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如何以人为本,切实通过保险保障造福老年群体,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做到“老有所护”,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养老金融的重要地位,并为其顶层设计和落地实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养老金融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大力推动养老金融发展是顺应这一时代之变的必然之选,对于增强“银龄一族”金融福祉、增进社会公平和谐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为积极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助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服务体系,践行“金融为民”发展理念,中国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持续加强金融适老化创新,不断提升养老金融的综合化服务能力,通过金融与非金融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聚焦新产品、新模式、优服务,全面助推养老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老有所护 专属保险为银龄一族撑起“守护伞”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随着身体机能下降,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意外伤害的风险远高于一般群体。由此产生的医疗和服务费用支出,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生活负担。为解决这一困境,中国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通过积极走访调研、主动创新尝试等方式,主动配合湖州市政府推陈出新,于今年5月,成为湖州吴兴区老年人意外险服务主体。期间,工作人员主动对吴兴区乡镇254个村/社区开展老年人意外险开展点对点100%宣传推广并及时做好各项承保、理赔服务。
“最初对这个保险没什么概念,直到今年年初我不小心摔了一跤,骨折后在医院躺着,短短几天就花费了上万元,正在发愁后续的医药费用,保险公司的赔款就打过来了,我顿时安心不少。”卢阿姨回忆起今年年初的那场意外仍心有余悸,幸好这份老年人意外险及时化解了她的后顾之忧。
该产品由湖州市政府兜底出资,为当地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购买,包含了意外险医疗、意外住院津贴、意外骨折(门诊和住院)康复津贴等品类丰富的保障内容,进一步延伸了基本医疗的保障范围,有效化解了当前保险市场上老年人专属意外保障产品价格高昂、种类单一、选择较少等痛点,也避免了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因发生意外致使生活陷入困境的情况,满足了老年人对意外伤害的保障需求。同时,当60周岁以上患者就医时,系统自动会弹出授权窗口,实现理赔直达的数智赋能便捷体验,也让老年人深切感受了“零跑腿”、“一键赔”的尊享服务,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生活品质。
为了确保该项惠民举措落实到点,100%深入到基层老年群体之中,项目服务承接推广期间,中国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专门组建了5支专业义工宣传队,走进当地254个村镇、社区,设置专属服务站点,针对2024年优化保险方案进行重点普及宣导,为超过14万老年人抵御意外风险撑起了坚实地风险保障“守护伞”。
老有所养,构建护老尊老全新体验
心系桑榆晚,情暖夕阳红。自2022年深化长护险试点工作被列入浙江省共同富裕“1+5+n”重大改革事项之一、省政府十项民生实事重要任务以来,中国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积极应对国家人口老龄化现状,参与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探索“政府主导,社商合作”的服务合作模式。截至2023年末,已在杭州淳安、湖州吴兴、丽水地区参与长期护理保险项目,服务覆盖参保人群122万人。
适老改造,让养老服务更贴心。中国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持续优化线上线下“双渠道”适老改造:线下端,在全省84家门店打造“服务老年人特色网点”,针对老年客户集中的网点设置无障碍设施、提供辅助器具和专人专岗服务窗口,每年为4000余人次老年群体提供特色化助老服务。关注弱势群体,组建12支“消保义工队”,用“零距离传播”(讲座、培训、结对)等方式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公益金融服务,以网格化服务保障模式,与社区老年群体长期建立互动关怀。截至目前,共计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化教宣活动275余场,普及触达人群约300万。线上端,持续提升官微自助服务渠道的友好性,为近8万老年群体提供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帮助银龄客户跨越“数字鸿沟”,增强老年群体金融服务获得感。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中国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将持续发力,积极探索老年群体金融保险需求,不断丰富保险产品服务供给,优化老年群体保险服务体验感,为“银龄一族”托起幸福夕阳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