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猕猴桃成熟上市的季节。在“中国猕猴桃之乡”——江山,果农们忙着采摘硕果,分拣装箱,线上更是订单不断,电商们忙着打单发货。
“江山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猕猴桃商品化生产基地,江山猕猴桃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江山市农业农村局特色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吴增军介绍,随着我国猕猴桃产业布局持续扩大,以陕西秦岭北麓、河南大别山、四川蒲江等为代表的猕猴桃主产区发展迅猛,优良品种推陈出新、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而江山的猕猴桃产业却因为近年来建设水库、极端天气频发等原因,种植规模、产量均呈下滑趋势。
作为当地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江山猕猴桃如何走出发展困境、破题再出发?
受访者供图
结缘猕猴桃,种出“致富果”
猕猴桃,富含VC、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营养价值丰富,近些年来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上世纪80年代初,江山开始栽种猕猴桃。说起与猕猴桃的结缘,吴增军说这离不开被当地人称为“猕猴桃书记”的杨少峰。因为周村乡地处大山,交通不便,时任周村乡党委书记的杨少峰就思考适合周村山区实际的发展道路。在一次下乡的山路旁,他看到了野生猕猴桃,而当时国外的猕猴桃售价高达1美元1个。“既然野生的都能生长,那就说明这里适合种猕猴桃。”于是,1985年,杨少峰从江西省奉新县引种金丰、魁蜜及早鲜猕猴桃,又从陕西省周至县引种秦美等品种,由此拉开江山猕猴桃人工栽培的历史。
随后,江山开办了全省第一个猕猴桃职业班,培育了一批猕猴桃种值专业户,也培养了一支猕猴桃种植技术人员队伍。猕猴桃成为江山特产经济的重要产业,山区农民重要的收入渠道。
据记载,在2000年,江山种植猕猴桃已达4.4万亩,基地规模和产量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南方各县市之首。
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后因白水坑水库建造、猕猴桃品种不优等问题,全市猴桃种植规模一度下降至几千亩。”吴增军说,直至2008年江山开始试种“徐香”,后发现该品种产量高,口感好,亩产值可达1万元。
可观的经济效益带来了种植面积大幅增长,江山形成了以塘源口乡、张村乡、碗窑乡、上余镇、凤林镇、峡口镇、廿八都镇、长台镇“三乡五镇”为核心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猕猴桃种植面积2.1万亩,但距最高峰期的种植面积还相差甚远。其中,种植品种以徐香为主,约占种植总面积的70%左右。
梅玲玲 摄
“买全国、卖全国”,打造猕猴桃集散中心
“每年猕猴桃季,江山人一半都是老板。”随着猕猴桃的成熟上市,江山人的朋友圈也开始热闹起来。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在江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汪志威看来,这其实是写实,表明了江山猕猴桃产业的亮点在营销。
“我们日常一天要卖出两三万斤,一年大概要卖100万斤左右。”走进位于江山贺村镇的江山冒个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楼发货区,只见一个个猕猴桃整齐地“排排坐”,随着分果机的运转,按照不同的体积等级自动进入不同的筐内。它们的包装不尽相同,有些猕猴桃上面会贴上带有“江山猕猴桃”LOGO的标签,有些则没有粘贴。公司副总余秋冰直言,现在江山本地种植的猕猴桃根本不够卖,他们每年要到陕西、四川等地采购猕猴桃。
像“冒个泡”这样卖猕猴桃的网店、微店数,在江山就有超500家,店数和销售额均在全国领先。为了扶持电商的发展,余秋冰说,快递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当地政府会给予他们运费的补助(奖励),同时还能享受贷款贴息。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猕猴桃销售季,通过微信、抖音等网络社交平台开展猕猴桃销售人员多达5000人。
不止是线上销售,在江山市区环城西路卖猕猴桃的店鳞次栉比,形成“猕猴桃一条街”。
“这个国庆七天,我们一天假都没有放,红心、徐香等品种的猕猴桃,线上线下共销售近3万斤。”店主杨明松在环城西路开了一家江山市明松猕猴桃批发部。他告诉记者,每年上市季节,这条街几乎都在做猕猴桃生意,集中了70多家猕猴桃店铺。
火爆的销售行情催生了冷库、物流等相关产业。“我们的冷库一年大概能带来约50万元的租金收益。”在“冒个泡”发货区对面,是一个1万3千立方米的大型冷库。余秋冰解释道,猕猴桃一般销售期会持续到次年3月底,为了方便储藏,公司建设的这个冷库能容纳800万斤的猕猴桃。除了储放自己的猕猴桃外,冷库还会租赁给附近的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
据了解,去年江山本地猕猴桃年产量约2万吨,销量约10万吨,销售额达10多亿元。江山逐渐从猕猴桃生产地向集散地发展,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受访者供图
稳面提质,延伸产业链
“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这样描绘猕猴桃。但就是这样一种相貌有些粗糙、毛绒绒的水果,却从田间管理到成熟采收,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它们对于种植环境的挑剔程度可比普通水果要高得多。“相比陕西、河南、四川等地,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更高,种植空间也有限。” 江山市特色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雷靖表示,近年来,江山一边从生产地到集散地发展,一边提高猕猴桃的种植质量,进行产品的开发延伸。
塘源口乡是江山市猕猴桃主产区,全乡种植猕猴桃超1万亩。“今年受极端天气影响,我们基地配备了喷滴灌设备等设施,加上实行精细化管理,猕猴桃产量下降不多,但周边散户他们出现减产。”浙江江山彬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塘源口乡种植猕猴桃连片面积最大的一家基地。300亩连片的猕猴桃林,如今还剩少许果实挂在枝头,供游客采摘。基地负责人沈少峰说,他在宁波还经营水果批发销售,多年来积累了不少客户。“除了自家基地里种植的猕猴桃,还会收购周边农户的猕猴桃,今年销售大概会达到150万斤。”
在江山,像沈少峰这样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猕猴桃生产和销售企业近50家,猕猴桃种植户2500多户。其中,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35户,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78户。雷靖说,近年来,当地积极推广猕猴桃种植新技术、开展猕猴桃标准示范地建设、品种改造提升等举措,进一步提升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江山猕猴桃连年获评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金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浙江农业名牌产品、浙江省森林食品和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等称号。
在沈少峰的猕猴桃林里,有140亩种植的是“翠香”品种。“‘翠香’一般8月初就能成熟上市,比‘徐香’早,此时也是水果空档期比较大的时候,它的价格也容易走高。”沈少峰在种植过程中发现,受气候等原因,“翠香”在江山种植要比在陕西上市早。“我们推出相关政策,鼓励农户改种‘翠香’。”塘源口乡乡长黄维说,“翠香”和“徐香”在种植方法上相差不大,但通过巧打“时间差”,能填补市场空白,让农户提高种植效益。
如今在江山,种植品种不止有徐香、翠香,还有红阳早鲜、金艳、金桃、黄金果、翠玉、毛花猕猴桃等品种。
改变的不仅只有种植品种。过去,江山猕猴桃以卖鲜果为主,附加值不高。现在,把猴桃进行精深加工,研究开发出了猕猴桃冻千片、猕猴桃果汁、猕猴桃酒等各类衍生产品。同时,猕猴桃还与旅游、健康,文化等产业相结合。随着猕猴桃采摘节、文化节的举办,猕猴桃从“卖产品”向“卖文化”、“卖健康”延伸。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