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第五屇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举行,会上发布了“此生必去的20个长三角古镇”榜单,西塘古镇上榜。
现场,西塘镇还作了古镇发展案例分享。
西塘镇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五镇之一,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两张“国字号”招牌,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卫生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全国镇域经济500强等荣誉。
在古镇保护、发展中,西塘镇紧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工作导向,不断赋予千年古镇新的内涵,打造汉服、戏曲、非遗三张文旅金名片,有效探索文旅融合新场景新模式。今年以来,西塘古镇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带动旅游行业收入超18亿元,特别是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日均游客量近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古镇+汉服”金名片
西塘镇抢抓国风经济兴起的风口,坚持以国潮文化为核心、以旅游活动为载体,将汉服打造成为西塘古镇极具辨识度的文旅金名片。
推出“全周期”汉服活动。连续举办十一届汉服文化周,累计吸引上百万汉服同袍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参与,逐步发展成为国内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活动之一,并形成了“穿汉服、游西塘”“看汉服、到西塘”的品牌效应;同时以汉服文化周为牵引,升级打造贯穿全年的“穿汉服,过我们的节日”活动品牌,推出汉服中国年、西塘赏花季等特色主题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今年以来,已累计举办各类汉服文化活动100余场,参与人次达340余万。
拓展“全场景”汉服体验。成立汉服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守正创新弘扬汉服文化,加强沉浸式文旅产品开发设计,将汉服元素与婚庆、研学、茶道等古镇旅游场景深度融合,推出“汉服+旅拍”“汉服+品茗”“汉服+游船”等体验活动,探索汉服实景剧、剧本娱乐大赛、花船巡游等全新玩法,塑造汉服穿越之旅,目前已招引培育汉服类商户110余家。
打造“全链条”汉服产业。以“品牌化、常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导向,系统谋划推进汉服文化从节庆活动向综合性产业升级,布局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集聚形成展览秀场、主题酒店、线上直播、商业配套等丰富业态。
“古镇+戏曲”金名片
作为著名剧作家顾锡东的故乡,西塘镇以顾锡东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将名人戏曲文化浸润到古镇旅游全过程,擦亮“西塘有戏”显示度。
以“小资源”架起“大舞台”。“点线面”相结合,在“点”上依托顾锡东艺术馆打造文化展示“窗口”,焕新升级场馆展陈,创作人物雕像,着力打造戏剧迷缅怀戏剧泰斗的“网红打卡地”;“线”上整合空间资源构建观演体验“矩阵”,串联古戏台、水上戏台、景区游船等打造水乡特色观演游线;“面”上联动周边资源拓展全域有戏格局,联动村(社区)文化礼堂,今年以来已开展送戏下乡80余场次,打通戏曲下乡“最后一公里”。
以“活动集”打造“全场景”。邀请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献演“顾·念”主题晚会,出演《陆游与唐琬》《五女拜寿》等经典曲目,组织举办首届全国越剧专业优秀青年演员展演、第九届顾锡东戏剧艺术长三角越剧票友大赛等赛事;开展“顾锡东戏曲艺术进景区”活动,利用桥头巷尾口袋空间推出戏曲水上巡游、戏曲电影、戏曲变脸、戏曲课堂等嵌入式表演,让游客“零距离”感受戏曲文化魅力。
以“一时热”燃起“一直热”。坚持“办好一场活动、提升一座古镇”理念,举办“人间善笔 百年增德”顾锡东诞辰100周年文化交流活动,拍摄人物纪录片《顾锡东》,擦亮“锡东故里”名片;探索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深度合作,通过品牌引入、资源导入、活动注入,着力将西塘打造成传播越剧文化的“戏堂”,力争成为全球越剧中心。此外,还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出访法国,参加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文艺交流活动,同时在法国巴黎举办西塘古镇文旅推介会,在“古镇+戏曲”的国际传播上迈出重要一步。
“古镇+非遗”金名片
西塘古镇历史积淀深厚,在古镇保护和开发中,西塘镇始终坚持历史文化遗存的活态传承,将历史文化有机嵌入到古镇旅游中,做到以文旅融合守护文化遗产。
做实保护文章,让非遗“传下去”。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根脉,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累计培育各级非遗文化31项,其中省级6项、市级9项,列入各级文保单位(点)30处。持续放大“西塘宣言”影响力,深化与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合作,共建传统村落科学保护西塘实践基地,推动国内首个非遗本科现场教学点落户西塘。
做精转化文章,让非遗“活起来”。深入推进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性转化,在落实保护基础上将文保单位(点)拓展为景区景点,目前12个景点中8个由文保单位(点)转化而来。开展传统景点数字化重塑,以顾锡东艺术馆、酒文化体验馆等景点为依托,升级元宇宙云游、VR全景视频、数字化博物馆等体验,构建崭新的传统文化智慧体验场景。
做深融合文章,让非遗“潮出圈”。推动景区景点与非遗文化体验深度融合,推出版画制作、盘扣技艺传授、传统美食制作等场景体验。持续办好护国随粮王信俗会、水上传统婚礼、西塘晓市等非遗节事活动,以实景化活动场景吸引游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