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真保护、活态传承、活化利用 绍兴做深做透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文章

潮新闻 2024-10-17 01:40全网传播量50万
00:00
00:00

吴越 摄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一年来,绍兴牢记总书记嘱托,编制实施《浙东运河(越城段)保护传承利用方案》,深入推进“河城共生”保护传承利用项目,创新开展运河文化年系列活动,持续加强对大运河的活性保护、活态传承、活化利用,不断为古老大运河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全方位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绍兴样板”。

坚持原真保护,守好运河根脉

在全省率先作出规范,厘清运河沿线属地镇街、部门单位责任,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测运河水系上的22座古桥,开展大运河遗产及其他遗产要素专项保护,做好运河沿线白塔寺、来王殿、药王庙、司马温公祠等历史遗存的修缮,实施迎恩门、上大路、阳明故里、书圣故里等运河两岸历史街区“微改精提”,修缮完成运河五云绿岛段等破损河坎,采用生态湿地堤岸、硬质堤岸和生态绿地堤岸等多种型式,对河道进行疏浚清淤、砌坎修复,优化提升河湖堤岸风貌,建成全省首个无人机县域自动巡河系统,打造“鉴水安全、鉴水畅通、鉴水美丽”场景,实现24小时智慧巡河,最大程度保持运河风貌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浙东运河(越城段)被评为浙江省“最美家乡河”,浙东运河国控断面水质近三年稳定达到三类及以上,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吴越 摄

坚持活态传承,留住运河记忆

深入实施运河文化研究工程,组建运河文化专家智库,开展《大运河古城段传统风貌肌理和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梳理》等理论课题研究,推出《运河遗珍》《重华在亭山》等地方文化研究著作,精心打磨“运河乡愁 烟火古城”古城过大年、山阴城隍庙会、陆游文化节等节会名片,开展“运河之夜 星空影院”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创新推出运河“City boat”、运河龙舟赛、运河水上婚礼、运河诗会等特色民俗活动,结合乌篷船制作、漆扇、竹编画等传统技艺,系统开发“博物馆奇妙夜”、链上运河骑行等主题研学体验课程100余套,串联黄酒小镇、迎恩门水街等制定运河主题研学线路30余条,举办大运河文化遗产交流大会、运河文明风雅颂等主题活动,邀请部分世界运河城市共同开启Canal Walk行动,开设越城官方推特号、脸书“I·Yuecheng”定期推送浙东运河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的生动故事,用多国语言向世界讲好浙东文化,传播运河声音。

施淼声 摄

坚持创新利用,讲好运河故事

深化文旅、文创、文博功能区块,以全国一流标准运营管理浙东运河博物馆,高标准建成开放浙东淡水鱼馆,全面推进浙东运河文化园招商运营,集结入驻“运河学院、故宫学院、运河BOX”等一批潮流创意项目,开发建设“1+3+X”水上黄金游线,重点打造东(迪荡—东鉴湖)、西(浙东运河文化园—黄酒小镇)、北(迪荡—高铁北站)3条精品游线,X条“水上黄金游线”,整合沿线古城镇、老街区“山水、路桥、民居、园林”等文化资源,深入实施解放路“唤醒计划”,推进“茶饮、小吃、酒吧”三条特色街区全新开街,加速推进绍兴儿童公园改造提升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激活运河人文与城市经济共生共荣、共享共融的新活力。

千年大运河承载着民心,流向远方。绍兴将不断创新性转化发展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着力加强规划整合、项目谋划、文化赋能,着力提高浙东运河文化辨识度和知名度,持续绘就“河城共生、全域共富”新画卷。

(文章作者系2024年浙江省委党校第二期中青一班学员谢昉、朱瑞、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