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扬集团总部数字化智能工厂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开发区(惠民街道)举行,该项目投资超5亿元,建设周期11个月,运用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技术,打造一个立体化的智慧灯塔工厂,年产150套智能仓储系统、50000台智能物流机器人,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超20亿元。
“工厂没有安装传统的货梯,而是依靠智能化的物流系统来实现多楼层间的货物流转,大大提高了工厂物流效率。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可以产出单层厂房5倍以上的产值。”中扬集团董事长王开胜举了一个实例:煜星体育是中扬集团的一家客户,该企业的原工厂年产能为3.5万吨,需要250名员工。而新的智能工厂年产能达40万吨,只需不到50名员工。这一转变得益于智能物流设备将原本离散的十几个工序全部连接起来,实现了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产出的全程数字化和无人化操作。整套智能物流设备总投资5000多万元,但每年仅节省的人工成本就超过1亿元。
以前国内智能仓储系统是由软件系统、仓储机器人、输送分拣系统、货架载具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生态圈,具有个性化定制程度高、项目投入门槛较高、实施周期长等痛点,少有企业会选择应用。
“为攻破痛点,我们此次打造的数字化智能工厂主要生产智能物流机器人,也是全球首发的一台产品,通过软件系统+智能物流机器人+货架,形成智能仓储系统2.0,具备标准化、柔性化、低成本等优点。”王开胜说,争取5年时间,智能物流机器人年产能达到五万台,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仓储机器人(ASR)生产基地,后期还会把重心放在单机产品与技术支持上,努力争取5年内构建一个万人规模的合作生态圈。
技术创新需要人才支撑。目前,中扬立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和浙江大学建立智能物流联合实验室,力争打造为国家级智能物流研发中心。未来,企业还将联合中国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探索智能仓储物流和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新路径,推出根据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将进一步完善区内交通、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建成一批人才公寓、邻里中心等城市功能配套,让项目落地、人才落户没有后顾之忧。”开发区(惠民街道)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办事处主任姚斌表示,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早日投产见效,将一如既往地提供“管家式”服务,为中扬立库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将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中扬立库提供最优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助力企业在嘉善热土上茁壮成长、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