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黄金海岸”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点,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海洋资源丰富、港口岸线得天独厚,被称为“海上门户,活水码头”。同时,普陀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国家战略的承载地、核心区。
近年来,普陀锚定现代海洋产业新高地发展定位,向海图强,深耕蓝色海洋,加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临港先进制造、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和健康食品、海事服务、清洁能源、海洋文旅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2023年,海洋经济总值占GDP比重达68.1%,走在全省前列。
临港先进制造:引领船舶工业迈向高端
普陀年造船能力350万载重吨,年修船能力8000万载重吨,造船能力约占全国5%,修船总量占全省50%、全国25%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绿色修船基地。
船舶工业的高度发达得益于临港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的打造。普陀现有船舶修造企业30家,其中中远海运重工、鑫亚船厂、龙山船厂等3家列入全球十大修船厂。目前,万邦重工、中远海运重工已被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授予全国仅有的2家“绿色修船示范企业”称号。
近年来,全省首艘LNG船舶、大型冰极LNG运输船舶、全球最大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等修理业务相继落户普陀,普陀临港先进制造产业引领船舶工业迈向高端、绿色市场。
2023年上半年,普陀区深化高端船舶修造与海工装备产业核心区建设,获省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财政专项激励和市级专项金融政策支持,船舶修理与制造产值分别达63.2亿元、23.7亿元,分别增长33.6%和50.2%;同年,金钵盂临港产业园、中远重工船坞等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7.3亿元,增长131.9%,创近五年新高。2024年上半年,制造业完成投资8.4亿元,增长29.8%。
现代海洋渔业:持续拉长“一条鱼”产业链
渔业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普陀的重要产业。目前普陀已成功创建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入选“全国首批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围绕渔业产业文章,普陀出台海上养殖产业规划,建成白沙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创全省赴阿曼渔场作业先河,持续拉长“一条鱼”产业链。
近年来,普陀渔业产业省级海洋牧场竣工,国家级海洋牧场主体工程建成;老埠头大黄鱼养殖基地“浑水大黄鱼”效益喜人,年销售额达700万元,投资2亿元的千亩渔旅融合式围栏大黄鱼野化养殖项目签约落地。
舟山国际水产城是全国最大的原产地鱼类批发市场。2023年,舟山国际水产城实现水产品交易100.09万吨,交易额达200.08亿元。其中,梭子蟹年交易量22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5%;带鱼年交易量10万吨,约占全国带鱼产量的10%。
海洋生物和健康食品:聚力海洋经济新领域 开拓产业新优势
随着渔业产业、海洋生物等产业领域取得长足发展,普陀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积淀,进军预制菜、高端蛋白等新领域,推动水产加工产业迈向新台阶。如今,普陀水产加工产值实现了8.2%的显著增长,为海洋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大健康产业在普陀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希诺赛·长寿医学中心、罕见病药物生产园区等引领性项目成功签约,集聚大健康企业138家。国际健康产业中心获评省级孵化器,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持。
普陀在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不仅拓展了海洋经济的新领域,更为产业发展开拓了新优势。未来,普陀将继续在海洋生物和健康食品领域深耕细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实现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更加完善,区域产能提档升级。
海事服务:引进头部企业 加注发展动能
普陀是全球海事服务产业的重要基地。早在2021年,普陀就聚焦国际海事服务提能升级,率先针对航运业人才,出台全国首个相关政策,专注于国际航线高端航运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配套购房补贴、安家补贴、子女教育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不仅填补了行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空白,更为舟山打造全球一流的航运人才聚集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事服务不断向前,普陀又引进中船节能、合创重工等国际海事领域头部企业。据了解,2023年,普陀区实现海事服务总产出190亿元,占舟山市40%;保税燃料油加注量310万吨、结算量800万吨,分别占全国15%和42%,油品储备能力超400万吨,助推舟山跻身全球第四大加油港。
目前,普陀正全力打造普陀海事综合服务产业园。该园区位于舟山朱家尖岛西岙区域,面朝20万吨级通航能力的福利门水道,距离虾峙门外锚地、条帚门锚地、马峙锚地仅需一小时船程,成为开展锚地综合海事服务的理想选址。
清洁能源:逐步完善海岛特色多元新型能源结构
近年来,普陀区积极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聚焦能源强区发展目标,立足海洋、港口等资源优势,深入推进“风光普陀”“海上氢岛”“LNG登陆中心”等行动计划,初步构建起风、光、潮、氢、油、气等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体系,累计建成风电、光伏装机容量36.3万千瓦。全国首个潮流能试验项目通过验收,普陀2号海上风电场项目加快推进;氢能、甲醇等新型能源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
位于六横岛东南侧海域场区的普陀2号海上风电场项目是舟山市唯一新增列入全省新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建成后,项目可开发风电规模约40万千瓦,年产‘绿电’12亿度,将成为能源强区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普陀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土地资源不足与清洁能源充分利用之间的矛盾,普陀巧用“渔光互补”新型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结合传统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实现经济效益和能源利用兼顾发展,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发电模式。
据悉,位于普陀区登步岛北侧的登步岛光伏项目,建设在24个鱼塘之上,采用22.5米的大跨度支架,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76兆瓦,平均每年可提供约7900万千瓦时清洁电力,可节约标煤2.3万吨。
聚焦区域能源结构特点,普陀紧紧围绕“可再生能源发电、绿氢制备、储运加注及外销、氢能装备、氢能应用”的产业链,打造“海上氢岛”,走“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联合制氢”技术路线,构建以氢能为核心的清洁能源制造、储存、应用的全周期体系。
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需要合理布局多元的新型能源结构。锚定全区低碳能源开发利用,普陀面向高端、前沿低碳能源市场,领跑以甲醇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发展新赛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能量。2023年10月18日,鑫亚船舶与马士基集团隆重签约全球首艘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改装项目,标志普陀正式进军全球甲醇船舶改造市场。
海洋文旅:聚焦海岛乡村 集聚新业态
“多少人向往的松弛感,可以在普陀找到答案。”今年夏天,#普陀海岛独有的松弛感#话题热议,冲上社交平台热榜。
游客良好的旅行体验背后,是普陀长期打造的海洋文旅业态。其中,普陀海岛乡村的青年创客,成为赋能文旅新业态的重要力量。
2022年以来,普陀区依托区内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普陀湾众创码头的辐射带动效应,把创新创业的阵地、政策、资源、服务向乡村和海岛延伸,创新打造“没有围墙的海岛创业园”。
截至目前,普陀已建立了展茅、东极、白沙、六横、蚂蚁5个各具特色的乡创基地,集聚培育新业态210余家,培育乡创客1000余名,有效带动1320余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让青春的活力点亮海岛未来。
(图片由舟山市普陀区发展和改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