1家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备案,位列全国第一,梯次推进企业上市呈现强劲势头。

    如今,常州百家上市企业已在各上市板块“全面开花”,其中,沪深主板40家、创业板23家、科创板6家、北交所7家,境外市场24家。

    从产业来看,上市百企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已超八成。其中新能源产业占比40%,汽车零部件占比15%、液压设备占比12%、生物医药占比10%、激光测量占比8%。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正在成为常州“上市军团”的中坚力量。

    尤其在新能源领域,常州已形成由40家本土上市公司、49家在常外地上市公司组成的“新能源板块”优势集群,涌现出科创板光伏龙头天合光能、港股动力电池龙头中创新航、高端液压领军企业恒立液压、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小巨人企业宏微科技、银河微电等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上市公司,不断擦亮常州“新能源之都”的城市名片。

    百家上市企业

    再从科技含量看,常州境内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82.86%、“专精特新”企业占比38.57%;2023年度累计研发支出123.95亿元,同比增长17.64%;6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比4.55%,高于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1.16个百分点。

    可以说,上市公司作为要素集成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已成为常州实体经济的基本盘、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器。去年常州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5968亿元。今年上半年,九成上市公司盈利,近半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推动常州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培育万亿市值

    之于常州,这个“100”,既是资本市场“常州板块”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常州也已经有了新目标。

    陈金虎表示,常州坚定打造万亿产业、培育万亿市值的雄心壮志,以新能源之都建设为引领,一体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积极培育第二增长曲线,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不断增强发展的韧性后劲,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城市能级有效提升。

    这种底气,除了来自上市百企,还在于常州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的上市后备梯队。

    常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大会上发布,围绕“1028”产业体系,推动资本市场“常州板块”提质扩容,常州将培育上市后备企业706家,形成新能源(165家)、高端装备(135家)、新材料(134家)、生物技术及新型医疗器械(64家)、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75家)、节能环保和新型电力装备(45家)六大重点产业矩阵,聚焦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境外市场五大市场板块,开展苗圃、股改、辅导、审核等梯次培育。

    这706家企业实力不容小觑。一方面是质地好:45家企业净利润超亿元,89家企业净利润超5000万元,141家企业净利润超2000万元。185家企业引入股权融资,合计950亿元。另一方面是增长快:36家企业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41家企业复合增长率超过50%,183家企业复合增长率超过15%。

    目前,这支后备梯队中,有388家企业已明确上市板块,其中43家规模较大的行业龙头企业申报沪深主板、52家“硬科技”企业申报科创板、96家三创四新企业申报创业板、160家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北交所、37家申报港交所、纳斯达克等境外资本市场。

    与“上市舰队”一道乘风破浪

    上市之路并非坦途,还需要优质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雨露”。

    “北京西路瞭望”注意到,常州已连续多年聚焦产业,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30条、创新驱动发展20条和新能源之都建设10条、合成生物10条等政策,实施企业股改上市“龙腾行动”,开展上市梯队扩容、规范股改强基、企业培育提优、上市后备协作、高层次人才引培等工作。

    龙城金谷

    为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目前,常州正深入推进龙城金谷2.0,构建形成“1+3+X”政府基金矩阵,围绕百亿龙城科创一级母基金,设立了产业基金、天使母基金、新能源母基金等3支专项母基金,母子基金总计58支,总规模超500亿元。其中,已设立主投新能源领域的基金33只,总规模超360亿元,累计投资常州新能源项目89个,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超300亿元。

    同时,常州还引进各类投资机构1543家、备案私募投资基金536只,帮助300多家优质企业完成股权融资73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全方位呵护“上市舰队”行稳致远,此次会议,常州再出重要新政——资本市场“新八条”,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企业培优育强、产业融合提质、板块能级提升为重点,引导上市公司在合规运作、融资并购、创新发展、能级建设、社会贡献等方面增效提质。

    比如,在提升“常州板块”发展能级上,引导上市公司建立总部经济思维,打造立足常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能级总部经济生态;在促进“常州板块”向新求质上,明确支持上市公司设立国家级企业研发平台,研发产出前沿科技成果,提升智改数转网联水平;在深化“常州板块”合规建设,要求压实上市后备企业和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合规建设第一责任人义务、强化合规意识,实行上市后备企业“合规承诺”制度,等等。

    之于常州,金融、资本、产业等各界,也是企业上市所需的重要资源,亦能撬动更多资源。此次会议上,常州市政府与上海技术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落户常州。常州投资集团与江苏股权交易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江苏股交常州服务基地将正式入驻龙城金谷,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诚挚欢迎各位选择常州、投向常州、加仓常州,与‘常州上市舰队’一道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带着加快推动更多资本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的期许,此次会上,陈金虎发出了诚挚邀约。

    可以想见,未来,在常州这片投资热土和富矿上,企业竞相上市的“续集”必然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