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区域治理,构建“警网”一体新模式。今年以来,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百官”基层治理新格局,百官街道率先在重华工作区、文化社区、南丰社区、路东村等不同类型的大村社大单元,积极推动“警务主防”与“网格综治主防”相融共生,初步形成了街道“党建引领、人民主体,警网一体、村级主防”新格局,展现基层治理“百官枫景”。
百官街道作为上虞主城区,常住人口达18.8万,流动人口3.9万,商户过万,治安管理面临较大压力。警网共同体的建设将民警“懂法、懂策、懂群众”的专业优势和网格员“熟人、熟地、熟情况”的群众工作优势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警务人员和网格员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中的综合效应。截至目前,百官街道在现有网格力量“1+3+N”体系架构上,充实了网格警长、网格警员入村社网格,对辖区内255个网格,1832个微网格的队伍力量配齐配强,形成“一网格一网格警长(员)”配置。
比学赶超,争做治理创新先行者
百官街道“警网共同体”重华工作区作为衔接街道与村社警网共同体的纽带,是街道“警网共同体”工作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工作区下辖金渔湾、文化、半山等3个社区,拥有常住人口2万余人、流动人口500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以开放式老旧小区为主体的片区。工作中,重华工作区通过深化党建网和治理网“双网融合”模式,把“警务主防”延伸到治理末梢,探索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党建+联勤”基层治理新模式,践行信息联享、警务联勤、部门联动、多方联合、矛盾联调、活动联办“六联工作法”,切实把党的工作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梢,实现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整体跃升,为联动区3个社区难以解决的纠纷寻求新思路和新方法。
家住金鱼湾的万先生与妻子因感情不和决定离婚,但在女儿的抚养权和抚养费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社区多次调解未果后,由重华工作区牵头,通过联勤会议共同商议,利用“警网融合”模式的优势,对双方当事人开展多元调解,最终达成一致,握手言和。“我们片区的‘微型矛调中心’为居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万先生感慨地说。
重华工作区整合了百官派出所、百官法庭、百官司法所、百官行政执法中队、百官市场监管分局、街道背包调解团,以及应急救援、教育体育等多个部门的基层站所,并引入了老姚工作室、“点亮一盏灯”、四驱救援队、重华邻里警队等辖区社会组织力量,将巡特警、交警、派出所三警融合,重华警务站常态化值守,做到警情快速派单、处置,一站式解决基层社区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截至目前,重华工作区辖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了29%,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到97.8%。
采用“警格+网格”融合联动模式,推动网格警力“两进”。重华工作区每个网格在现有网格力量“1+3+N”体系架构上,充实了网格警长、网格警员入社区网格,推进网格警长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网格警员担任责任网格党组织兼职委员或联络员。为了加强网格警长(员)与网格员之间的信息双向互通,建立了日沟通、周研判、月例会的工作机制,围绕警情、访情、社情、舆情展开会商研判,提升网格运行质效。在“微网格+网格+警务”的共同协作下,群众矛盾纠纷现场平息率达到90%以上。
多方引领,赋能社区治理硬支撑
“这些东西全都堆在公共区域,搞得我们走路都不方便。”日前百官街道文化社区发生了一起居民纠纷。其中一户居民在公共区域摆放了一些私人物品,严重影响了另一户居民的日常出行。民警多次劝说,但双方依旧互不相让。
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居户所在网格警长郑建彪,会同网格警员王峰迪、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的退休党员李先生,迅速赶到现场进行调解,并提出了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在他们的引导下,两家居民逐渐放下心中的怨气,开始冷静思考。最终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文化社区是一个具有“老城区、老小区、老龄化”特征的开放式老旧社区。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警网”一体建设成为重要抓手。文化社区为了增强治安防控能力,提高社区治理效率,强化服务群众水平,建立了联合指挥中心,实现警员和网格员互设岗位与人员融合,创建了统一信息平台,定期交流信息,并设立联合巡查机制,矛盾联合调解。同时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号召包括退任干部,以及红十字会、司法所、妇女联络会以及交警联络站工作人员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效化解矛盾和风险。
在推进警网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文化社区按社会化、专业化、人本化理念培育志愿团体,鼓励先锋老党员、共享老奶奶、老兵调解员、手艺老匠人、文化老艺人参与社区治理,并通过圆桌议事会、网格议事日、包联领导接访日、民生议事堂专题协商、党员建言日、老兵调解日等“六大载体”,将矛盾化解在社区内部。
警网融合,共筑城乡治理共同体
城乡结合部一直以来都是街道基层治理的重点与难点,面临着人口结构复杂、流动性大等治理挑战。为了建强村级主防最小作战单元,筑牢人民治安防线,路东村积极推进“警网共同体”建设,尤其在新居民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路东村现有户数557户,总人口1628人,出租房340户,新居民人口850人,新居民户数、人口数均超过一半。针对村内新居民人多管理难度大,且出租房屋比较分散,路东村充分发挥“警网共同体”作用,工作中所属网格及时收集并报送新居民和出租房的增减情况,还协助网格警员进行日常管理。这种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了由“后防”向“前防”的转变,确保了新居民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准确性,为村居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自“警网”融合以来,路东村的新居民居住证办理效率提高了30%,解决租房等相关纠纷的速度提升了40%。
新居民小李刚搬至路东村时,因语言不通、环境不熟,面临诸多生活困难,在网格员、网格警长(员)帮助下,通过村新居民服务管理站,小李不仅顺利完成了居住证的办理,还在社区警察的协助下,解决了租房合同中的纠纷问题。“警网共同体”工作以来,通过组织多元文化活动,帮助小李和其他新居民快速融入当地文化,促进了不同背景居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警网共同体”作用下,路东村在平安建设考核、平安“三率”、网格指数考核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和提升。“警网共同体”的建设成功让一线有生力量真正“聚起来”,为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提供了更有力支撑。
“警网”一体,共筑平安。接下来,百官街道将继续深化“警网共同体”建设,变“专防”为“群防”,由“后防”转“前防”,改“考防”为“评防”,全力构建“党建引领、人民主体,警网一体、村级主防”的治安防控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