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理想群岛·可持续生活艺术节”预热活动在杭州举行。再过十天,首届“理想群岛·可持续生活艺术节”将在舟山一座小岛上举行。这座小岛,指的哪座?它叫黄龙岛。
事情,还要从2024年1月说起——当时,一封“小岛共建计划”倡议书,从浙江舟山黄龙岛寄出:邀请30个有趣的灵魂,共建一个我们的理想社区,探索一条小岛再生的路径,开展一个新老岛民融合的社会实验。
“小岛共建倡议书”截图
一时间,项目建议书如雪花般,从全国甚至全球不同城市飘洒而来。仅1月份,就收到了60多份建议书,到了3月份,这个数字变成了146份。
一群年轻人试图通过他们的力量,盘活这座民淳俗厚,如“世外桃源”般的古朴离岛。
隶属于舟山市嵊泗县黄龙乡的黄龙岛,下辖4个村,常住人口仅2900余人,其中60%以上是老年人。发展第三产业于黄龙岛而言,活力有限、后劲不足,“其实从人口来说,已经从原来最多的一个乡镇几乎萎缩到底了。”看到90后、00后年轻人,带着建议案和想法上岛考察,黄龙乡党委书记傅立波与乡政府工作人员都很高兴,仿佛已经能从这群年轻人身上,看到未来生机勃勃的小岛。
从一个小小想法,到百余份建议案,再到纸笔写下的计划终于绘于现实。
“理想群岛·可持续生活艺术节”预热活动现场 潮新闻记者 李沐子 摄
在“理想群岛·可持续生活艺术节”预热活动上,记者见到了其中一位主理人钱仕逸,她告诉我们,如今的小岛和此前的小岛相比,早已“焕然一新”,“我们招募的100位生活艺术家,在山海、云帆、村庄和渔民的见证下,将整个小岛布置成了一个巨大的可持续生活体验场。期待你们再次上岛!”
时间回到今年7月,在海岛游最热门的季节,潮新闻记者跟随钱仕逸和其中几位共建人一同上岛,以游客身份体验最原始的黄龙岛生活;以第三方视角,观察共建人与乡党委政府之间如何共谋“小岛共建计划”。
“古朴停滞”,初遇黄龙岛
2024年7月,潮新闻记者跟随钱仕逸一行,从沈家湾码头坐客轮出发,在跟随海浪摇摆一个半小时后,形如连绵起伏山峰的黄龙岛雏形,初次展现在眼前。
黄龙岛位于嵊泗列岛海域,与嵊泗列岛主岛隔海相望。黄龙岛形如一片梧桐叶,岛上岗峦绵延,平地狭小,因多裸岩,岩土澄黄,远望似两条黄龙蟠浮海石,黄龙岛因此得名。
拥有这样独特海岛风貌的黄龙岛,离主岛15分钟船程,“世外桃源”却“遗世独立”。令人不解的是,即便已进入海岛游旺季,每天上岛旅客也仅200人左右,上午上岛、下午离岛,极少人会为这座小岛停留一夜。
岛上闲置的民宿和空无一人的旅游地标,都昭示着黄龙岛曾试图大力发展旅游业,但游客不买账。
“我们有离岛的味道和特色,但同时又受交通不发达、传统渔业产业逐年下滑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制约。”黄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徐宙坦言,曾以渔业为主要经济收益的黄龙岛,从当年1万多人口的富足小岛,到现在却已近乎“触底”。如今,拥有4个渔农村的黄龙岛,户籍人口近9000人,常住人口2900余人,其中以老年人为主。
在几乎没有业态,未落地的现代化民宿,且交通不便的小岛,仅靠离岛这一特色,很难吸引游客。徐宙明白,这是把双刃剑。
黄龙岛部分村落 来源:受访者
其实,乡党委政府为小岛发展操碎了心。2015年,黄龙岛开始了第一季度的保护性开发,“我们对小岛上的房子没有大拆大建,所以村里房子看着比较古旧,但这里有最原始的渔村风貌。”彼时黄龙岛投资千万,改造渔农村外貌,打造景区景点和渔家乐项目,引入精品民宿,完善路网、公交、停车场以及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在“东海石村”的定位下,以全新姿态面向游客。
然而,在枸杞岛和花鸟岛不负众望、成为国内旅游热度最高的海岛目的地之一时,黄龙岛却几乎“黯然”收场。有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舟山市旅游接待总人数为69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6.9亿元,而黄龙岛全年文旅收入仅几百万。
徐宙纳闷于游客为何对黄龙岛不感兴趣,以至于岛上旅游业有基础,却仍成绩不佳。他说,或许因为每个人对美有不同的理解,“有人会因为这里的原始喜欢它,也有人会因此不选择它。”
8月底,雷迪森、大乐之野、过云山居、未迟等精品民宿已经陆续开业。其实,徐宙或在他之前的历任乡长都从未放弃复兴黄龙岛,所以,越挫越勇:“我们一直在想如何能将人,尤其是年轻人吸引来,同时愿意留下来。”
黄龙岛村民 来源:受访者
这到底是座怎样的小岛?
上岛的第一天,记者跟着钱仕逸一行人终于踏上小岛,风裹着大海特有的咸湿,扑面而来,坐上小岛仅有的两辆出租车,向小岛深处开去。很快,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海岛石头房子,开始连片出现在视野里。但一路上,几乎看不到游客和居民。
大钳嘴头 来源:受访者
在小岛的西北角——大钳嘴头,“小岛共建计划”的大本营已初见雏形,在钱仕逸的计划里,小酒吧、咖啡店、书吧、艺术商店等业态,将在10月底陆续在这里开业,“大钳嘴头东面是一望无际的海平线,能看最美日出;夕阳西下,金灿灿的晚霞会撒在西面的峙岙村。”钱仕逸说,听着大海拍打礁石的海浪声,看着离岛特有的自然美,爱上这座岛特别容易。
阳光照射下的黄龙岛村落 来源:受访者
挨着大钳嘴头的峙岙村,和岛上所有村一样都建在小坡上,这里是石头房子保留最多的村子。因建造年代不同,建筑风格也略有不同,八九十年代的外墙是砖纹花样,纯石头外墙建于更早,零零年代上下建造的房子,更趋于现代审美。
在村里穿梭,踩着石板铺设的小路,经过外观各异的石头房子,能遇到生火烧饭的人家,炊烟袅袅;也能在村中小巷,窥见停在海上漂摇的渔船;也会在傍晚,遇见小岛村民摇着蒲扇,或坐或站着聊天。
在泥黄坑村,能感受到最淳朴的小岛民风。在上坡路,20年前来海岛工作的外省阿姨会亲切喊“小姑娘去哪儿我载你”;在田间地头,阿姨会在田里摘一把自己种的青辣椒问“要不要吃”,并邀请你到家里吃饭;在小岛村口的小卖部,帮忙看店的叔叔,希望你能给他拍一张照片,比着六的手势,扬着大大的笑容;在休渔期的码头旁,阿姨叔叔们在为开渔节准备新渔网,一针一线缝着他们最真挚的平安祝福。
小岛很小,生活很简单。挨着泥黄坑村的南港村里,小超市老板姐姐会笑着问,“你们哪里来的”,在知道是泥黄坑村建民宿的年轻人,她笑着说,村里几乎都知道你们要来,可盼着了。村里为数不多的民宿、餐馆、服装店老板,都对未来有年轻人要上岛开店略有耳闻。
黄龙岛村里一隅 来源:受访者
坐车环岛仅需20分钟,在靠近码头的峙岙村转一圈,能看到无人的游客服务中心,海岛风味设计的指路牌,以及藏在小巷深处的海岛特色文化展示厅,却很难碰到游客。小岛静谧、古朴原始的背后,是令人难以忽视的人才流失和老龄化问题。
因此,盘活小岛,势在必行。
一场年轻人的“理想岛”实验
面对现实问题,就在傅立波和徐宙头疼如何将人吸引来黄龙岛之时,有多年链接青年与乡村工作经验的钱仕逸,在朋友的推荐下,于2023年上半年第一次登上这座“沉睡”的小岛。古朴且独特的石景风光,无人打扰的离岛韵味,深深触动了钱仕逸心中的那根弦,“我们想在这里做一场实验,让每一个想探寻人生不同可能性的年轻人,都能在这座乌托邦小岛上,开出梦想之花。”
梦想之花的绽放,离不开所谓的适逢其时。近年来,在海洋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舟山市启动实施了海岛共富行动——“小岛你好”,目标在三年内打造30个具有独特魅力和特色的小岛,成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金名片”。小岛黄龙,同样想成为其中一张响亮的“金名片”。
黄龙岛 来源:受访者
“我们发现乡村很难留住年轻人。”在链接青年和乡村的过程中,钱仕逸观察到,来乡村的青年不得不面对信息不对称,村民关系和孤独感等问题。2023年上半年,钱仕逸团队曾为杭州某乡村做过一次招募,“我们将招募信息发在网上,咨询量非常大,有300余人、团队想要参与。”
很快,钱仕逸将筛选后的青年,成功与该乡村链接。“结果一个月后我们回访,几乎没人落地。”
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想去乡村,但经常没法全身心投入到乡村里。钱仕逸发现,年轻人有想法,但力量微薄,“因为大部分乡村给年轻人的支持方案,主要就是提供房子,其他的配套服务往往落后或没有。”
在钱仕逸看来,青年与乡村的结合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所以这次也是我们第一次深度参与乡村的共建计划,当前小岛真实面临的困境,其实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乡村普遍面临的问题。”钱仕逸寄希望于,借此机会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新解法。“我们希望用各行各业的经验、不同学科的视角、多元跨界的创新力量,探索出可复制的模式,未来能复制到不同的乡村。”
小岛共建人与乡政府多部门工作人员一同开座谈会 潮新闻记者 于瓅 摄
到底如何共建,这对钱仕逸和黄龙乡来说,都是全新的尝试。钱仕逸团队称之为共建社区,在仔细评估完3月份收集的146建议案后,经过项目建议案路演,钱仕逸的运营团队最终选定来自各行各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核心共建人”33位,其他建议案人作为“共建伙伴”以项目制的合作方式参与其中,甚至只要感兴趣的小伙伴,也能作为“观察者”共同见证小岛发展,“类似一个圈层一个圈层彼此紧密包围。”
同时,基于小岛的现实情况,钱仕逸将数字游民的概念融入“小岛共建计划”,欢迎数字游民们上岛长租闲置民房,以此解决乡村留不住年轻人的问题,“我们想让来黄龙岛的年轻人流动起来,不管是来经营业态的,还是来岛上租房子的数字游民。”
离开小岛的西北角,坐车沿环岛公路开10分钟左右,就到南面的泥黄坑村。钱仕逸作为共建人盘下的两栋民宿,正紧锣密鼓施工。未来,数字游民一期社区会以这两栋民宿为中心,向周边延伸。
村民热情,友善和蔼,想在岛上开小酒馆的同济大学本科毕业生梁宇星说,我好像没有理由不爱这里,也没有理由不来这里,“很难拒绝这么美丽淳朴的小岛。”
这是一场“理想岛”实验,也是一场年轻人与乡镇双向奔赴,共创小岛的冒险之旅。
黄龙岛的未来是怎么样的
“我们一直是开放的状态,只要对我们共建计划感兴趣,都可以上岛看看,也随时欢迎新项目落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钱仕逸都会带着一批共建人或对“小岛共建计划”感兴趣的人,上岛考察,顺便确认民宿施工进度。
而每次与设计师和施工项目经理在小岛上碰面,钱仕逸和他们总会为了新出现的问题“争论不休”。7月这次上岛,钱仕逸需要拍板民宿软装等费用的定价,“真的哪儿哪儿都需要钱,还是要紧着花。”
钱仕逸与项目经理沟通 潮新闻记者 李沐子 摄
在钱仕逸的计划里,今年10月底,数字游民社区一期的民宿项目和大钳嘴头的业态,都将陆续开业,迎接上岛的第一批游客。“作为访客(即游客),首先就是可以走街串巷逛店铺,比如咖啡馆、餐厅、小酒吧、书店、艺术空间、艺术商店,以及音乐会客空间,也可以逛渔村最原始的村中心街道。”目前,这些年轻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新业态,都由33位核心共建人负责。
此外,访客上岛肯定关心“可以玩什么”,钱仕逸将“玩”分成三大类:海岛特有的生活体验类,比如跟着渔船出去海钓和捕鱼;其次是年轻人喜欢的各类活动,包括戏剧、电影分享会,甚至艺术节;最后希望每位访客都能为小岛留下什么,可以是一幅画,一张照片或一场小演出,“我们希望将共创理念从一而终贯穿,让每一个访客都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钱仕逸的理想岛构建图 来源:受访者
因此,未来黄龙岛的目标青年群体,将会集中在20~35岁之间,有一定消费能力,且有热情参与到这场“理想岛”实验的挑战中去。
对未来,钱仕逸还不敢想那么多,但这是一场为期20年的试验场,“我们的民宿签了20年租约,只要盘活小岛,这场与理想、梦想的豪赌就赢了。”钱仕逸说。
历时10个多月后,这才推动着接下来的2024年11月1日,首届“理想群岛·可持续生活艺术节”,在黄龙岛上举行——为期三天的艺术节,包括主题分享、艺术演出、市集互动、艺术展览和工作坊,预计将为小岛带来千余游客。
那么这些年轻人在小岛上的实验,在未来又会是怎样?潮新闻做了一本《黄龙岛观察日记》电子手帐,并将和大家一起长期观察跟进,一起见证黄龙岛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