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解放路·金华丨从“地摊经济”走向繁华夜经济 路边故事越来越精彩

潮新闻 记者 祝依凡 通讯员 陈力 高婧2024-10-06 04:03全网传播量3.8万
00:00
00:00

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凭票购买,到改革开放后马路市场的兴起,从流动地摊到规范化的夜经济,75年间,这些变化都在金华市区的解放路上轮番上演。

曾经,这条长达4公里的路连接城乡两个世界。从金华老城最热闹的“腹地”,一直延伸到遍布丘陵的城郊地带。

如今,解放东路上有着金华最老牌的江北夜市,仅为一条羊肠小道的解放西路变成了车水马龙的沥青大道。在曾经路边的小摊主和老住户的眼里,75年间,解放路更宽、更繁华了,金华这座城市也在悄无声息间变大、变富有了。

1996年解放路沿街啇铺 陈少华 摄

从计划经济走向自由市场 

解放东路繁华依旧

75年,解放东路书写着一个有关繁华的故事。

这条路东起红军巷,西至八一北路,长约1000米。据清道光、光绪《金华县志》载,民国时这里被称为火神庙下、醋坊岭、兰溪门等,1965年改称解放路,1981年改称解放东路。

曾经,这一带是城东最热闹的商业中心,一路上,水果店、文具店、陶瓷店、布店、百货店、饭店、食品店……应有尽有。

要说当时最热闹的商铺,非豆制品厂莫属。在计划经济时代,豆腐是紧俏物,不仅凭票供应还不容易买到。所以,在不少老住户的印象里,买豆腐必须天不亮就出门。

“尤其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要来店里买油泡。以前家里没有冰箱,妈妈就让我拿着票和篮子去候着店铺开门。虽然是大冬天,但我当时被挤得满头大汗。”今年70多岁的王勉儿时就住在厂的对面,挎着篮子买豆腐成为他难以忘记的童年回忆。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经济的雏形初显。这条路上又挤满了来自金华东郊和从上浮桥进城的菜农,成为了当时市内除小码头外另一大马路菜场。百姓们不用再凭着手里的一张张粮票,只需走出家门就可以在路边买到日常所需,消费的活力大大提升。

1997年解放路兰溪门菜巿场前的马路市场 陈少华 摄

当时十几岁的周惠成,总是天不亮就带着一车的西瓜出门去解放东路上抢位置,越靠近四牌楼十字路口的位置越是难得:“天刚亮就有很多人来买菜,路都走不过去,生意好的时候还没到中午货就卖完了。”

如今的解放东路虽早已不见马路菜场的踪迹,但新建了宾虹广场、金茂生活广场,开起了金华市内第二家银泰百货,商圈密集,人流量不减当年。

从凭票购买到马路市场,从矮矮的平房到如今的高楼林立。在不少老住户的眼里,伴随日益热闹繁华的景象,附近居民生活更是一天比一天好。

从少有人知到“夜宵一条街”

解放西路“焕新”重生

75年间,解放西路书写了一个有关变迁的故事。

“以前西路对我们来说太远了,交通不方便,而且也没有什么商店,很少有人会去那里。”解放东路的老住户黄慧霞告诉记者。

资料显示,解放西路长约3000米,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一条高低曲折的羊肠小道,两侧是黄土丘陵,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开拓而成。1976年开始,该路扩建成沥青大道,两旁新建了高楼。1981年,由前进路改名为解放西路。

路修好了,人流才会跟着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解放西路是有名的“夜宵一条街”。

彼时,恰好是金华夜市刚起步的那些年。据《金华日报》记载,1984年市区首开夜市,在当年中山路西边的火车站广场附近,个体摊位高达230余家。上世纪90年代初,兰溪、义乌、东阳、永康、浦江等地也有了夜市,甚至从城市开进了乡村。

蒋艳丽就是当时解放西路上的一名摊主。1998年夏季的一天傍晚,她带上两个小冰柜和一张桌子,骑着三轮车来到路边开始摆摊售卖绿豆汤等冷饮。当时,一晚上能卖100多碗,生意很好。

“西路的晚上比白天热闹多了,我周围都是卖鸭爪、砂锅等等各种各样的小吃摊,少说也有几十家。”蒋艳丽回忆道。

这个摊位,一摆就是18年。2016年,金华开始整治马路市场,不少夜市在那时彻底消失,解放西路也不例外。

看着周围的摊主相继离去,蒋艳丽却有了新的想法:“当时我想着家里也没有几亩地,做生意总比种地赚的多,所以我就在西路上租了个只能放下四五张桌子的小门面,开始做门店生意。”

如今,“蒋姐冷饮”已经成为解放西路上的网红美食必打卡点。每年夏天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一千多碗,连分店都在市区里开了两家。

受访者供图

虽然,在夜市刚刚起步的年代,规章制度还不完善,摆上几张桌椅和准备好的食材,坐下即可开门迎客。但在这股自由的风里,有着生意头脑的金华人在路边闯出了一条别样的赛道。

从“地摊经济”到夜经济

解放路的“夜生活”别样红火

从马路菜场的兴盛到夜市的繁荣,纵观这些年解放路的发展,离不开“地摊经济”的助力。现在的解放路,也正续写着这个发源于路边故事。

烤猪蹄、铁板鱿鱼、冰激凌……如今,行走于夜晚的解放东路上,一定会被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所吸引。世纪交替之际,金华老牌夜市——江北夜市搬迁至此,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今年8月,江北夜市人流量高峰时一晚上接待了8万多人。”西市街商圈联合党委专职副书记胡槐皎告诉记者。

江北夜市 受访者供图

这几年,夜间经济对于拉动消费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凸显。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

2020年3月,浙江率先在全国出台省政府提振消费实施意见,明确要大力培育发展夜间经济。根据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报告》,夜间经济繁荣度TOP100城市中,金华和嘉兴、宁波、温州三座城市共同位列第二梯队(20个)。

和曾经“草莽”时代的夜宵一条街相比,如今江北夜市的红火离不开规范的市场管理模式。迁址后,为进一步加强对夜市的管理和规范,工商部门专门成立了市场管理办公室。一套透明度高、可行性强的市场管理运作模式,对夜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必不可少。

“这里要求穿统一的工作服,统一布置桌椅,做餐食的油烟净化器、煤气罐都要达到标准,顾客也吃得放心。”二十多年前,周惠成在解放东路支起卖西瓜的小摊。如今,又在江北夜市干起了“老本行”,售卖铁板鱿鱼,一晚上能卖3000多元。

江北夜市 受访者供图

放眼全市,除了江北夜市,金华的人民广场夜市、万泰烟火巷、道院塘夜市、古子城夜市都各有特色。华灯初上,多彩的“夜生活”如同一幅绚烂的画卷,为城市的经济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以前我摆摊的时候,大家无非售卖几种常见的食物。现在的夜市上五花八门,卖的不仅有我们金华的特产,还有新疆的羊肉串、陕西的凉皮、四川的冰粉……一条街上就能吃到全国各地的特色。日子啊,就是这么越过越好的。”如今,头发已有些斑白的周惠成感慨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11)
潮客_2pputo · 2024-10-07 07:15 · 浙江台州回复
一套透明度高、可行性强的市场管理运作模式,对夜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必不可少。
潮客_iy3fbh · 2024-10-07 01:15 · 浙江台州回复
夜市的美食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hy朝客 · 2024-10-07 00:13 · 浙江绍兴回复
从“地摊经济”走向繁华夜经济 路边故事越来越精彩
潮客_wzet75 · 2024-10-07 00:08 · 浙江绍兴回复
见证了金华、浙江、全国的经济发展繁荣昌盛
轩轩再启航 · 2024-10-06 12:32 · 浙江杭州回复
地摊经济,最美的城市烟火,见证金华解放路之繁华。城市最美的夜晚味道,城市无法取代的烟火气。路边的故事,值得聆听,值得体验
潮客_s6puhm · 2024-10-06 07:44 · 浙江杭州回复
夜市的规范化管理让人吃得更放心
潮客_z3a7h2 · 2024-10-06 07:33 · 浙江金华回复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好去处,丰富我们的夜生活。
潮客_q4sbhe · 2024-10-06 07:13 · 浙江杭州回复
看到解放路的今昔对比,不禁让人感叹时光飞逝,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潮客_q4sbhe · 2024-10-06 07:13 · 浙江杭州回复
从马路市场到规范化的夜市,解放路的变迁也是金华城市发展的缩影。
潮客_eeguhx · 2024-10-06 07:02 · 浙江杭州回复
夜市文化越来越丰富了,现在不仅能吃到本地特产,还能品尝到全国各地的美食。
潮客_dsbth5 · 2024-10-06 06:51 · 浙江杭州回复
从凭票购物到夜市的繁华,时代已巨变。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