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这个假期,武义这个隐世古村又火了

    潮新闻 共享联盟·武义 施慧丹 徐旭波2024-10-08 08:43全网传播量615
    00:00
    00:00


    时代,有记忆吗?

    历史建筑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在某一时期完成它的使命后,功成身退,隐匿世间。

    数百年后的今天,五湖四海的游人们又开始凝视它,仰望它,赞美它。

    山下鲍,一个藏于武义深山的古村落,百余年里,一幢幢古建似默默等待的老者,等待有人前来,倾听它的故事。而今,它已如愿以偿。

    在历史的台阶上看飞鸟

    山下鲍村位于武义县南部大溪口乡,是一座未经雕琢的古村落,这里奇迹般地保留了几近消失的中国传统农村聚居全貌。

    现存各种历史建筑31处,其中清代28处,民国3处,以民居为主,兼有祠堂、桥梁、庙宇、店铺、读书楼、墓、古井等,并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至民国时生产靛青染料的靛青塘遗址群,多数民居已有200多年历史。《中国国家地理》称山下鲍为“完美山居”。

    这些隐蔽在群山间的古建筑,让我们能够确切地感受到、触摸到这一片承载着百年岁月的人间秘境。就像站在历史的台阶上,看飞鸟飞过青山,听清风拂过窗棂,时空仿佛在这一刻停止、重叠。

    村里的老人喝上了热拿铁

    “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村子里只剩下了老人……”曾经,乡村的生命如同黄昏落日,年轻人为了梦想,纷纷离开大山。

    曾在纪录片《中国民居》里面看过这么一段话:一村生,一村灭,村落如人生,各有其命运与际遇。当现代人重新以人文价值和市场价值去审视乡村,这些百岁高龄的村落就面临着一次适者生存的洗牌。过去,乡村为家是祖辈赋予这片土地唯一的价值。今天,村里的老人家会喝上热拿铁,城里的年轻人会到山里找工作,乡村的可能性正在我们手中逐渐打开,开放成一片我们意想不到的新家园。

    过去的山下鲍没能逃过时代的命运,村里一度只留下70多位老人,日复一日,生活宁静亦枯燥。

    而如今他们回来了,山下鲍又迎来了新生。


    “十一假期到山下鲍来玩的人挺多的,从上海、杭州、江苏、广东等各地过来的都有,这几天我们这里都是满座的状态。”

    在山下鲍的“在山下”小院里,90后老板林晓峰正来来回回地忙着准备午饭的菜品,“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除了烧烤我们还增加了宣平馄饨、粉干等本地小吃,希望能让各地游客不仅能在这里看山看水,也能吃到正宗的当地美食。”

    今年7月,在外创业的林晓峰带着两位好友回到家乡,着手打造了村里第一家村咖——“在山下”。“小院是原来的晒谷场,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改造,尽量保留了原来的风味。”林晓峰说,山下鲍是他们儿时生活过的地方,小时候就想着“长大了回家乡做点什么”,随着城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看着无处不在的疲惫和焦虑,更加深了他“回乡”的念想,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回到山下鲍打造了“在山下”小院。

    文艺又带着烟火气的“在山下”吸引了游客也留住了游客

    “原本山下鲍没有吃住的地方,游客一到饭点就得离开村庄,有了‘在山下’,时间变得更慢了,累了有坐的,饿了有吃的,大家可以更好地去感受山下鲍。”在小院帮忙的山下鲍村驻村干部说。

    倚着小院的木桌子,脚下是金溪的潺潺流水,眼前是古色古香的白墙黛瓦,捧一杯咖啡,就着清风,听歌、发呆......林晓峰说小院是自己设计的,“很随意”。这,不正是人们所向往的“随意”生活吗?

    “选择来山下鲍主要是因为我平时喜欢摄影,在摄影圈里面这个村是比较有名的。它的前景中景后景非常错落,很有层次感,非常出片。”

    “平时工作和学习的压力都非常大,今天来这个村庄让我感受到了宁静,十分放松。”

    国庆假期,山下鲍又“火”了一把

    “村子变化很大呢,很多人来了。”“玩的人多得很。随便哪里都有,北京的、外国的,之前有的来这里拍照片,住了一个星期。”“都会来看我,我很高兴,都对我很好。”

    说起山下鲍的变化,前一秒还有些“社恐”的涂奶奶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些年来她的见闻,“以前四合院住在一起的人都出去开了超市,我留在村子里,早几年还能摘茶叶,干些农活,随着年纪增大只能在家做些简单的家务,日子便变得无聊了起来,现在每天都有游客来到村子里,村子很热闹,看着人来人往,生活便不再枯燥了。”

    说起涂奶奶,她还是山下鲍的“网红”,抖音博主“南京刘好燃”打卡武义,途经山下鲍,面对“误”入家中的陌生人,涂奶奶一句“午饭吃了没”,让网友们直呼“太好哭了”。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如今,涂奶奶也在村子里做起了小生意——炸油饼,1.5元一个,“今天全卖光了,卖了300元呢!”涂奶奶慈祥的脸上是满满的笑意。

    山下鲍很“土”,没有熙熙攘攘的商店,没有时兴的景区纪念品,甚至路边三三两两的土特产小摊已经是古村唯一的“商业化”,梅干菜、土板栗、红豆,都是“老”板们亲手采摘制作,村干部说,“土特产品种不多,但只要村民摆出来,一般都能卖完。”

    “目前我们对山下鲍已经投入了2000多万元进行古建的修缮和基础设施的初步改善,希望通过农业以及基础设施的提升,能招引更多项目进村。”

    看着古村小道上来往的人群,大溪口乡人大主席金芳婷说着对山下鲍未来的规划,“接下来想重点打造山下鲍古民宿,然后招引更多年轻人回来发展一些新业态,用年轻人的力量给古村增添活力。我们还在打造农业研学项目,未来让山下鲍不仅仅可以看山看水看古建,还可以有玩乐以及增长知识的场所。”

    相关新闻
    武义这所学校屡屡斩获科学大奖,有何秘诀?
    武义:非遗传承连情谊 民族团结一家亲
    武义:以“三突出三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