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是广大患者朴素的心愿。近两年来,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厘清功能定位,着眼机制建设,强化软硬件配套,坚持医疗发展和公共卫生服务两条腿走路,释放出强劲的内生动力,就医吸引力显著提高。
搭建良好平台,让医生有可为
“患者不动专家动”,让东关街道的王大妈在家门口挂上了省城三甲医院的“专家号”。而本身就是医生家属的张先生则选择在本院医生处做胃肠镜筛查。他说:“这里的医生已经有几百例胃肠镜筛查经验,完全可以放心。”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归根结底是人们对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不放心。服务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在于硬件设施的配套。去年以来,中心投资410余万元建设胃肠镜中心,投入50多万元开设口腔种植室,弥补了由健康检查向早癌等疾病筛查的短板,也满足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标志着中心综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服务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心立足长远,持续加强科室和人才梯队建设,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培养人才。从现场观摩、手把手教学到独立完成手术,在上级医院业务专家的帮扶下,种植牙技术、早期消化道肿瘤的筛查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获得长足进步。
“这些医生在省、市三甲医院进修后,往往将他们的导师也‘游说’过来,定期来中心坐诊、指导、查房、手术等,变‘输血’为‘造血’,让基层医疗服务后劲更强、成色更足。”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刚说,“我们还努力搭建让基层医生成长成才的平台,如拓展项目、延伸服务、做强科室等,让基层医生成为医生,让基层医生在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可为、有作为、有成就感。”
“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发展,这是我们近年在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们围绕早癌筛查等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简化就医流程,着力打造符合当下群众需求、政府期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目标明确、思想统一、培养机制清晰,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王刚表示,按照发展一个科室成熟一个科室的思路,中心将加快口腔科、胃肠镜中心、小肛肠科、综合体检等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优势明显的特色专科基层样板。下半年重点在发展五官科、妇科、外科上下功夫,引进宫腔镜手术、白内障手术等,不断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为全面打造“青春之城”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开启精准诊疗,守护胃肠健康
胃肠道肿瘤早期几乎无明显症状,且容易和其他症状混淆,一旦发现,往往已经失去了治疗机会。
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胃肠镜中心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冯新标介绍:“预防胃肠道肿瘤,早期内镜筛查是关键。胃肠镜可以精准发现病变部位,直接处理或取组织进行病理分析。”
去年11月,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虞西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中首个成立胃肠镜中心,开展胃肠镜检查。胃肠镜中心集胃镜、肠镜检查、治疗于一体,设有电子胃镜检查室、洗消室、日间病房等功能区块,采用国际先进的电子胃肠镜诊疗技术,配备了高清电子胃镜和结肠镜系统、智能化的麻醉和诊疗等先进设备,为早期发现、确诊胃肠疾病提供有力支持,满足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家住东关街道的患者屠某突发腹泻,后出现血便数次,经胃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巨大多发息肉。屠某当下决定就近在东关做肠息肉摘除术。医生为之行肠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整个过程非常顺利,病变完整切除,其中最大一颗是2.5cm的宽蒂腺瘤样息肉。
术后屠某无呕血、黑便,情况良好。之后被转到日间病房。他笑着说:“只睡了一觉,就把肠子的‘定时炸弹’给拆除了!家门口就能享受区级医院同样的治疗,真是太方便了!”
作为绍兴市人民医院的帮扶医院,目前,市人民医院定期派内镜中心专家来中心下沉坐诊、指导手术,中心也安排医生在市人民医院系统培训和学习,组建起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胃肠镜中心医护团队。
随着胃肠镜中心名声渐响,不少东关及周边的患者慕名前来。冯新标医师介绍:“有时候要加班加点工作10多个小时,一天要做20来个胃肠镜检查。以前发现胃肠道疾病如早期胃癌等,患者都要到上级医院去治疗,现在我们这里就能解决,为患者带来极大方便。”截至目前,已完成1000余人次胃肠镜筛查,其中后期治疗330余人次,发现浸润期肿瘤7人、食管肿瘤1人,发现早期胃癌6人,均做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冯医师介绍,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治疗,90%的消化道癌症能达到5年生存期。建议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一定要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同时建议40岁以上的无症状人群完善一次胃肠镜检查。
链接:胃肠镜可观察部位包括咽部、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直肠,是最重要、最直接有效的检查手段。目前无痛胃肠镜检查技术已经很成熟,不仅可以发现普通的炎症、溃疡、息肉及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对于早期癌的黏膜细微变化,也有很强的甄别能力。随着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推广,这项检查技术不仅没有人们想象的可怕,还是诊断消化道疾病温柔的“守护神”,因此也被奉为消化道肿瘤的“侦查眼”。
推出牙齿种植,助你吃嘛嘛香
牙齿缺失常常是许多人难以言说的痛,它不仅影响外观美感,更对日常饮食、发音乃至心理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甚至会引发全身性疾病。
今年8月,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在绍兴市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首个推出种植牙项目,助患者吃嘛嘛香,为患者重拾自信笑容。
3年前,家住东关街道的老黄掉了一颗牙齿。一向节俭的他选择安装了相对便宜的活动假牙。没过多长时间,不但这颗假牙,就连旁边几颗好牙竟然也松动起来。老黄不由叹气:“好吃的咬不动,饭菜还要卡牙缝,吃饭就像是在遭罪。”
前不久,听说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了种植牙项目,老黄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来咨询。口腔科医生邵伟江告诉他,可以选择种植牙来解决“吃饭”问题,通过高新技术“种”出来的牙齿,模拟真牙的结构、受力、作用原理,具备真牙外观和功能,这是活动假牙很难做到的。种植牙齿后,效果出乎老黄的预料:“种植牙和真牙一样好用,吃东西再也不用担心了。”
针对每位患者的需求与情况不同,中心积极探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全区卫生系统首个引进口腔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选派科室骨干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修种植牙新技术,目前有口腔科医生3人,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种植方案。聘请第一医院口腔专家、博士生导师每月来中心指导、种植。
中心紧跟国际口腔医学发展步伐,科学规范建设口腔种植室,引进并采用包括口腔全景CT在内的先进种植牙设备以及高品质的种植材料。先进技术、一流设备加上高品质材料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种植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还极大地提升了手术的微创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口腔科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优质、个性化的服务。从术前的全面检查与评估,到术中的精细操作,再到术后的精心护理与跟踪随访,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种植手术的安全与成功,帮助患者开启美好生活。
链接:口腔种植,又称人工种植牙,是将纯钛金属制成类似牙根的圆柱体,以外科小手术的方式植入缺牙区的牙槽骨内,再在上方制作烤瓷或全瓷牙冠,从而恢复缺失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目前牙齿缺失修复的方法有3种:活动假牙、烤瓷牙和种植牙。活动假牙很难达到真牙的咀嚼效率,且易腐蚀邻牙或造成牙齿松动。烤瓷牙也叫固定假牙,最大缺点是对真牙伤害太大。而种植牙具有稳固、美观、不损伤邻近牙齿以及手术创伤轻微等优点,被誉为继乳牙、恒牙之后“人类的第三副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