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场监管 ”微信公众号
近日,有网友反映重粮集团酉阳县粮食有限责任公司一粮库将过期应急大米更换包装,重新打码新日期后,销往当地一些乡村学校。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日通报,初步查明,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该公司通过自行腾装、委托分装的方式,将公司粮库的动态轮换米替代自主品牌的大米对外销售16221袋、116467.5公斤,其中向酉阳县龙潭、龚滩等部分学校销售1215袋、23119.5公斤,向社会销售15006袋、93348公斤,存在虚假标注保质期等违法行为。
目前,重庆粮食集团已免去酉阳县粮食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段某某的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和总经理职务,对其作调离和降级处理。
这一调查结果并不意外。举报人反映问题的时候,已经离开粮食公司了,因为之前还在公司上班,“不敢举报,怕被打击报复。今年辞职后,便向县市场监管局反映该问题”。举报人提交的材料可谓详实,不仅展示了涉事大米的品牌信息,而且写明了每一批“问题大米”的流向,其中包括当地多所小学。但是,之前酉阳当地有关部门对他的举报不予立案,则很容易使人产生疑问:到底是“证据不足”,还是“动力不足”,抑或另有隐情?舆论期待当地能够结合此次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通报,以此为契机,查出更多隐藏的问题,比如该企业是如何成为学校食材供应商的?究竟有没有因为这些过期大米造成相关后果?还有没有类似情况未被发现?一纸通报并不是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过期大米很多销往的是乡村学校。自古以来,食品安全都是人们高度重视的事情,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孩子更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多一些呵护,所以学生的饮食安全,向来是重中之重。销往本就资源匮乏的乡村小学的4万多斤过期大米更是在触碰国民雷区,不仅违反了相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更是对道德底线的严重践踏。过期的大米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如黄曲霉毒素等,长期食用这样的食品可能会导致中毒、肝脏损伤。所以不少人用丧心病狂来形容这次事件。这不仅仅是粮食的变质,更是良心的腐败。
事件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乡村教育与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让乡村学校的餐食安全得到保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是社会各界人需要共同努力的问题,孩子们的饮食安全应当被视为更高一级的立法问题,乡村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应该获得更多的关注。当地政府作为食品安全的“守门人”,其角色至关重要,加强源头治理,严格市场准入,加大执法力度,以保障食品安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