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坚持17年办“百家宴”,让老人共享“家”的团圆

    潮新闻 记者 马丽红 通讯员 高宇斌2024-09-29 11:14全网传播量4887
    00:00
    00:00

    国庆前夕,家住杭州良渚的蔡大伯早上7点从家里出发,要赴一场意义非凡的“约会”:“从年初我就盼着,一年能有一次机会和这么多老邻居们碰碰面,叙叙旧,真的很开心。”

    除了蔡大伯,杭州朝晖的吕师傅和老伴也提着满满一大袋新鲜的芋艿来“赴约”:“这些都是我从老家挖来的,给老友们尝尝鲜。”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约会”,让老人们如此惦记?原来,是杭州市拱墅区米市新村举行的“百家宴”。虽然蔡大伯和吕师傅许多老人早已搬离,但他们每年仍要回“家”,参加“百家宴”,共享“家”的团圆。

    即使搬离,这里仍是温暖的“家”

    2006年来,每逢国庆,米市新村就会举办一次“百家宴”。为何要办“百家宴”?当时,小区党支部书记许生华参加完社区党支部活动“百家饺子宴”后,厨房里还剩了不少面粉和肉馅,“如果倒掉太浪费,我当时出了个主意,要不大家再添点料,包些饺子送给小区的孤寡老人,让他们也尝一尝。”

    米市新村,是杭州典型的老旧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虽只有327户居民,但165户是60周岁以上的老人。许生华每每看到老邻居们孤独地坐在米心亭时,她总会想些好法子哄老人们开心,有时邀请他们自带茶水到附近公园遛一遛,有时登门拜访送些糕点,为老人们生活添点乐趣。

    “何不办个‘百家宴’,让邻居们热闹热闹?”许生华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老人的支持。就这样,在她和支部党员们的帮助下,小区举办了第一次“百家宴”。

    没有炉灶怎么办?许生华从沿街饭店借来一口大锅和煤炉,桌椅板凳也是邻居们一起凑来的。为了经济实惠,60多岁的热心邻居邵继红大姐和丈夫周水华师傅一大早骑着电动车去勾庄农贸市场买菜。许生华还喊来做厨师的丈夫老朱,和邻居们一起切洗炒。

    2006年的“百家宴”上,602室的老陈烧来了秘制卤鸭,3楼的小陈秀出了年轻人的时尚点心,6幢的沈阿姨照着手机上的菜谱做出了可乐鸡翅。大家都精心准备,各自烧一样,每桌拼凑了十几个菜。

    邻居们就着自己喜欢的菜选桌就座,虽说是家常菜但色香味俱全甚是诱人,孙师傅边啃着卤鸭边称赞说:“‘陈氏卤鸭’果然名不虚传,打开米市市场没有问题!”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老陈害羞地说:“喜欢就好,明年再烧,多来几样。”米市新村“百家宴”由此而来。

    17年里,有不少人搬离小区,但他们始终心系这个“家”。已经搬离的邵继红和周水华夫妻俩今年回来了,他俩还是闲不住,包饺子、蒸馒头、倒酒水,忙得不亦乐乎。“无论走得再远,这里是我们的家,只要我们还能走得动,就会回来帮忙。”邵继红说。

    17年里,也有不少老人故去。但他们的子女仍然惦记着这个家。“父亲在世时,前后十年在医院住院,热心的邻居们经常组团去探望,给他送饺子、送粽子,陪他聊天。父亲虽然走了,但老邻居的恩情不能忘。今年我们姐妹也为大家准备了小礼包。”刘慧霞说。记者打开礼包,里面装着牙刷、牙膏、雨伞、米、面等生活用品。

    相亲相爱,相互关照的“一家人”

    “百家宴”让邻居们相知相识,也让他们相互关照,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小区党支部书记许生华作为“百家宴”发起人和组织者,为办好今年的“百家宴”,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张罗。有些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她就挨个打电话通知来赴宴。

    今年米市新村摆了整整7桌,60多名老人参加。记者见到了掌勺的朱师傅,他连续十多年免费为老人们烧制出了一道道让人难以忘怀的美味,油爆虾、炸带鱼、杭州卤鸭……还有许生华自制的蛋糕,大家取名“升华”牌蛋糕,寓意为祝愿祖国蒸蒸日上。另外,60多岁的刘琦师傅清早带着钓鱼爱好者金正品师傅从周边河里钓来不少小白条,在家里炸好后,分成7盘也端上桌来,给老邻居们分享河鲜的美味。

    当然,“百家宴”也藏着不少温暖故事。今年60岁的邵建美大姐身患残疾,父母去世后,她常年独居在家。楼上60多岁的朱玉娥大姐虽然自己身体不好,但她总惦记着邵大姐,去医院配药也不忘带着她。“百家宴”上她俩相互搀扶着来赴宴。落座后,朱玉娥大姐给邵大姐夹上她最喜欢吃的卤鸭。

    “百家宴”让邻居们像石榴籽紧紧团结在一起,他们在生活上相互守望。上下楼时,邻居们总会敲一敲独居老人的门,看看他们是否安好。70多岁的孙师傅因身体原因,走路时总摔跟头。邻居们一看见他下楼,总会扶他一把,并提醒一声:“孙师傅,走路当心,别走太远啊!”有一次,楼上80多岁的杨阿姨敲孙师傅家门发现无人应,立即报告社区,后来社区撬开孙师傅家门发现,老人摔倒在地上晕厥过去。幸亏杨阿姨发现及时,孙师傅被救。

    17年来,有不少退休老人新加入进来。“为巩固小区感情,让新住户也感受温暖,我们选择用最直接的聚餐方式认识彼此,深化友谊。”许生华说。

    有了深厚的邻里感情,米市新村的居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谁家里没有酱油了,来客人了缺板凳,邻居们都会主动支援。谁家的垃圾放在门外,总有热心邻居顺手帮他提下楼……虽然都是芝麻小事,但邻里和谐凝聚了浓浓的邻里情。”70多岁的黄萍大姐说。

    据了解,这些邻居还加入志愿者团队,成立平安巡逻队、解决外来车辆乱停车、为家庭琐事当“老娘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米市新村用最具“烟火气”的方式,让“陌邻”变“睦邻”,“百家”成“一家”,家与家心连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