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暨“精神再提振 改革再深化”大讨论专题报告会现场 图自萧山发布
这是萧山人永远不会忘却的记忆——
数百年前,萧山东部沿钱塘江一带,盐碱滩涂、人迹罕至,潮水来袭时,所经之处每每造成洪涝灾害。上世纪60年代,萧山人“向潮水夺地,向海涂要粮”,历经三十多次大规模围垦,至2007年底,萧山围垦总面积达到54.61万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誉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
这是萧山的底色。
10月14日,萧山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暨“精神再提振 改革再深化”大讨论专题报告会。现场,在围垦工作16年之久的萧山区政协主席叶建宏进行宣讲,这场高规格的报告会,只有一个主题:赓续围垦精神,实干再创辉煌。“围垦精神”“萧山精神”成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萧山最生动的注脚。
(一)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
为什么要围垦?
报告会现场,主讲人、萧山区政协主席叶建宏首先就将这个问题抛了出来。“钱塘江是个喇叭形的出海口,在天文潮汐引力作用下,潮水冲来,江道变窄,快速上涨的大量潮水急剧涌高,水中暗潮翻滚涌动。而下游河床都属于粉砂土质,容易被冲刷搬动,江道受洪潮流向变化影响,两岸涨坍无常。”在萧山围垦指挥部工作了16年的叶建宏介绍,每当风、雨、潮“三碰头”,坍江毁堤频发,房子、道路都被冲毁,钱塘江两岸百姓过着胆战心惊、颠沛流离的日子。
怎么办?萧山人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筑堤御潮、治江围涂,开启了波澜壮阔的萧山围垦。
“大规模的围垦从1965年底开始,到2007年结束,历经42年,共组织33期治江围涂大会战。”叶建宏介绍,其间遇到的困难之大、问题之多,难以想象。
比如,“围”的困难。围不围?怎么围?需要科学决策、果断决策。钱塘江江道不稳,会使围涂机遇瞬间消失,错过低潮位时期,后续施工难度将成倍增加。当时没有先进的测绘、水利、施工等技术经验,也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工具,要准确测量评估地形、水文条件,测算出可围面积、所需土石方、人工数,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难度可想而知。
再比如,“垦”的困难。新围起来的土地,盐碱化严重,不适合耕种。萧山人在围垦实践中,对土地的了解认知做到了极致,通过引入淡水冲洗盐碱地,水稻、棉麻、大豆轮作等方式,降低土壤盐碱度,提升土壤肥力,实现了当年围垦、第二年就能种植收获。
而在围垦中形成的“围垦精神”,更是孕育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
在萧山瓜沥生活过的作家李杭育,对此深有体会。1983年,他以瓜沥围垦为原型创作的小说《沙灶遗风》,成为写入当代文学史的“寻根文学”代表作。文中这样描述:“褚县的西北角,葛川江入海口喇叭湾南岸,有一处稀奇古怪的地名:沙灶。移民们在海潮袭扰下蚕食般地开垦土地,在这片只长着茅草的盐花花的沙滩上,开掘出几百里的大小河道,修复了海水冲毁的大堤,年复一年地耕耘、种植、收获,靠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本领生存下来,繁衍下去。”
后来,李杭育在接受采访时说:“萧山的农民,我看是全中国最辛苦的。为什么这么说?我插队的瓜沥土壤很差,是围垦的盐碱地。就是这种土,萧山人一个人才只有三分地,你不靠勤劳怎么过得下去?”
事实证明,围垦是完全正确的决定。“依靠持续的大规模围垦,萧山共围得土地50余万亩,垦区耕地面积约占萧山耕地总面积的30%,有效缓解了萧山人多地少的矛盾。同时通过土壤改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垦区成为了大粮仓。”叶建宏说。
(二)萧山人创造了萧山
有人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但萧山人创造了萧山。”
作为世界两大围垦之一,荷兰经历数百年的围海造田,“围”出了近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其国土面积的15%。于是,荷兰人就有了这样一句谚语:上帝创造了世界,但荷兰人创造了荷兰。
与设备先进、机械化作业的荷兰相比,萧山显得更为不易。在萧山区青年宣讲员代表汪馨怡看来,这无异于现实版的“愚公移山”。“三十余次大规模围垦中,最打动我的是一次次失败后重新站起来的萧山围垦人。”汪馨怡说,这种屡败屡战、敢于跳出舒适圈的精神,让萧山最终走向奔竞大道。
的确如此。从一片滩涂到“四千”“四抢”“四敢”创业精神起源地,再到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主阵地。这片围垦的变化,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围涂造田而来的城市。
因为萧山人不光敢于失败,更敢于胜利。
今天的围垦,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区位能级优势没有变,重大战略叠加集聚的先发优势没有变。“围垦土地为萧山改革开放40多年来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叶建宏介绍,萧山围垦拉大了城市框架,如今江南科技城、钱江世纪城、杭州大会展中心都在围垦地区,为杭州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提供了空间。
而发展空间正是战略能级的支撑。沿着曾经的围垦区域,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产业发展战略纵深推进,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世纪城等重大产业平台随之分布,让产业与城市相互赋能、相互融合。
今天的围垦,民营经济独树一帜的本底优势没有变,萧山精神引领感召的内生优势没有变。10月12日,全国工商联在甘肃兰州发布“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10家萧山民营企业入围该榜单,数量再度位居浙江、杭州首位。
细看榜单不难发现,这些企业与围垦有着很深的渊源。比如,位列中国民企500强第5名的荣盛控股集团,就起步于萧山围垦的益农镇,时至今日,荣盛的总部大楼与生产基地依旧扎根益农。再比如,从宁围街道走向全球的万向、传化两大企业,同样诞生于围垦,从田野走向世界,从弄潮者成为领潮者。
这“四个没有变”,是萧山发展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三)新围垦、新改革、新奇迹
今天的萧山,正在崛起一片“新围垦”。
在萧山区委十六届六次全会上,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孙旭东指出,要传承发扬战天斗地的围垦精神,讲好老一辈“四千”“四抢”“四敢”的创业故事,全面提振敢闯敢拼、敢为天下先的精气神。
何为新时代的“新围垦”?萧山的答案,是以改革闯关突围,用实干再创辉煌。
在萧山围垦源起地——益农,今年以来,一场“围垦精神大讨论”持续开展。以“什么是围垦精神、我们该怎样弘扬围垦精神”为主题,益农上下重温那个“大围涂”的“火热年代”。“如果说围垦时代是向滩涂要粮,那么当下的益农正与时代大潮抢时间,垦出新未来。”益农镇党委书记洪波介绍,益农以“围垦精神”为引领,争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弄潮儿,通过成立行业协会、大学生创业联盟、低效用地再开发、村社环境卫生长效管护等多项创新举措,为破解企业梯队不强、产业发展受限、产城融合不深等多项难题,积极探路、先行先试。
在瓜沥,围绕萧山“三大改革”任务,这座强镇在开发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制造业项目内生裂变、国企园区(厂房)投建运营一体化等改革上发力。“我们做好存量企业提质、招商引资、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抢抓后亚运、融临空、促共富的窗口机遇,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争当破难探路先锋,向全省乃至全国输出更多改革经验。”瓜沥镇党委书记姚鉴说。
在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在南阳街道,曾经的滩涂地,现如今已成功举办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杭州大会展中心扬起风帆,一座世界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在崛起,提升新的产业能级。
在钱江世纪城、盈丰街道,曾经的围垦上描绘出的,是杭州城市新的天际线。就在一个月前,钱江世纪城首次参评就入围2024中国商务区综合竞争力20强,聚焦“打造一流中央商务区和一流赛会核心区”的双一流战略目标,世纪盈丰的能级还在不断攀升。
……
凡此种种,都见证着萧山围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正如叶建宏所说:“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扬新时代围垦精神,开启新时代萧山的‘新围垦’。”
萧山再一次坚定地选择出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