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能技术研究院有这么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三高”人才队伍,他们奋战在电厂一线,履行对电厂机组与设备的技术监督职能,为浙能集团所属发电企业和重大基建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机组DCS改造的“操刀手”
国庆小长假,当大多数人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时,控制技术所“攻坚克难,改造先锋”党员突击队的专业技术人员们,分别在长兴发电公司、凤台发电公司和兰溪发电公司,开展DCS改造项目和科技项目中,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展现了研究院控制技术所团队的敬业精神与专业素养。
国庆七个日夜里,他们身影穿梭于各电厂之间,用智慧和汗水书写技术创新的篇章。目前,凤台3号机组精处理系统已完成改造调试,其余系统调试仍在进行中,长兴3号机组DCS改造有序推进。同时,兰溪电厂的科技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们与电厂工作人员密切沟通,仔细分析机组工况,合理提出控制优化策略,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机组设备试验的“守夜人”
星晖初现,他们已深入现场;晨曦落幕,他们才结束繁忙的工作。由于电气试验的特殊性,电气技术所技术人员的工作通常安排在凌晨进行,这意味着他们在每次并网前调试都是通宵鏖战。
电气技术所的赵力航、赵慧勉和技术监督中心李晨阳,在凌晨1:30接到乐清发电公司通知进入生产区,面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他们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精心调试每一个参数,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展现了高度的专业素养与责任心。直至早上6:30顺利完成并网前所有电气试验项目,为机组启动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倒计时30秒、20秒、10秒、9、8、7……0”,凌晨2:27分,随着汽机技术所顾伟飞坚定的倒计时的声音结束,六横电厂1号机通流改造后甩负荷试验顺利进行,最高转速定在每分钟3115.8转。试验成功后,他和助手祝相云没睡几个小时,10点多又赶往工程师站,校对甩负荷试验每一步动作过程,并和基建数据进行比较,寻找试验中可以改进提高的地方。
顾伟飞常说“无论什么工作只有做到未雨绸缪,严格落实,才能守住一方天地。”他深知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他要肩负起身上的安全生产担子,在能源稳定保供的火热实践中挺膺担当。
技术服务一线的“急先锋”
每一次电厂机组停机对于技术研究院“防磨防爆党员突击队”来说,是消除设备隐患的最佳时机,逢停必钻、逢停必查,争分夺秒、排除隐患,是他们秉持的工作态度。
清晨,锅炉技术所郎宁、胡红伟、丁六锋、黄勇超等技术人员一早就奔赴台州电厂开展10号炉动力场试验。经过三天奋战,顺利完成了一、二次风速测量及风量标定,炉内主燃烧器喷口风速测量,二次风门及燃尽风层风门特性试验等工作,并协同电厂及时将检查发现的问题予以解决,确保点火后正常运行。
材料技术所赵炜炜、汪博、彭忠岳在接到对兰溪电厂4号锅炉开展防磨防爆检查的任务后,用三天时间高效完成锅炉尾部烟道、水平烟道的过热器、再热器和省煤器受热面的检查,以及炉膛水冷壁管检查,发现3只声波吹灰器破损并吹损管子,多只吹灰器吹损水冷壁管。检查过程中,突击队队员们需要在密闭狭小、昏暗的空间中,克服高处作业和灰尘弥漫等工作环境,穿行在狭窄管排之间,或匍匐,或弯腰,或屈膝,不断用手摸查,将数据进行汇总后,再分组进行复查,切实提高防磨防爆检查准确性。
饭点顾不上吃饭,甚至一整天不喝水也是常有的事。“能源保供的关键时期,我们咬着牙也要把活干好!”质朴的话语,是他们用心护航能源保供的誓言。
技术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始终秉持着优良的作风,发扬不懈的奋斗精神,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协同电厂守护每一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在浙能集团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技术研究院将作为坚实的后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保障能源安全贡献着汗水、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